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中有不少词的意义,从古至今是有发展变化的。同一个词,古义和今义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如果依照现代汉语来理解,就会陷于谬误。特别是那些古今词义已发生了变化的常见词,容易忽略过去,容易弄错。如: 穷现代汉语里的“穷”是指“贫困”,而在文言文中是指“不得志”或“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一要想尽目力而向远看,再上一层楼吧。回现代汉语里的“回”是指“返回”,而在文言文中是指“拐弯”。“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青绿色的水向东流到这儿拐弯儿了。江现代汉语里的“江”泛指一切江,古人所谓的“江”,专指“长江”。“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楚国有个过长江的人。  相似文献   

2.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继承稳固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的一面。例如天、地、人、手、牛、马等,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着、意义没有大的变化。另外有许多词,古代用它,现存也用它,意义却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后来成了河流的泛称。二是词义缩小,如“瓦”,古义是“土器已烧之名”,现在则专指砖瓦的瓦了。三是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却指鼻涕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因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特点。单就词来说,有很多虽与现代汉语的词同形,但其意义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的词,就是古今同形异义词。在学习这类成语时,稍不注意,就会错误地理解。下面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汤”,本义是“热水”。《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汤”的今义则是菜汤、米汤等,作为“热水”的意义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在“赴汤蹈火”这个成语中还保存着。  相似文献   

5.
一、“活用”的提法是不科学不客观的《词的活用》一节中,教材编者说:“……在文言里,这些词的用法都有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词的活用。在文言中,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首先,以上引文的第一句是本末倒置的。查《现代汉语词典》对“变化”的解释是“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可见,“变化”是新的对于旧的来说的,文言词属古汉语,怎能说发生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变化”?既然不是古汉语“变”了,又怎能说是古人对语言的“活用”?我认为所谓“活用”不过是现代人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去解释古汉语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我们常用的一些词语中,有的词语,它的意义和用法跟古代截然相反,例如“卑鄙”两字,现在连小学生都不会理解错,但在古文里,却又是另一个意思,就以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这句话来说吧,前些日子有位夜大学生把它译成“先皇帝却不因为我是个品质恶劣的人而介意”,这就错了。文中的“卑鄙”其实是包含着“卑贱”和“浅陋”这两个意思的。“卑”指出身低贱,“鄙”指最边远的地方,古时候以城为大,其次是郊,再次是野,最边远的就称之为“鄙”了,而居住在鄙地的人,因地处偏僻,孤陋寡闻,自然见识就少。这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出身低贱,学识浅陋。这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词,而不能以现代汉语的用法去硬套。又比如“游行”一词,在今天来说再普遍不过了,但在秦汉时却是周旅、游击的意思。如《史记·高祖本纪》:“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意思是:陈豨的将领侯敞率领一万多人去打游击。绝不能理解为带着一万多人在街上结队而行。“爪牙”一词也挺有意思,原来在先秦时是以“爪牙”来比喻勇敢的将士的。其意是,统治者有武士,就象鸟有爪、兽有牙一样,可以用于攻击和  相似文献   

7.
英语里有一种常用动词就是连系动词。所谓连系动词是起到连接作用,把主语和表语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句子,连系动词又分为纯属连系动词和转化连系动词。纯属连系动词是指“tobe”一词,因为它的意义及其用法基本体现了系动词的特征,并且与汉语的“是”及其句子的结构也是基本一致。此外,还有“tobecome”一词也属于纯属连系动词范畴之内。转化连系动词是指那些由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转变而来的连系动词。在它们转化的过程中发生了两个标志性的变化。例如:togo一词在转化前词义为“去”而转化后的词义为“变成”。其结构变化是,转化前togo…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除了“昭昭”、“赫赫”、“天天”、“灼灼”等迭音词而外,一般都是联绵词。所谓“联绵词”,又称为“连语”,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示一个意义的双音节单纯词。绝大多数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都有双声或选韵关系。所谓“双声”,指的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所谓“迭韵”,指的是两个字的韵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但只要韵腹、韵尾相同,也算迭韵)。以现代汉语的词为例,“珍珠”是双声关系,因为“珍”(zhēn)和“珠”(zhū)的声母都是“zh”;“光芒”是迭韵关系,因为“光”(guāng)和“芒”(máng)的韵都是“ang”。双声迭韵联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用“貌”字来解释。例如《诗经·周南·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其中,“参差”  相似文献   

9.
谈词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现代汉语的词缀大都是由过去的独立的词或词根变化而成的,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根虚化的结果。词缀“性”也不例外。 “性”本是一个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说文解字》说:“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玉篇》说:“性,命也,质也。”“性”的意思大体是指:人的本性(左思《魏都赋》:“人有异同之性。”);事物的固有特点(《荀子·性恶》:“直木不待(?)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性格,性情(刘义庆《世说新语·忿捐》:“王蓝田性急。”);  相似文献   

