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长提问:专家支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知礼节、懂礼仪的人,那么,家长怎样来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告诉孩子见客人应有的礼节,如在客人面前应面带微笑,起身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认真回答;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家长与客人交谈时,告诉孩子不要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性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已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因素,从而造成孩子交往、合群能力差,大多孩子都不愿与人接触,自己的玩具、食物、用具等一律不让别人碰,班里的玩具、图书等都想全部据为己有,不愿和其他幼儿分享、合作。那么,应该如何使小班的幼儿学会和人交往呢?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与人正常交往也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懂得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家长自身要克服交友的一些思想误区,共同构筑起与人交往的桥梁,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亲子交往是指孩子和其家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也就是孩子与其家人之间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和理解反馈的过程。她是帮助幼儿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完成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现实社会中的许多家庭却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亲子间的交往,交往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存在讨好、指责、无助和过分理性四种不合理现象,表现为指责求疵的多、鼓励宽容的少,以完人和自己心目中制定的标准要求孩子,给孩子造成较大心理压力,使孩子缺乏成就感,甚至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5.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一、根据幼儿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孩子善于模仿,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递水果或饮料,也可以进行简单的交谈,小客人走时,要礼貌地送行,欢迎…  相似文献   

6.
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之间免不了互相走动,家长朋友们在带孩子做客和招待客人时,别忘了对孩子进行待客做客的礼貌教育。礼貌既是社交技巧,也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  相似文献   

7.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多数父母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制止争吵;评判对错;阻止自家孩子的行为;靠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平息“内战”……孰不知,这些方法一次次剥夺了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儿童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儿童交往的一种方式,孩子正是在争吵中逐渐地学会与人交往的。父母要允许孩子争吵,让孩子在冲突中获得必要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收敛自己。如果父母干涉太多,就会影响孩子这个学习过程,使弱者不能学会保护自己,使强者变得肆无忌惮。。C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相似文献   

8.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而不愿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提出幼儿交往退缩行为是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其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陌生环境,不愿与人交往,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等。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与老师、同伴交往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热情,深受老师与同伴的欢迎和喜爱;而有一些孩子则相对安静,常常独处,不乐意与同伴交往,当面对他人主动提出的交往需求时,往往表现出不自在、躲避或不予回应,即产生了交往退缩行为。由于后者常被认为是"乖孩子",不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关系     
朱李平 《家庭教育》2014,(12):M0002-M0002
与人交往,是从与家人交往开始的。孩子降生于一个家庭,从此就开始与这个家庭中所有的人交往。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会和他形成一定的家庭关系。所谓家庭关系,就是家庭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婚姻关系最重要,它是一个家庭最早的关系,是组成家庭这个社会组织的基础,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关系。因为婚姻关系的交往,才有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很多方面了解到你们对于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担心,由此引起的与孩子的冲突,以及为此感到的烦恼。先让我们来看看异性交往在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将来孩子不可能生活在只有同性的环境中,我们也不希望他是一个不会人际交流的人。同时我们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天生什么都会,与异性相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锻炼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挫折和不幸遭遇的磨炼。男女同学之间交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在智力方面。男女生的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能促进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好时期,而语言是交往能力发展的基础,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大多数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这个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容忽视。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幼儿社会能力的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各种途径中,角色游戏可以为孩子提供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莉 《考试周刊》2010,(12):235-236
交往与合作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的表达、信息的传递、友好的动作倾向所传递的一系列社会性行为.它是社会和人们情感交流的需要。分享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能共同享用物品。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交往技能,因此常常出现吵闹、争抢、各玩各的等交往失败的情形。我们只有时刻观察孩子的特质、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愉快宽松的交往、合作氛围.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要求。 交往是一种技能,需要家长的亲身示范,也需要孩子用心学习, 交往也是一种态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纠纷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可避免要面对孩子之间各种原因引起的纠纷,教师常常因为孩子之间的纠纷而陷入与家长沟通的尴尬,家长们也难免因了孩子之间的纠纷而大伤和气。  相似文献   

16.
交往缺失:幼儿教育中的交往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者的立场看来,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然而,在功利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世纪,是以人的素质为根本的激烈竞争的世纪,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广泛、深入而复杂,因而人的交往素质显得格外重要。而如今的少先队员,大多生长在独身子女家庭,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管制太多,使孩子失去了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后便表现出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而家长对孩子  相似文献   

18.
林珠娜 《广西教育》2004,(10A):34-34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与人交往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经验将影响他后来对别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因此不失时机地地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一、营造关爱氛围家庭氛围的营造不是父母施爱于孩子,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不同的夫妻关系营造了不同的家庭氛围,同时也给孩子造就了不同的心理环境。充满了温暖、关爱、体贴、尊重的家庭环境不仅避免了孩子与人交往中紧张…  相似文献   

20.
现在,家长普遍不太重视孩子与人交往,更有甚者,不主张甚至害怕孩子与人交往。他们总认为,社会复杂,孩子易被人欺负,上当受骗。因此,孩子放学回家,总是把他们关在家里做作业,生怕孩子出去玩会出事。这些家长,心情可以理解,用心固然也很好,但这种消极防范,并不科学。从表面上看,孩子是“安全”了,但实际上,不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安全”,相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却危害很大。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城市,家家几乎是单门独户,孩子与人的交往本来就很少,如此这般,交往范围则更小,机会更少,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孩子与人交往,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家长非但不要害怕,相反更要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