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由周传家、秦华生主编的《北京戏剧通史》一书 ,近日已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由 2 0余位研究北京戏剧的专家和学者协力完成的一部戏剧史学巨著。全书共分三册 ,即辽金元卷、明清卷、民国卷 ,共计 12 0万字。该书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北京戏剧的华彩篇章 ,全方位地勾勒了北京戏剧发展的轨迹 ,理论性的总结了北京戏剧衍变的规律 ,是一部具有开拓性质的戏剧专著。该书以大量翔实的北京戏剧史料为基础 ,经过编者缜密的分析 ,采用史论结合 ,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将北京戏剧的发展置于全国戏剧总体发展背景下来描绘 ,正确把握区域…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北京乃至国内在一个月内感受了如此丰富的国际戏剧盛宴。然而,过高的票价仍然是阻挡普通观众踏进戏剧殿堂的门槛。而业内专家认为:“在可预计的几年内,北京的文化戏剧演出还不能像伦敦、纽约甚至东京那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意的消遣。  相似文献   

3.
回首     
吕恩 《档案天地》2010,(9):7-10
吕恩本名俞晨,生于1920,籍贯江苏省常熟,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38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北京等地从事话剧、电影演艺事业。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月二十六日,首都一家报纸在《文艺之窗》专栏里,发了一条一百十多个字的简讯《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将在京举办》,想不到这条短消息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事情还得从戏剧节的筹备工作谈起: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五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的闭幕式上,理事会宣布,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将于一九八六年春季在上海举行。这消息传到北京后,首都广大戏剧工作者也纷纷要求同时在北京举行莎士比亚逝世三百七十周年的纪念演出,十八个单位一致邀请中央戏剧学院牵头,不久便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很多演出团体迅速排演莎士比亚戏剧。首都的戏剧工作者要求莎士比亚戏剧节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举行是妥当的,如果仅在上海举行戏剧节,北京的十二台戏剧都要到上海演出,不仅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很多困难,而且不能满足北京地区观众看戏的要求。鉴于这样的情况,今年初,中国戏剧家协会  相似文献   

5.
徐磊 《北京档案》2021,(5):31-33
近年来,在国家对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政策支持下,北京戏剧档案文创产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在阐述戏剧档案文创产品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选取闻名中外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典型案例,全面剖析其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优势和不足,并进一步探究其提升路径,以期为戏剧档案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6.
《东南传播》2014,(5):156-157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台湾广艺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4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将于5月2日至7月6日在台北、高雄、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大陆的6部戏剧和来自台湾的4部戏剧演出71场,并举办配合活动30场。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春人伊始.在北京的舞台上.一下来了不少国外优秀的戏剧演出.这和不久前大家聚焦人艺代表的中国戏剧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从舞台、表演、剧本各个力面还是剧团的运作.这几场演出对中国戏剧人都有太多可供学习之处只是我们很难知道,何时才是他们学成之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百多年来,《阿依达》是世界歌剧舞台最常上演的经典剧目,以露天广场演出表现其恢弘场面成为它最重要的戏剧特征。而9月末在北京上演的《阿依达》其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9.
北京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人民大会堂.将很快迎接“猫”的到来。这里的“猫”.不是那种四条腿的动物.而是一部同名音乐剧。《猫》被公认为是最宏大的音乐剧.也是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这个音乐剧的成功和流行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对戏剧的看法.它在全球的吸引力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到了戏剧表演的手法。  相似文献   

10.
丛萍  陈放 《出版参考》2009,(3):40-41
1958年《茶馆》首演,至2008年走过了50年的《茶馆》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常演不衰的戏剧,而是北京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1.
回首     
吕恩 《档案天地》2010,(11):6-10
吕恩本名俞晨,生于1920,籍贯江苏省常熟,中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1938年考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1年毕业。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北京等地从事话剧、电影演艺事业。建国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一生演出了数十部话剧和一些电影作品。其中,她创造的繁漪(话剧《雷雨》)、马聂法(话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白口袋(电影《骆驼祥子》)等形象,  相似文献   

12.
梅绍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英美文学学作品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早年毕于北京燕京大学,他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梅绍武在中国翻译界的特色就是对英美戏剧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理论作品研究.梅绍武喜欢用北京语句及语来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台词,非常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今秋10月,北京的话剧舞台被莎翁的作品点亮.各个版本的莎翁剧争奇斗艳.而林兆华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1990》重返舞台,更是令人期待。 作为林兆华戏剧工作室的开篇之作,《哈姆雷特1990》的公演曾在戏剧界引发震动。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来,《阿依达》是世界歌剧舞台最常上演的经典剧目,以露天广场演出表现其恢弘场面成为它最重要的戏剧特征。而9月末在北京上演的《阿依达》其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15.
赵兴红 《现代传播》2003,(6):102-103
近期在北京戏剧舞台上 ,两台大型话剧《赵氏孤儿》前后登台亮相 ,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和国家话剧新锐田沁鑫。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同时关注同一题材 ,同时推出同名话剧 ,使《赵氏孤儿》一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目前 ,还有一部 30集的电视连续剧《赵氏孤儿》准备开拍 ,《赵氏孤儿》悄然火热起来 ,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 2 0 0 3年 11月 13日 ,北京广播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杨燕教授组织下 ,举办了研究生论坛。六七十位师生就“《赵氏孤儿》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 ,戏剧戏曲学导师路应昆、姚小鸥、刘…  相似文献   

16.
柳和城 《出版史料》2006,(2):105-109
1921年5月,由民众戏剧社编印、中华书局发行的《戏剧》月刊在上海诞生。到1921年10月,该刊第一卷出了六期。1922年,民众戏剧社中心迁往北京,改名中华戏剧协社,《戏剧》月刊在京继续出版第二卷,共四期。前后一年,共计十期。时间虽不长,但在中国早期戏剧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一书。汪、沈联手发起民众戏剧社话剧于晚清时传入中国,那时称新剧,民国初又叫文明戏,曾经盛极一时。一大批带有革命思想的剧目,成为辛亥革命时期民众有力的宣传鼓动武器。但以后其内容日趋狭窄,连较严肃的家庭伦理剧也越来越少,代之以迎合小市民低级趣味的滑稽和古…  相似文献   

17.
文化动态     
中国京剧院今春好票房 中国京剧院今年春天推出的演出季均获得出人意料的好票房。其中,今年春节期间上演的贺岁戏《宰相刘罗锅》点燃北京戏剧票房,长安大戏院的票房逾百万元。 北京将举办“音乐和啤酒” 5月12日至13日,北京日坛公园将再次举办“Heineken节拍夏季音乐节”。本次音乐节上,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8支优秀乐队将在日坛公园的太阳祭坛上献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6,(16):79-79
《西区故事》是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1957年在百老汇冬季花园剧院首演,立即引起了观众和评论家的赞誉,连演723场不下档。这次作为第三届北京戏剧演出季的开幕大戏美国百老汇巡回演出团把它搬上了首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同一个导演,同样的剧本,不变的模式,四年前成为经典的台湾戏剧《暗恋桃花源》20年后在北京舞台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有笑有泪的荒诞搞笑滑稽戏之间的距离,恐怕就是内地演员与优秀表演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