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翻译之所以必要,是由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和人性的关照,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普遍性,也就值得推广到他族文化当中。文学翻译过程中必须适当将原文的潜在意义解读出来,将原文隐含的信息明晰化,使译文读者能够在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平台上理解作品。文学翻译的明晰化从词汇的搭配、句法及文化的差异、修辞效果等方面都可以有效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翻译目的论对《鹿鼎记》的英译本(Minford 1997)中的粗口翻译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译文的合理性与不妥之处,找出粗口翻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译介的特殊性在于如何在译入语读者脑海中创设相对应的武侠形象,译者应优先考虑将中国元素、武术术语和打斗场面以最高的"对等度"呈现出来,融合意译、注释、省译等方法,此称为"可视化"翻译。在语言转码的基础上,译者应进行文化解码,提高文化负载词、武术词汇和语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视化程度,以获得译语文化系统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认知环境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差异,认为为使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明晰化是必要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5.
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的另类。在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重读《鹿鼎记》惊奇地发现其隐含的后现代文本特征。《鹿鼎记》在实质上完成了对江湖世界和侠义精神的解构,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在武侠的外衣下,缝合历史史实和民间传说,充满了对历史的戏拟。而其戏谑狂欢化的表达方式,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蔡冬园  覃美律 《海外英语》2014,(13):116-117
金庸武侠经典作品,不仅风靡整个中国,更是被翻译成很多语言,其中四部已经出版了英译版。但对于西方人来说其著作因为其特殊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帮派,功夫等难于理解,故其专有名词的翻译需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更利于读者理解,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国内翻译补偿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对翻译补偿研究的范围仍比较狭窄。为了深入研究翻译补偿理论,文章对文学翻译及其翻译补偿研究的形势现状进行分析,着重对翻译补偿策略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从增益,概略法,替代法,加注(文本外加注)四个补偿策略理论结合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莫言小说《檀香刑》进行分析,提出翻译补偿策略需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8.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集中体现了金庸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1997年,著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翻译了《鹿鼎记》的第一卷并出版。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鹿鼎记》的英译,可以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丰富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武侠小说英译版本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系统的规划,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不同的版本,不便于读者理解,也造成翻译的难度增大。其中特征名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征名词在翻译中应该系统性,规范性,保证翻译质量与传播质量(即有助于读者理解,查询,接受)。目前,对武侠小说的翻译研究也少,没有权威认可授权,尚未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针对目前的金庸武侠的英译本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其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魏颖 《海外英语》2013,(2X):134-135
中国武侠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笔。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形式,武侠小说中不仅包含中国古典文化要素,还有其独特的武侠文化特征,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难度更大。该文在分析武侠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并且就武侠文化中的特有词汇,如"江湖"、"侠""、义"等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今后的武侠作品翻译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故事片段涉及了行为矫正原理的应用,研究者分别从条件反射、正强化、区别强化、塑造、渐隐、链锁、隔离、体罚等八个有关行为矫正的概念或技术方法入手,分析了故事中体现的行为矫正原理。  相似文献   

12.
ICM(理想化认知模型)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被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文本理解的研究中。以文本理解为基础,创新性地将ICM理论应用于隐显翻译中,指明隐显翻译研究不能局限于表层的语码转换研究,而应深入到探知其认知本质,挖掘文本的“物境”、“情境”、“意境”和“象境”。通过ICM理论在隐显翻译上的创新应用,为ICM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空间,并为隐显翻译探索了一条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3.
茶典籍文本的互文主题集中体现于茶著共同的思想内涵上,即通过饮茶活动修身养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主题含而不露地隐蕴于茶著的字里行间,文本语言编码表现为简约化、含义化和隐喇化。如果仅照字面翻译,目标语读者难以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文化暗示。“内隐外化”是一个将原文中的语毛及信息化隐为显的策略,即采取变通方法将隐匿的深层文化内涵“外化”到语符表层,以助目标语读者的理静欣赏,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可比语料库,对翻译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指示代词在翻译汉语中均体现出显化特征,文体因素对显化总趋势没有影响,但对显化程度有一定影响。对谓词性指示代词"这…"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汉语中"这…"显化比较明显;"这…"在非文学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特征,但在文学翻译汉语中却没有明显的显化特征;"这…"在"一般"和"学术"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而在"新闻"和"小说"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没有呈现出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与策略以及英语源语透过效应两个角度讨论了显化的动因,也对"这…"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差异不明显做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5.
从对新化县各小学学校的梅山武术的课程设置、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计划、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知、武术师资的状况、武术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查来看,梅山武术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梅山武术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持续性的教材和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是超越显性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拥有大量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隐性知识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探寻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绩效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武术的普及,各地陆续出现大量武校。为使其能更好地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调查等方法对武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武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武校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海外英语》2012,(11):150-152
该文从目的论的语内交际法则、语际交际法则和目的法则出发,分别就汉译英中语言、文化和内容三个方面的显化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目的论三大法则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汉英四字结构口译在语言、文化和内容三个方面的显化及其取得的交际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四字结构口译的显化现象,探讨四字结构口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瑞安藤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瑞安历史的骄傲,保护和传承好瑞安藤牌舞,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瑞安藤牌舞的武戏成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认为:(1)瑞安藤牌舞起源于明嘉靖抗倭战争的戚家军练兵操。整个舞蹈分教场练兵、夜间偷营、庆功唐牌三场次,突出表现为"矮、滚、实、劲、圆、活"六个字,动作复杂,朴实健美,节奏鲜明,队形整齐,挺胸收腹,刚劲有力,具有武术的特点;(2)瑞安藤牌舞伴有节奏鲜明的音乐鼓点,表演起来气氛热烈,与舞蹈动作配合默契,极具舞美特点。(3)结合完整的藤牌舞表演套路和编排,认为藤牌舞是带有武术表演性质、极具阳刚之气的男子群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