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开发《叶的蒸腾作用》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重点是围绕“树木的叶是否有蒸腾作用”而展开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按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认为树下凉爽的原因是树冠遮住了阳光照射或认为树下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缘故,不会想到树木的叶能蒸发出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学生对树木的叶有蒸腾作用自然“视而不见”,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身边植物发生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感知树木的叶发生蒸腾作用呢?先由学…  相似文献   

2.
资源开发《叶的蒸腾作用》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重点是围绕“树木的叶是否有蒸腾作用”而展开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4.
我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坚持运用“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如教《詹天佑》一文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学,在他们了解课文大意后,用较多的时间指导他们学习、理解、品味文中‘粗挠、要挟、轻蔑、毅然、竣工。赞叹不已”等字、词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其次让学生开展讨论。我布置了几道讨论题。比如“文章哪些词句体现詹天佑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高尚爱国情操”、“詹天佑是凭着一股什么样的精神排除艰险、克…  相似文献   

5.
《天气》一课的导入采用播放一段约35秒钟的有关天气预报的录音,一上课就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课文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是通过四幅插图的观察讨论,认识掌握晴、阴、雨、雪四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的基本特征。为了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我先要求只看第一幅插图(或相同的灯片),讨论晴天的天气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掌握晴天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有太阳;二是地上的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并会运用晴  相似文献   

6.
抓课题。我首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作者把什么地方比作林海?为什么把它比作林海?”学生思考后明白:把大兴安岭的森林比作林海,说明其景色十分美丽、壮观。然后,学生阅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林海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抓对比。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作者心目中的秦岭又是什么样子?我引导学生用表格把两者的主要特点填写出来。学生归纳如下:抓句段。我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精妙之处,如“青松作衫,白排为裙。还穿着绣花鞋”等句子非常准确、形象。我要求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并说一说它们的妙处所在。抓思路。…  相似文献   

7.
优化课堂结构是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亟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去开展深入而务实的研究。经几年来的摸索和实验,我总结出:“提出问题→观察实验→探究研讨→归纳结论→尝试运用”五步课堂模式,在自然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导入首先,我列出与Christmas有关的词组,如ChristmasDay、ChristmasEve、whiteChristmasDay、Christmascards、Christ一maspresents、aChristmastree、FatherChristmas等,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lainfromAustralia.IvebeeninB的lugforhalfayear。Be蜘ngisinthenorthofChina,soitisquitecoldInwinternow.IthasSnowedtwicehere.Ihavehadthe士irstwhiteChristmasDayinmylife.Itshardtobelieve,isntit?”随后,我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a.WhenwasChristmaSDay?b.Whydidhesaythatitwasthefir…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春》是一篇写景状物,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秀散文,语言形象生动,结构严谨细密,典范性较强。对这样一篇好教材,如何确定教学目的呢?关于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任务,过去讨论过多次,现在意见也还不一致。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感到,不管那一种意见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文(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美,陶冶他们的性倩,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以文为主也好,以道为主也好,文道结合也好,都必须把  相似文献   

10.
《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由不大喜欢蜜蜂,到想去看看它,到纵情歌颂它,最后梦见自己也变成蜜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由蜜蜂辛勤酿蜜引起联想的基础上,热情地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忘我劳动的高尚品质。“荔枝蜜”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可以纵横驰骋,运笔如风,天南海北,古今中外,随处下笔,但又必须处处紧扣中心,就好像一串精  相似文献   

11.
我先后教过四次《祝福》,由于文中人物性格的复杂,反映主题的非单一性等,往往花时间多而收效甚微。最近这次教学时认真钻研课文,发现小说多处运用“三”的特点,于是启发学生循着“三”的特点去研读课文,进行综合归纳,课堂气氛活跃,只用了两节课,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说结构三层次。  相似文献   

12.
《可爱的草塘》以“我”所见所闻为线索,写出了祖国北大荒一隅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怎样指导学生学好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一、出示学习目标,重视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了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崇高品格,给了他以十分恰切的历史评价,是论述孙先生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既全面而又中肯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4.
运用“质疑”,以促进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能把差生和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同调动起来。这里我谈谈怎样运用这个方法来教《第二次考试》的。一、设疑紧扣课文关键问题,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让学生带着疑点预习课文,养成差生深思求索的习惯。在预习时,除了按常规布置预习作业外,着重提出疑点:“这个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苏林教授,一个是报考音乐学院的学生陈伊玲。故事的主题思想将随读者对于主人公的  相似文献   

15.
一、精选导语。一年前,我校有位学生得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症,得到了全校及社会各界的帮助,病情得到了控制。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活动中,他们一家拿出150元钱献给了灾区,数目虽不大,但对于一个父亲早逝、母亲下岗、又要承担昂贵医疗费的  相似文献   

16.
17.
我是怎样教《我的旅行》一课的酒泉市西街小学崔月萍一、课文内容及教学过程《我的旅行》一课,采用童话形式,用“我”──小豆瓣的自述来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器官名称,各器官的功能及食物消化经过;懂得吃东西一定要...  相似文献   

18.
首先说构思。我经过深入思考,针对学生实际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初一学生写作记叙文。一般都能在叙述中结合一些描写,但其中很多学生只是无意识的盲目的“结合”,而缺乏明确清醒的“把握”。因此,变写作心理流程的随意性为自主性,较好的把握两者的结合,应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此外,在什么地方怎样描写,初一学生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把握,这应是本课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