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伟芳 《数学教学》2010,(7):9-11,14
数学与诗有密切的关联.著名作家王蒙著文指出:“最高的数学和最高的诗一样,都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诗和数学又都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人类的精神力量.那些从诗中体验到数学的诗人是好诗人.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更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体现.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使很多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 ,望而生畏.如何让数学的学习妙趣横生 ,需要老师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细心经营.诗词与数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实际上它们有着奇妙的同一性.诗词一向被认为是文学艺术上的明珠 ,是感性灵动的.实际上 ,诗词的美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数学之美.正如美学家李泽厚说:"美感是尚待发现和解答的某种未知的数学方程式.""最高的诗是数学."最高的数学和最高的诗一样 ,都充满了想像 ,充满了智慧 ,充满了创造 ,充满了和谐 ,也充满了挑战.诗和数学又都充满灵感 ,充满激情 ,充满人类的精神力量.总之 ,诗词与数学的同一性来源于人类两种基本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同一性.诗词是以感觉经验的形式传达人类理性思维的成果 ,数学则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人类的感觉经验.诗词是"以美启真" ,数学是"以真启美" ,虽然方向不同 ,实则同一.数学是诗 ,数学是画,数学教学需要诗情画意 ,将诗情画意引入数学课堂 ,不仅使数学课堂令人心潮澎湃、趣味盎然 ,也能激发学生的国学情怀 ,把数学冰冷的美丽 ,变成火热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4.
程宝林在不少文章中称自己是“诗人”,或者“全国小有名气的诗人”,这在诗人们普遍感觉自己是在用手走路,用脚趾头向人们抛送飞吻的无诗年代,其实是他格守本分的一种自我确认.几本被行家看好的诗集证明着他的自我确认恰如其分,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那些充盈着诗的智慧的诗行确实显示出他诗人的聪明.不过,读罢他的散文,就会觉得他诗  相似文献   

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为突出的特色,可以说达到了"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的境界。诗人王维对自然有着独特的感受,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意境优美,画面和谐,色彩鲜明,语言精确,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叹自然界的美好,自然生命的永恒,也会不自觉地领悟诗人那恬淡的心境,可以说,他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画面,更加让我们震撼的是,王维的诗中很少看到人的直接活动,却又处处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影子和灵魂,他的诗寂静空灵,意境淡远,诗人与物融合在一起,原来,诗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说,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真正体现了"物我合一"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切诗的 ,都是美的。一切美的 ,也都应当是诗的。中国 ,是一个诗的国度 ,因此 ,它是美的。诗化的社会孕育了诗人 ,诗人又用诗美化着社会。诗人生活的社会 ,是诗人创作的信息源。诗人在生活中去感悟 ,去体察。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诗人的灵感 ,迸发出诗的火花。诗人说 :“灵感的出现是人创造能力的飞跃。”敏锐的感觉、畅通的思路 ;从外在的内化 ,到内在的外化 ,无论是古体诗、格律诗 ,还是自由体、朦胧派 ,都必须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杰出的诗人 ,多是充满爱心、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诗的天才是一种内在的禀赋 ,它同令人们作出英…  相似文献   

7.
穆旦是说不尽的.作为翻译家,他和戴望舒一起被举为20世纪中国最成功的翻译家(王佐良语),他译的《唐璜》则又被称为中国诗译艺术走向成年的标志之一(卞之琳语).作为诗人,他越来越引起后人的兴趣,他的经典品性越来越为众多的人注意,《隐现》和《诗八首》是中国新诗里具有《先导》的《旗》,《冬》则不仅仅是一种《智慧之歌》,它更是一个中国新诗世界的无限的允约.然而,这一切成就,是与民族的历史空间有着奇妙的关联的.穆旦活着的时候几乎寂寂无名,甚至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公正地对待他.如果联想到西人所谓中国是一个没有时间只有空间的国度,穆旦的存在便显得格外意味深长.穆旦在时间里完成了自己,他和文明史上那些最伟大最优秀的诗歌作者一样,拥有时间存在的全部品性,他们的不朽是不需要每一特定的空间都来承认的.在一些人眼里,穆旦为数不多的诗篇是超出短暂的中国新诗史,无愧地进入历史上不朽艺术之列的;在刚刚起步的中国新诗里,他的诗和另外一些诗人的一起做了中国新诗的祖先;在文明世界走向一个千年时代之交的转折点上,穆旦诗篇是和域外那些最著名和最深刻的人类诗歌思维结晶等量齐观的.这也是我要来谈论的一个事实,因为我相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8.
说志摩     
绵密的云在空际中飘浮,氤氲中,我似乎看见了徐志摩偃卧在草林之中,笑着。我喜欢他的诗。像一阵凄风,一阵惨雨,一阵落花,他的诗中有种魅力独自临照着,在空旷的小壑间重复,回荡。知道徐志摩的人也都会念上那么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似乎是一种潜在的人物标志,听到这些,人们便条件反射似的恍然大悟起那是徐志摩的诗。诗人并不都是招人喜欢的,徐志摩就是。曾有人说他是个多情的男人成天就抒着无聊的情,说他的诗完全可以收藏到情书装订册中,说他是“新月派”诗人。或许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9.
放飞孤独     
喜欢《独坐敬亭山》是有原因的。我爱山爱海,虽不是出世高人,但那种与自然相亲的感觉实在令我每一个毛孔都感到舒畅;我爱读诗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所以,我与“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简直可以说是深情款款了。自己先爱,才能让学生爱。上课了,自然要加一些作料的。“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多少中国人眼泪汪汪;有这么一位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被后人称为诗仙;有这么一位诗人,他酷爱饮酒,斗酒诗百篇。他就是——”“李白。”《静夜思》《望庐山瀑…  相似文献   

