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  相似文献   

2.
吴新能 《师道》2004,(6):39-39
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25章有这样几句话:“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人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的马太效应原本是指学术权威因其既有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而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和有利条件,从而拉大了与其他同行之间的距离。现在的我国学术界,马太效应则有着更为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即因官本位的作用,使占据学术领导位置的人倚仗其职务的方便而获得了比其他普通学人更多的实际利益,这些利益既包括诸如研究基金、奖金类的物质利益,也包括诸如地位、声望类的精神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马太效应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以大吃小,以动吃静,以快吃慢。在企业营销过程中马太效应从品牌、竞争、选址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提示企业正确运用马太效应的手段,在某些方面将其做强做优做大,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  相似文献   

5.
警惕义务教育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7同样是接受义务教育,一个农村孩子与一个城市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在质量上却有很大差别。一个一般学校的学生跟一个重点学校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受教育权在质的方面的不平等,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乃至其一生的前途,其实质是人的发展权的不平等。而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则与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投入的不平衡有直接关系。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责任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量和质两方面为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在基本实现“普九”之后,则应把重点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质…  相似文献   

6.
教育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提出,科学上存在一种“马太效应”。即是“对己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耶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之所以用“马太效应”来为这种现象命名,源出于《马太福音》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校教师之间发展不均衡,高校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马太效应容易抑制后起之秀的成长,容易掩盖无名之辈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容易造成高等教育中追名逐利的浮躁之气,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公,使资源配置无效率.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必须摒弃.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马太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值得小学教育界重视的问题,这对于调整教师的心理及行为和暗示学生的心理及行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马太效应是借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富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还要剥夺。”也就是说:越有的越有,越没有的越没有,要么就是良性循环,要么就  相似文献   

9.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这就是马太效应。后来由于这句话广为流传,并在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马太效应的案例教学分析,启迪了学生的人生智慧,目的使学生突破马太效应的瓶颈,利用马太效应的成功法则,超前策划人生,不断追求人生观更高的成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太效应”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的启迪龚德明《圣经》第甘五章《马太福音》中,载有这样一则故事:主人要到国外去,把三位仆人叫来,按其才能高低分给他们银子,第一个五千两,第二个两千两,第三个一千两。过了很久,主人回来,与仆人算帐。第一个仆人汇报,他用五千两银子做买卖赚了五千...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学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者的教育行为,可以折射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因此,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有关人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教育者在教育行为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教育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去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直接决定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及持续力,对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无疑不利于高校体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财政补贴、人员流动、基础设施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表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配置中的外部性、教育相对公平性的影响、一元化评价机制的影响等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产生马太效应的原因,建立多元的评价体制和经费投入体制是缓解高校资源配置中马太效应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者的教育行为,可以折射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因此,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有关人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教育者在教育行为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教育者利用心理学知识去研究人、教育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有一种现象叫“马太效应”,意为富有的会更富有,贫穷的会更贫穷,赢家步步通吃,攒雪球一样聚敛他的权利,边缘人物却无法守住手中不多的拥有,只能看着它们像细砂从指缝间逐渐漏尽。同是荣国府的后代,贾母的孙辈,宝玉和迎春身上却体现了这样的两极。宝玉自不必说,贾王两家联姻的结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马太效应现象 ,造成了学校管理的两极分化 ,它使好的学校更好 ,差的学校更差。这种不公平现象既不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也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反马太效应即在学校管理中采取有效策略 ,克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 ,挣脱马太效应的束缚 ,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团结奋斗 ,使学校从逆境中崛起。学校管理的反马太效应一是运用外力 ,二是从学校内部入手 ,运用学校内部自身力量 ,而后者是学校摆脱马太效应束缚的最根本、最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他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8.
当下社会最大的隐忧,也许是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存在着的"马太效应"。道理说来很简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公平的教育可以使贫与富都不再变得世袭;而不公的教育不仅是社会不公的重要表现,而且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教育中的  相似文献   

19.
避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