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龙 《甘肃教育》2008,(8):22-2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键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笔者在语文教育中对情感教育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崇敬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情感的涵养、思想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语文教育应当文道统一,“传道”与“授业”统一,既重视文学的培养,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通过语文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传递哪些核心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4.
罗爱香 《天津教育》2020,(7):107-108
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塑造良好的品格。小学语文教育担任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要求整体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意义,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的具体原则,提出了有效的探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光进 《现代语文》2004,(10):31-31,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究竟什么是价值观?当前中学生的价值观有何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下面,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做法。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材里,有的课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在学生价值观培养上具有其优越性。如何使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它在学生德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价值观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从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出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论证的结果,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融汇其精神,将此项教育工作长期贯彻实施下去。  相似文献   

10.
蒋磊龙 《新疆教育》2013,(14):46-47
课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德和审美情趣。下面笔者就语文价值观的培养方式进行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语文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品德教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语文学习中,使学生内心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建立正确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主题教学手段,利用主题教学的创新性和互动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沉闷的缺点,有利于学生吸收语文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3.
凌秀君 《江苏教育》2012,(33):55-5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特别强调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在语文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其他  相似文献   

14.
《文山学院学报》2014,(1):114-117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有效达到的关键。以语文教材中贾平凹《一只贝》的情感教育落脚点为例作探析,从恰当地诠释解读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教师的语文素养等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如何立足文本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15.
王应成 《时代教育》2009,(11):185-185
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是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渴望,这是语文教学的积极的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要求语文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时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言和文字源自生活,反映着生活,语文教学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陈吉芳 《考试周刊》2011,(29):57-58
《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突显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已。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更应着眼于学生内在心理结构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一、利用课本素材.进行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隋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共同目标的驱动下,语文班主任如果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生动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常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