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现存赋史中拟宋玉《风赋》的作品主要出现在南朝与清代。南齐谢朓、沈约、王融都曾作《拟风赋》,与汉晋赋家写风多带经学或玄学之气不同,南齐谢朓等的《拟风赋》不仅表现出文学沙龙氛围下赋体作品的一些新特点,而且表现出向宋玉二元化赋风传统回归的倾向;清代赵新、秦毓麒、袁宝璜、沈湛钧、包祖同等的《拟宋玉风赋》则以宋玉《风赋》为标的或导源,在回归宋玉赋风传统的同时,或正面表现以风为谏的主题,或出于雅兴而侔色揣称,或表现赋家化典为赋的创作才能。一些拟风赋名为拟宋玉,实有拟汉魏六朝赋之迹;受律赋创作风气的影响,清代拟风赋有以律拟古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论学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宋代文论家在思想和创作上也靠近庄子,他们从中吸取文学营养,严羽《沧浪诗话》中的自然说、刘克庄的自然美学观,明显源于庄子。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玉的<风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讽谏之作,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是"帮闲文学",二者都以<风赋>文本立论,各取所需,似乎都有所据,一时是非难辩.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战国一代谋臣策士的"无婴人主之逆鳞"的进谏策略,影响了宋玉赋体讽谏文学的创作,从而认为宋玉的<风赋>是一篇曲折委婉的讽谏之作,作品运用了借谀而讽、由谀入讽的写作手法,其讽谏之义艺术地蕴含在"雄风"与"雌风"的对比描写之中,寄寓于发人深省的文字之外.  相似文献   

4.
唐朝统治者大力倡导道教,建立道官、道职,《庄子》受到重视,被列入道家科目,设有博士。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文学家、文论学也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5.
《高唐》、《神女》二赋,于汉魏献中就见于记载,此后流传于世,影响甚大,代有所论,自汉至明,未有疑之,及清始有人疑之,到了2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然经当代学研究,所疑之理由,或失于深考,或主观臆断,故二赋实当为宋玉所作。考之二赋中地名,所谓巫山即阳台山也,地处云梦东北区,高唐观和朝云庙皆在此山之上。又考楚迁陈郢后,云梦东部并未沦陷,尚隶属于楚,在楚与秦议和后,襄王完全有条件有理由一游云梦。据此,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作于楚迁陈郢之后。此说,正与《史记》记宋玉事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选》李善注引用《庄子》一书的句颇多,仔细研究起来,可以看出庄子作对于后世的影响。本拟从四个方面阐明:一、形成词语成话及典故;二、形成名寓言;三、形成互相认同的基本观点;四、形成个别人的主体思想,融进了人生观,甚至成了人生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很喜爱阅读《昭明选》,又似乎特别喜爱其中的“赋”,他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角度出发,对《昭明选》中宋玉、贾谊、枚乘等辞赋家的作品,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评说,妙语连珠,引入深思。  相似文献   

8.
唐代崇道之风盛行。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比如成玄英从道教观点出发.其注疏有一定成就。但他又把重玄之道强加给了庄子。  相似文献   

9.
杜甫在诗中曾大量吟咏《文选》作家作品。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吟咏,关涉杜甫对他们的情感认同、相关作品的具体评价;同时,也反映出杜甫文学史观与《文选》编者文学史观的某些契合。  相似文献   

10.
《风赋》《雪赋》分别构建了“风”和“雪”两个意象。本文试图在尊重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特点基础上,借鉴现代西方意象的理论来分析比较这两个意象构建方式上的异同,以深入把握此二赋所表达的两个意象的特点。本文认为,《风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有两个特征,即铺陈和主观选择;《雪赋》中意象的构建方式在此基础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体现在:一是物象取象范围的扩大;二是在成熟的意境中来深化意象之意。  相似文献   

11.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宋玉《钓赋》与《庄子·说剑》和《荀子·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钓赋》是其作品中讽谏意识最为强烈、逻辑推理最为突出、政治思想倾向最为鲜明的优秀作品。在创作中,宋玉借鉴了《庄子.说剑》的艺术创作手法,吸纳了《荀子.强国》的治国理论,从而使他的《钓赋》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睿智。同时,也说明了宋玉的治国思想倾向应出于战国末期荀子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14.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赤壁》二赋中,具体体现在庄子“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及“游”的审美观的影响。苏轼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其具体的文化背景,即唐宋时期“中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轼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在其《赤壁》二赋中,具体体现在庄子“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及“游”的审美观的影响。苏轼接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有其具体的文化背景,即唐宋时期“中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雍寒清 《文教资料》2020,(1):26-27,38
宋玉是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他的赋体文学对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具有重要影响。辛词中伤春悲秋的主题、以文为词的句法及谐谑词均可在宋玉赋中找到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之前,学者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都是从一定学术观点出发的,一部庄学史反映了一部中国学术史,从唐朝开始,对庄子的阐释与接受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中多处涉及对儒家思想的回应。一方面,庄子竭力诋毁和批判儒家;另一方面,庄子所建立的道家价值体系带有一定的儒学痕迹。在伦理观念、修身思想和治世理念方面,儒道两家表现出某些内在联系。庄子以泛道德观修正儒家"君子"的内涵,以"至人"的理想追求调和儒家"仕"与"隐"的矛盾,并对儒家理念在时间上进行遥远化推进。通过这些手段,庄子完成了对儒家价值观的肯定和接受。  相似文献   

19.
<昭明文选>的实际编撰者为谁,是"文选学"研究领域里颇为重要的问题.笔者从南朝梁代时期昭明太子及其身边诸多文人的文学创作,对选入<文选>的前代作品的接受情况入手进行考察,发现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二人对选人<文选>作品的接受远远超越于他人,从而为确定昭明太子和刘孝绰为<文选>的实际编撰者,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