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主任记者季琳萍,汉族,45岁.自1974年跨入新闻工作者行列,便以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榜样,不断地磨炼着自己对广播新闻事业的执着、勤奋、悟性和真诚.她经常背着录音机,穿行在新疆农牧区的高山雪域、戈壁荒原、冰川火洲……,采访了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各类新闻人物和普通百姓数千名.为他们在电波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珍贵的声音记录.  相似文献   

2.
刘同信,男,1938年12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196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新闻专科,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到淄博日报社工作至今,三十年献身新闻事业,历任编辑、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兼党委书记等职。高级编辑职称。他的品格和作风是:正直、务实、御新。报纸宣传  相似文献   

3.
榜样的力量永恒攀枝花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张红在我18年记者生涯中,那么集中、那么紧迫、那么艰辛的采访莫过于这次采写英模人物了。在《攀枝花英才谱》栏目登载的112泣模范人物中,我共采写了8位,他们有手持钢枪,为祖国的安危站岗放哨;有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奉献青春...  相似文献   

4.
暖冬,是好多年来少有的自然现象。全省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的聚会,也是从未有过的。他们在郑州丰乐园渡假村,从新闻理论的角度畅谈交流工作经验,其乐也融融。 河南日报《新闻爱好者》杂志和河南电视台共同举办了这次会议,河南日报社总编辑郭正凌、河南电视台台长姚嘉、副台长周绍成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河南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王仁海,介绍了省台总编室工作思路。 《新闻爱好者》主编孔祥科,介绍了新闻专业期刊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新闻爱好者》的学术地位和办刊思想;新闻期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姜凤羽 男,汉族,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编辑。1952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1978年10月到《辽宁日报》农村部从事记者工作,1987年3月任《辽宁日报》农村部副主任,1991年6月任《辽宁日报》总编室主任,1995年4月任《辽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一读者(我是当月总编室夜班值班主任),我认为,《烈火真情——武警九江支队官兵扑救庐山大火纪实》一文(刊《解放军报》2004年4月16日一版).是本报近一段时间来一篇为数不多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7.
人物介绍     
丁淦林(1932年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  相似文献   

8.
人物素描:颜培华,沈阳军区前进报社《东北后备军》杂志主编,今年49岁。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长期在沈阳军区师以上单位从事专职新闻宣传工作。2005年春天,调入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历任前进报社政治工作编辑室副主编、总编室主任、《东北后备军》杂志主编。  相似文献   

9.
传媒名家     
丁淦林:193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0.
马学清 《青年记者》2012,(27):85-86
李庄(1918~2006),河北省徐水县人。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李庄于抗战初期在太行山参加革命。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改组为中央机关报,李庄由华北局《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历任《人民日报》记者、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相似文献   

11.
庹震,43岁,曾在河南省南阳县深河公社插队,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1982年毕业后到经济日报社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新闻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 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当选第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是第七、八、九届全国青联常委。 1984年起,先后任《经济日报》总编室负责人,工交部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代主任、主任,《经济日报》编委兼记者部主任,1996年起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2.
10月中旬,光明日报社在苏州市举行全国地方记者会议,18日,记者部主任金涛宣读了总编室主任助理何东平代表总编室写的一封信。全体与会者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大家说:字字行行情真意切,对当前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新闻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了!一位老记者站起来提议:以大会的名义给何东平发封电报,感谢总编室的同志对我们的帮助、支持!这个提议当即被采纳。经向《新闻记者》杂志社推荐,征得本人同意,特将此信摘要发表。信中提及的马雨农为该报总编室主任,刘志达、刘仲祥为总编室副主任,张慕勋为记者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1999,(6)
刘永瑞,男,蒙古族,1963年9月生于辽宁省喀左县,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文学学士学位,主任编辑,现任《攀钢日报》总编辑。1986年7月自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攀钢日报》社编辑科副科长、政文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十三年来采写、创作了千余件新闻、文学作品,部分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省部级奖励并被《文学美学探略》、《迷恋的热土》、《太阳城的雕像》等书收入,主编出版《大学生诗选》等书籍。吕文生,男,大学文化程度,现年33岁,任成都商报社副总编辑、秘书长、编辑中心主任。1990年…  相似文献   

14.
李建 《新闻记者》2003,(5):47-49
案例1.新报研讨会1999年春,法制日报有关领导提出,《中国律师报》老是赔钱,想改名办成一张走市场的报纸(详见本刊第4期《中国律师报:风雨中走过六年》),算来算去,觉得《法制日报·今日周刊》最有接手的实力。当时,《今日周刊》由法制日报文艺部主办,它是一个有新闻特点又包含文化内容的综合性周刊,每周六出8个版。大约是1999年9月7日,报社开了一个大会,报社主要领导都去参加了,会上让《法制日报·法律服务专刊》主任李玉伟、《中国律师报》总编室主任高秀峰和我发言,各自谈谈创办新报纸的想法。这个时候,司法部党组已经通过决定,新报纸定名…  相似文献   

15.
孙冠捷 主任编辑,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36年出生陕西长安,1955年走出学校门,进入机关,被分配到县委搞宣传通讯报道工作,曾做过公社党委书记、被送到西北政法学院进修两年,后做西北局《社教报》记者,继而办《支部报》,1969年初被调入《西安日报》做记者编辑,负责政文部、总编室、党政办公室工作。1982年调陕西省标准局主持办公室工作。1985年调任陕西省经济  相似文献   

16.
袁志发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1944年生,内蒙古东胜人,高级编辑。1968年毕业于中共内蒙古党校。1968年至1969年在内蒙古军区农场劳动。1969年至1971年先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临河县城关人民公社和临河县委宣传部工作。1971年至1984年在内蒙古日报社工作,1977年任报社总编室主任,1983年任副社长。1984年至1995年任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2年兼任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1994年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1995年7月至2000年6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2000年6月,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主要著作有《我看人生》、《人生99》、《琐思集》等。  相似文献   

17.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邓拓同志逝世二十年了。我深深地怀念他。邓拓同志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很有才华,既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又是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诗人。我开始认识邓拓同志,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那时担任晋察冀边区《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兼总编。一九四一年,我在晋察冀边区三专区任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任,兼任《抗敌报》通讯站的工作。一次,为工作,我应邀去抗敌报社。那时的条件是很艰苦的,报社住在阜平县山沟里的一个村庄。他身躯瘦瘦的,举止文雅端庄,目光炯炯有神,态度和蔼,在接触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可敬可亲感觉。这就是我第  相似文献   

19.
雨访王老铺     
我是1980年北京日报郊区版(京郊日报的前身)创刊后不久到报社的。在1999年由新闻部主任调任总编室主任之前,我在新闻部工作了整整19年,经历了无数次的采访,写出了大量的稿件。每次采访,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深刻的,也可能说是留下永不磨灭印象的采访,当属雨中采访王老铺。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2009,(3):6-6
《新闻与写作》在25年前诞生的时候,我就读它。当时是小开本,现在已经变成很现代的刊物了。这25年尽管刊物经历了很多坎坷,但是确实反映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反映了新闻事业前进的脚步。《新闻与写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时代和新闻事业一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