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减负”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有他成熟的经验和独到的论述。他认为 ,负担过重与否“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智力背景和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负担是不同的。由于各个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和智力水平 ,其学习负担也会不一样。因此 ,不能笼统谈论“负担过重”问题。  以同一教材而言 ,可能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无法理解的教材会成为力所不及的。但也“可能因集体和个人智力生活的不同而大有出入。如果作为学习背景的智力生活十分贫乏、狭窄 ,那么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极小的知识量也会成为力所不及的”。如果学校和班级有丰富的智力生活 ,又…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就会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受到优秀思想的影响,在中学生性格、品质形成的特殊时期,这些就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视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和“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他强调了用课外阅读去辅助课堂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视野,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开拓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活动,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视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和“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他强调必须用阅读为学生建立“智力背景”,打好“智力底子”,提供“后方保证”。阅读不仅使学生从书本上学到英语知识,有助于巩固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大量地、频繁地接触各方面语言材料,学…  相似文献   

4.
“知识对于形成人的道德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普通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是关于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的科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道德教育是绝对必需的。他说,在现代社会里,“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不应当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道德教育之所以落后,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的知识是肤浅的,就在于一部分学生的意识里只留下一些片断残缺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科学基础知识,不爱读书,也没有其它的智力兴趣,他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也就无从谈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他也不可能接受和追求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因而无法进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通过对教法改革的实验,我觉得“智力激励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好的方法. 一、在物理教学中采用“智力激励法”的依据我校是一所一般中学.“尖子生”考入了重点学校,留下的学生从心理上就认为在学习上没什么大的奔头,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中的问题懒于思考,既无认真思考的习惯,又没有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分析研究,这些学生学习不好并不是他们脑子“笨”、“刀枪不入”.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除天资影响外,还与他生活的周围环境和后天的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是不能开发学生智力的.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科学地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开发他们  相似文献   

6.
在“减负”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有他成熟的经验和独到的论述。他认为,负担过重与否“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智力背景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负担是不同的。同时,由于各个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和智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r)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把智力主要局限于“学业性”智力,忽视了对学生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他指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两种基本的“学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我们有必要把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和研究提到日程上来。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活中,是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在他领导和管理的学校里,下半天的时间,都让给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可以读课外书,参加体育运动,参加各种学科小组活动,也可以在野外劳动,或观察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现象和人们从事的活动。他把学生从事课外的多种多样的活动,看成是“空气对于健康一样重要”,视为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智力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9.
在1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识到传统的智力观是有局限性的,它局限于学业智力。而研究表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远未涵盖智力的所有成分,学业智力仅仅是智力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因此,这种智力观仅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却难以预测学生在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来衡量学生、教育学生。所谓“成功智力”,就是所能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所强调的智力不仅仅与学业智力有关,更与生活里的成功紧密联系。一、坚信每个学生具有成功智力斯腾伯格指出: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所包…  相似文献   

10.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全新视角阐释了学生智力不同形式,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力”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要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分层次对不同学生实施数学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1.
熊生贵 《今日教育》2008,(12):28-29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这种广阔背景即是智力背景.不只是课堂,更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它须包括观察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和大量的阅读等。建构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而且是广阔的智力背景.是有效学习的一项规律。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断言.如果将学生学习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只读教科书.那肯定连教科书都读不好.甚至“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并由此产生许多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同一个道理,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则怎么说他也不通。有人便把这当作学生有聪明和愚笨之分的明证。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原因不在于此,而在于学生的“智力背景”不同。所谓“智力背景”,就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智力背景之于学习,犹如土地之于种子,种子撒在沙漠里,就别指望有什么好收成;种子撒在沃土里,丰收则是肯定的。智力背景愈广阔,学生学习的思维就愈活跃,想象就愈丰富,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除了使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有效外,我们还更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曾这样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象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这段话十分精彩,道出了教师智力生活的重要。其实,智力生活不仅对教师重要,对校长也同样重要。围绕智力生活这个问题,我认为作为校长,可从三方面考虑: 一、要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师范校长应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且要随着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伟大的实践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断,他说:“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成为一个精神健康而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智力观局限于学业智力,认为智力是由语言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因素组成,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而研究表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远未涵盖智力的所有成分,学业智力仅仅是智力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全部。因此,以这种智力观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必然会将学生智力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学业智力的范畴,从而导致其内涵和结构存在明显的偏狭性。传统智力观仅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却难以预测学生在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妨采用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来衡量学生、教育学生。所谓“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  相似文献   

17.
个别教育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教育中所遇到的个别学生可分为三类 ,即 :智力较低、干教不会的“笨”学生 ;生活贫困或缺少温暖的苦学生 ;生性顽皮、惹事生非的淘学生。这三种学生像三把转动不灵的铁锁。你越是暴跳如雷 ,他越是“冥顽不化” ;你越是急于求成 ,他越是沉默以对。教师只有用爱为原料 ,用心去打造 ,用时间去推敲三把对症的钥匙 ,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一、用耐心引导“笨学生”“勤能补拙”。对“笨学生”几乎所有教师都下了超乎正常同学数倍的苦功 ,力求以教师的“勤”补学生…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减轻学生负担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学生的课业负担应从教学过程本身究根寻源,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是让学生拥有并学会利用自由时间和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这些对于我们走出“减负”的误区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电视、计算机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书吗?读书与儿童的成长还有多大关系呢?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阅读不仅是能力,同时还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请记住,愈是困难的儿童,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日本石…  相似文献   

20.
在“减负”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有他成熟的经验和独到的论述。他认为,负担过重与否,“是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智力背景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负担是不同的。同时,由于各个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和智力水平,其学习负担也会不一样。因此,不能笼统地谈论“负担过重”问题。以同一教材而言,可能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无法理解的教材会成为力所不及的,但也“可能因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