10.
有位哲人说过:最高的诗是数学。的确数学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面对美丽的数学,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该做些什么呢?面向学生,关注课堂,才是我们的最大挑战。一、生活是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活动的缩影《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诗是用语言做媒介,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做媒介。但一首好诗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一幅画;同样一幅好的画又往往被称为是一首妙诗。然而诗与画的融合并非易事。莱辛说:“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我想用诗家之心、画家之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无疑也是一位具有精微  相似文献   

12.
爸爸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细高的个子,戴着一副金丝边近视眼镜,透过那厚厚的玻璃镜片你看见的是一对充满智慧的眼睛。他对谁都是那么和蔼真诚,可惟独对我却总是那么“狡猾”。这不,我又被他“骗”了一回。“嘿!黄玮浩,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13.
邵雯可 《师道》2006,(9):16-17
[自序]:心似芬芳玫瑰,满怀激情;神若淡定之云,悠游于天际。我之情怀,犹若玫瑰之于看云,几分诗情,几分画意……西方有位哲人说过:“所有的思都是诗。”思,生于心,感于语言,赖于语言,如此构成了一首生活的诗,哲理的诗,空灵清澈,如秋风微拂,清幽而深邃。由诗走近语言,走进语文,思想更深刻,更具内涵;教育更充满人文,更是智慧和思想存在的家园。[正文]:许久以来,不再醉心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说,不再自比蜡炬、春蚕,那些于我而言多少有些矫情。此生,我只深深陶醉于我的诗意语文,如玫瑰之于看云,与之相知相守相依。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歌中…  相似文献   

14.
走近海子     
有一首诗,让我感觉很温暖、很幸福。当你读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吗?有人说,文学可以让人疯狂,海子便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被纯净的文学牢牢地捆住的人。他,就像他的诗,率真、自由、充满梦幻,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关爱。这样的一个人,像个孩子一般,充满童真,至少我这么  相似文献   

15.
不写作,会被看成不正常的孩子 上世纪80年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诗人,每个人都写过诗.说一个夸张的话,如果我从楼上扔一块砖下去,砸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个工人,第二个人一定是个诗人.文学创作的气氛,远远高过今天所有的方面,舒婷、北岛的诗,萨特、马尔克斯的小说陪伴着我.所以那样的启蒙感和我童年时期孤零零的感觉特别不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老笛子     
顾城素有“童话诗人”之称,创作了数量不少的童话和童话诗,他的诗也写得像童话一样,具有一种清澈的美感。作为顾城的出版策划人,我却从未与他谋面。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中考结束后就到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朦胧诗作,之后的整个高中阶段都在读诗。就这么遇到了一本叫《五人诗选》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学文学教师,在诗的问题上,近些年来我所面对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诗的园地在急剧地缩小:爱诗的人寥寥无几,写诗的人所写的已大多根本不是诗,包括文学报刊在内的媒体把诗打入冷宫,在大学里连中文系的研究生都对诗没有兴趣;另一方面,硕果仅存的诗歌爱好者却又出奇地执着:我总是能遇到一些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本不是诗人,却爱写诗,这种爱好像是一种天性与本能,写了诗,渴望与人交流,却又似乎从来并不谋求发表,他们只望你于此能有一种精神、情感与心灵上的积极回应。我在想,难道我们除了口腹之欲的满足和对物质财富的追逐之外,不再需要什么了吗?这样的人是不是健全的人,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健全的生活呢?我反复思虑,觉得不是。因为,这一切总是让我感到生命的贫弱、人性的枯乏,仿佛世界在不断地沙化,而活着本身不过只是活着而已,尽管外在的诱惑极多,却没有魅力,没有那种足以让你沉醉其中心摇神荡的感觉。你承认:生活是相对舒适的,然而并不很美丽。当此时,我从那些渴望交流的诗歌爱好者那里,往往能收获到由衷的欣慰。他们的诗也许并不成熟,但即使是稚拙,内中也充满了率真;即使是素朴,也发散出一种耀眼的华丽:这是人的华丽,生命的华...  相似文献   

18.
生命成诗     
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到最后生命总能成诗。当我看到这句诗,向另一个好友吟诵的时候,他不屑地说:我们都是农村人,生命能成诗?生命到最后就是一个包子,我们就是里面的馅。我语塞。想起了家人,想到曾祖母那双忧伤的望着远方的空洞的眼睛;想到爷爷奶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轮回的苦难;想到父亲用斧头砍就  相似文献   

19.
王立宪 《学语文》2003,(4):10-10
诗人梁小斌的诗《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以一种复唱之美表现了他对秋天的热爱。全诗只十七行,但“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却出现三次。一般来说,这样短的诗应尽量避免用语的重复,因为如弄不好,就会给人以语言不丰富和思维空间狭窄的感觉。而梁小斌在这首诗中的复唱却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逼近"。诗人在创作时,要"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