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S的溶解性及相关习题的设置浙江嵊县黄泽中学(312455)钱初安现行中学教材附录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对BaS的溶解性用“一”表示;由于学生和一些教师把它笼统地理解为遇水分解而不存在,造成解题错误,甚至于编制出不正确的相关性习题。现举几例。例...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徐承芸 《江西教育》2014,(12):20-22
课改走过十余年,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教法研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仍未得到落实。我们遗憾地看到,教材仍然是教师唯一的教本,课本仍然是学生唯一的学本,教师在大胆整合教材、改编教材、增加教材等方面探索不够,研究不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用教材教”要避免粗略对待教材有一些教师打着“用教材教”的旗号,常常假借“教学创新”之名,粗略地对待教材。他们在没有细致解读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随意变换、增删教学内容,增加活动环节,使课堂教学如天马行空,不接地气。以课题为“种群的特征”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某教师在学生完成“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详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4页)后,让各组派1名代表将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格内(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推动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们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他们提出,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七年,专家们倡导的教材观早已深入人心,对“用教材教”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些,然而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有失偏颇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语文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依托。新课改下,教师的教材观渐渐地发生了改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要努力尊重教材,但不做教材的奴隶;教师要善于重组教材、包装教材,要形成“大教材”的意识。然而,这种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随意的增删和重组,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深度解读教材、宽度拓展教材、薄度回归教材。  相似文献   

9.
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开放的学习资源,它能帮教师开阔思路而不是教案,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回归学生生活,找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总有一些教师以为“教书”即教书本(教材),把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内容,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他们总是把教材肢解得支离破碎,变着法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基本功训练。结果学生死记了课文中的一些内容,而语文素养却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这是典型的“教教材”。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明确语文教材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一、“教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  相似文献   

11.
一、把教材变活教材和教学内容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正如教师们平常所说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教教材”。这决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目前政治课教材非常简单的情况下,单纯地教教材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超出教材,离开教材,对教材本身的内容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2.
张忠莉 《山东教育》2003,(13):54-54
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传统教学将毫无遗漏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且惟一目的,即所谓“以本为本。”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作为一线自然教师,进行了变“小课本”为“大天地”的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变“小课本”为“大天地”的前提近年来,全国年会上成功的自然课例,一些特级教师无不对现行教材做了较大的突破,既“创造性使用教材”,又“高于教材”。…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对如何用教材、教教材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认识到“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重要性。“用教材教”这一理念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教师们纷纷运用各种手段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使得课堂精彩纷呈,学生兴趣盎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有些教师过于习惯对教材的“灵活”调整,过于追求课堂的气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以来,“用教材教”的教学新理念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但是在教学观念更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课堂教学过程中盲目改变教学内容,在不理解教学意图、没有弄懂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随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等等,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用教材教”谈一点体会。一、调整策略新课程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做出适当地调整。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情况作一些调整,集中学生精力,突出重点内容,增强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四年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享受到一些“用教材教”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课改至今,语文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的笑声洒满每个角落;精致的课件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张扬的学生个性;动人的作秀课频频出现;学生或说唱,或表演,给人一种师生同乐、其乐融融的感觉,着实令人兴奋。但如果对此背景下的某些教学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无度”现象,这些问题主要缘于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误区产生的隐患。下面笔者就教者在把握“回归”与“超越”中与文本对话的现状进行分析。一、迷信教材,文本对话不深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库,同时也是课程标准思想的载体和学生学习养成的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的教材观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走进教材,走出教材”。教材对教学的影响不是“束缚”,而是“引领”。“用教材教”就要先深入对话教材,再浅出教材。没有对教材的深入对话,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活用,激活课堂我认为在教学科学课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学生能亲自础,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及时选用能进行制作的内容,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内容充实教材,也是教材活用的一种,因为尽管科学教材是新的,但现实生活却是绿树常青的,教师要问关于动物的特征,这个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如问:它长毛吗?它吃肉吗?它会生蛋吗?这位学生猜出他所说的动物是老虎。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大了,热情高了,气氛活了……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一些常见动…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的课要么全盘照搬教材的内容,顺应教材的呈现,一幅幅图片、一道道练习引着学生走下来,一点也不敢有什么“违抗”,并振振有辞:“我做完了当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呀”;也有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盘抛弃教材中的素材,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想当然的所谓“好素材”搬上课堂,并振振有辞:“我这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当然比别人强多了……可就是这些不开窍的笨学生,怎么也学不会、考不好,我真来气。”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教师声称我们的教材如何难教,当你问她“哪套教材最好,你想选用哪套教材”时,她总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是用新世纪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9.
陈剑 《教学与管理》2014,(12):45-47
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和来源。然而,“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比如现有英语教材中仍然有不真实、不地道或无意义的语言材料,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等问题。其次,任何教材一般都不是为某一特定的学习者群体编写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由于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教教材”,而应该创造性地“用教材教”。文本再构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主要方法,它能有效解决教材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使得教学材料更加贴合教学实际,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教”中的创造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容器,是存储燃料的罐子,而教师更像是学生思维的保姆,不会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创造思维的时间、空间,教师只“教教材”“授人以鱼”。现代教学强调“用教材教”“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