10.
贵州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各族人民珍藏的文化遗产,俗语词颇多,其中“拨册”“辨用”“除留”“出贴”“交称”“贴卖”等六个俗语词较费解,可结合语境和历史对这些俗语词的意义进行分析。“拨册”指调拨粮饷并得到凭证。“辨用”指办理的费用或支出的费用。“除留”是频繁出现于土地契约中的习惯用语,指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之时,所附着在土地之上的实物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变化而变化。“出贴”指出具某种字据,类似于出具某种文字材料作为今后查验的证据。“交称”指复称、过称、交量。“贴卖”指亏本卖、贴本卖。  相似文献   

11.
“学习”这个词早已是耳熟能详的,大人小孩都经常说到、用到的词,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学习”的意义、内容、方式和方法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先看几条带“词”的成语:“理屈词穷、振振有词、支吾其词、众口一词”,这里的“词”是“话、话语”的意思。“理屈词穷”指理亏了而无话可说。“振振有词”表示理直气壮地说个不停。“支吾其词”形容不肯爽快地说出真情。日常生活中讲“我简直没词回答了”,这里的“词”也是指“话、话语”。现代汉语中所讲的“词”是指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 吐鲁番的葡萄转卖给赵庄了。这句可分为7个单位:“吐鲁番、的、葡萄、转卖、给、赵庄、了”。它们都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所谓能独立运用。指能充当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设现代汉语颜色词属性库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文信息处理已发展到“词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现代汉语词库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文中论及的现代汉语颜色词属性库可视为汉语词库建设中的分支工程。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特殊性,使现代汉语颜色词属性库的建设面临了许多难题,而这些难题恰恰为颜色词属性库的拟构提供了路径,针对现代汉语颜色词的实际,文中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颜色词为例,对现代汉语颜色词中的一部分静态成员进行了尝试性的属性标记,并对相关颜色词素的构词能力进行了降频统计。试图在信息工程的大背景下借此研究管窥汉语符号系统对客观世界的表记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说的变序式双音节词(以下称“变序双音词”),是指语素相同而语素序列不同的成对的词,如“煎熬·熬煎”、“长久·久长”、“犯罪·罪犯”等。这些成对的变序双音调的构词特点是很明显的:通过自身语序的变化构造出另一个新词。现代汉语是分析性语言,词的形态变化极少;语序则显得十分重要,是个重要的语法手段。各级语言单位的直接组合,主要是用语序来显示其组合关系的。一定的语序产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言文中的叹词,在教学中许多人常用“唉”字来解释它,似乎文言文中的叹词可以同“唉”划等号。这样认识未免简单化。应当承认,古代汉语中的叹词绝大部分可在字面上译为现代汉语的“唉”,但教学时,重要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这个“唉”所表达的意义。 《马氏文通》对叹词有精辟的论述:“叹字者,所以记心中之鸣也。喜怒哀乐之未发,心至平也,有感而应,心斯波矣,波斯不平矣。其感之轻者,心有主焉,于是因所感而成意,此诸字(指叹词之外的其它词)之所记也。感之猛也,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名动兼类词——兼评姚汉铭先生的两篇《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汉语名动兼类词的范围§1·1现代汉语名动兼类词指的是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那些形体相同,读音相同,表示两种相对独立而又有密切关联的词汇意义,具备名词和动词两类词性的词。例如:王同志在旁边当翻译/王同志在旁边翻译。前后两个“翻译”的形体和读音相同;而前者表示“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后者表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行为动作”,这两个词义相对独立但又有密切关联(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不仅如此,前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大部分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各种传说 ,所以相当多的成语中仍然留有古代汉语所特有的各种语言现象。因此 ,只要认真研究成语 ,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古汉语知识。研究成语 ,也不失为学习古汉语的一条崭新路径。一、貌似双音节词、实际却是双音词组 (短语 )十年树木 现代汉语中的“树木”是一个词 ,意思是树的总称 ,而这里的“树木”却是由“树”和“木”这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动宾短语 ,意思是栽培树木。求全责备 现代汉语中的“责备”一词 ,意思是指责、批评 ,而这里的“责备”却是由“责”和“…  相似文献   

19.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9,(10):51-54
“高兴”类词是指形容人欢乐情绪的一类常用词,这类词在近代汉语时期发生了交替性演变:唐宋时期用“喜”“乐”“欢喜”;元明时期用“喜”“欢喜”“喜欢”;清代用“喜”“乐”“欢喜”“喜欢”“高兴”;现代汉语中主要用“高兴”“快乐”“喜悦”。这个过程伴随着词义引申的衍生性演变,使一些词的引申义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20.
“好像”、“仿佛”、“似乎”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组近义副词,尤其是在文学性语言中。“好像”也作“好象”(文中引例一律作“好像”) ,《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类似,大概”。“仿佛”作为副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则用“好像,似乎”来作解释。在用法上,该书认为二者都可出现在动词、形容词或主语前,句末也都可加“似的”、“一样”、“一般”。对二者的区别,只提及“仿佛”多用于书面语,而对“似乎”一词,则并无单列词条去解释,通过对“好象”、“仿佛”的释义看,“似乎”与它们几乎相同。对此,《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解》中也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