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时女性的悍妒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当时以拯救世道人心为己任的文人士子的关注,蒲松龄是众多文人中值得注意的一位。蒲松龄对悍妻妒妇的描写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其中传递出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佐才作为明末清初滇西一带声名较著的遗民诗人,其交游活动甚广。考察陈佐才的诗歌及他人著述,可知其交游对象主要有知名僧人、明末遗民及隐逸文人,他们之间的交游是明末清初滇南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通俗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稿费制的雏形。所谓稿费制雏形即文人出卖书稿给书坊并获得稿酬的初步形态。通过稿费制雏形,书坊得到充足而高质量的稿源,小说作家则以卖文谋生。稿费制雏形为小说的刊刻提供了途径,为小说的创作和繁荣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明末清初通俗小说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文人生命形态具有多样性而非单一性。作为布衣文人的陈忱在此际诸种文人生命形态之中具有个体性价值,在日常生存方面以世俗生活和隐逸唱和生活本身作为价值意义,而非借此予以寄托它意;在终极理想方面有着文学(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而非潜寓遗民的复国大计。由此出发,进行此类研究对探索明清之际士人的丰富生命形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佐才作为明末清初滇西一带声名较著的遗民诗人,其交游活动甚广。考察陈佐才的诗歌及他人著述,可知其交游对象主要有知名僧人、明末遗民及隐逸文人,他们之间的交游是明末清初滇南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文人传统,从唐宋时期开始成熟,至明末清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时局动荡,士夫文人或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社会活动,试图挽狂澜于一旦;或以诗歌、书画艺术为寄托,抒发个人情怀,在自我表现中倾诉对社会的爱憎。在这方面,一批以“遗民”自居的文人表现得尤其突出,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极为壮观的时代剧。它  相似文献   

7.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其人品及诗品均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倍受陈寅恪先生的欣赏。本文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 ,将柳作与男性文人及一般闺秀诗人的创作相比照 ,以探究其创作视角的独特性 ,以阐释柳作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  相似文献   

9.
小说在古代被视为“小道”,其文坛边缘地位决定了它的世俗化色彩。明末清初,大批文人介入通俗小说的创作领域,以他们的文心、文笔对小说这一通俗文类进行了艺术打造,使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均有了“雅化”的趋向,并具有了独特的文人品性。这一变化,强化了通俗小说创作中的现实感和个性色彩,并对清代文人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名家,也是颇具独特风格的文人画家。他特殊的个人经历贯穿在他的绘画当中,从简淡高远的笔迹到冲淡平和的意蕴,表现了他寄情山水、超然物外,以笔趣"卧游"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元代文人的绘画创作不求形似,注重自我胸臆的抒发,诗、画艺术之内容、审美、气韵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交融会通,从元初赵孟頫至“元末四大家”,文人画日趋成熟。明末清初,以渐江、査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承袭了元代文人诗画的创作传统,“新安四家”对元代文人诗画的接受体现在相似的人生际遇影响下形成的淡泊名利、以诗画自娱的思想个性;注重抒情写意的绘画表现;会通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 ,其小说创作既是世俗性的 ,又是职业性的。本文试图从明清时期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及交友等角度探讨李渔小说创作的职业性倾向  相似文献   

13.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女诗人 ,其人品及诗品均以独立自由之精神倍受陈寅恪先生的欣赏。本文基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 ,将柳作与男性文人同题之作相比 ,从文本的角度以及创作心理的角度 ,来探究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明末清初的特定时代条件下,明王朝国势日颓,清兵南下迫在眉睫,一些江南雅士却终日流连在松江的青山绿水间携妓唱酬。万历四十八年是朱明王朝内外交困的时期,但是文人却并没有因国势的危机而一改栽花种草的闲情雅致和优美婉约的文学创作风格。所以以万历四十八年余山文人的词作为切入点,看到的不仅是一时一地的文学成绩,更可以略窥整个晚明时代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5.
“奇书”与“才子书”是明末清初小说史上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用以指称通俗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为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化品味”和强化通俗小说的“文人性”而作出的理论阐释与评判,可看成为相对超越于通俗小说之上的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的一次价值认可和理论评判,对通俗小说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其小说创作既是世俗性,又是职业性的。本文试图从明清时期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及交友等角度探讨李渔小说创作的职业性倾向。  相似文献   

17.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体,鮮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論文人积习。——举出文人相輕的例証,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明末清初的特定时代条件下,明王朝国势日颓,清兵南下迫在眉睫,一些江南雅士却终日流连在松江的青山绿水间携妓唱酬.万历四十八年是朱明王朝内外交困的时期,但是文人却并没有因国势的危机而一改栽花种草的闲情雅致和优美婉约的文学创作风格.所以以万历四十八年佘山文人的词作为切入点,看到的不仅是一时一地的文学成绩,更可以略窥整个晚明时代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
曹月 《文教资料》2013,(29):46-48
明末清初女性文人朱中楣因其身世的坎坷跌宕,不凡的性情与识见,卓然特立于一般女性文人之中。朱中楣作为明代宗室,亲眼看到明代的灭亡,经历了变代异姓的历史沧桑。因这特殊的境遇,“家国之思”俨然成为她诗词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感表达哀大思深,颇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皖籍重要文人、学者,性情洒脱,交游广泛。钱澄之一生按其生活经历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考察钱澄之的中后期的交游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钱澄之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