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这个活动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也不是一个操作流程。过去,人们探讨教育的要素,更多地是从可观测的角度来揭示教育的构成,大多会提及诸如教育场所,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体现为教材),教学媒介等等。这固然是一种角度,但教育是一种关照精神(心灵)成长的活动,精神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东西更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5,(11):61-62
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这个活动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也不是一个操作流程。过去,人们探讨教育的要素,更多地是从可观测的角度来揭示教育的构成,大多会提及诸如教育场所、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体现为教材)、教学媒介等等。这固然是一种角度,但教育是一种关照精神(心灵)成长的活动,精神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东西更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对教育科研工作来说,问题并不等同于课题,但课题一定来源于问题。教育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择课题就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选择要研究的对象。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概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一种主体内在体验到的生命而非外在给予的,教育就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而不能仅仅是认知;生命是动态生成、创造的过程而非静止、既成的对象,教育对生命的滋养与提升既“可能”又“可为”;生命具有着非理性的特质,“直面生命、为了生命”的教育及其研究就不应忽略包括“直觉”在内的一切非理性思维方式或方法的运用。这些就是生命哲学所揭示的生命本质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人人受益最现实最理想的舞台。自古以来,有多少杰出的教育家和仁人志士,向往着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教育的乳汁滋养着每个人的健康成长。进入新时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更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我国基础教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一再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教育公平逐渐成为了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和热望,并在全国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胡育红 《小学生》2010,(5):23-23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领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我们的教育恰是要正确地利用“错误”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黄德新 《江西教育》2007,(11):27-27
1.注重熏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要注重熏染,不能靠强制达成。它是随形人心去;熏染悄无声。所谓“形”有两层意思:一是文本中有形的插图和语言文字,二是“形”而上的思想情感。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育是我对教育完美境界追求的产物,28年为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趟出一条小路。我深感:教育创新要下苦功夫,下细功夫,持久地下功夫。具体而言,我的经验是:教育为儿童研究儿童,创新易于找到规律;课程改革必须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教育创新需要理论的支撑,也需要民族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2.
刘志伟 《教育》2014,(28):67-68
教育是影响学生生命发展的事业。布鲁姆说:“教育是一种改变学习者的过程。”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张广君认为教育是“文而化之,助而长之”,教学“不是为了直接滋养物质生命的过程,而是根本为了人类生命的别样特点与意义——人类精神的显现与成熟,为了促进物质生命的有效教育和精神文化生命的有效生成”。可见,教育是阳光下点亮生命的最光辉的事业。教育是启迪学生创新的工作学生是生命成长的主动构建者。学生通过学习,要构建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和成长道路,创造性地发展(简称创新发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是要依靠教育及其具体的学科教学来进行的。生物科虽是学科之中的“副科”,但亦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们不是希望每个学生都会成为创造的伟人,但重要的是如何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例如上《鲫鱼》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先观察,再几个人动手解剖,学生知道了“鲫鱼”的鳞片、侧线、鳍、体形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知道了“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鱼与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的特点区别。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道理,这也可以说我们实施的是创新思维。可见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以创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4.
提倡“教育家办学”,提出了当前学校办学的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营造一种公平、和谐的教育大环境。当前,教育领域里需要的是,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要贯彻先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该“拿来的”就要“拿来”,该创新的则要创新。自古至今,有诸多教育家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学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价值何在——兼论教育理论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可以直接搬用去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而是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分析、判断的分析框架。对教师的培养不能降低理论素养的要求;教育理论也要改变形态,成为能够滋养人的心智的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方叶强 《贵州教育》2012,(22):36-38
在孩子的教育、教学上一味求“快”,容不得“慢”,恨不得立竿见影,是目前很多教师教学的一种“通病”。“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是一种互相巡视、发现的过程。”张文质先生的阐述,让我们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沈永清 《江苏教育》2007,(21):18-19
在江阴,人人都知道“幸福江阴”这句响亮的话。什么是幸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对幸福江阴的理解。江阴人有自己的最真实、最朴素、最明确的阐释:“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教育是幸福江阴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江阴的教育人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就是要让涉及千家万户的教育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人人都上好学校,个个都受好教育”是江阴教育策应幸福江阴建设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本土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有本土的原因,也有解决脱离问题的本土条件。不能把产生本土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因于某些国外现实的或历史的因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供给彻底解决本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纸上谈兵的解决也还是让有关“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论继续脱离“理论和实践脱离”的实际。“新基础教育”研究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的新型关系,并通过自己“研究性的变革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滋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互联网教育(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卫 《中小学管理》2001,(12):38-39
旧金山那位小学校长在谈到她的教育哲学(后来我发现,我遇到的校长都喜欢谈自己的教育哲学)时说:“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重视科学观而不是技术。技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关键是我们怎么用这个工具。技术应该用于研究、设计或创造,或者说它是一种研究的工具。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就是怎么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创造、研究和设计。我们一向鼓励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动手。我们当然知道计算机语言很有用,但是否教计算机语言并不重要。我们希望孩子们更会用自己的头脑,而不是电脑,头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知心姐姐卢勤撰呐喊道:“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需要滋养的,但他们的精神食粮却是那样的匮乏。”影视是一部无字之书,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问卷调查表明,影视已成为当今学生课余生活的首选,它正发挥着艺术的审美、心智的陶冶、精神的升华等育人的效应。一部好的影视能够影响人的一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鉴于此,我们着手进行了影视化课程的开发。以此来滋养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