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表现主义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现代艺术哲学中重要的三个争论。一是引发了表现与模仿的主次之争,既没有"完全等同"的模仿,也没有纯粹抽象的表现,艺术是表现与模仿的统一,强调艺术表现情感而不是模仿自然更加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引发了艺术自律与艺术他律之争,艺术自律是艺术他律的基础,艺术即直觉即表现彰显了艺术的自律性,坚持艺术自律需要正确看待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家负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三是引发了艺术可否分类之争,艺术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对艺术进行分类要注重三个原则,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统一和规律性与独创性统一。  相似文献   

2.
艺术档案是艺术工作和活动的结晶,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就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艺术档案的特点和范围,并陈述了进行艺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现有的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提出了应该针对当前艺术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尽快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各种困难,加强新时期下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更加规范当前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这也是当前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基本要素应该是五个而不是艾布拉姆斯所说的四个。艺术媒介是艺术过程中最为根本的要素,去掉这个要素,其他四个要素就无法存在于艺术之中。艺术媒介理论外延了“艺术生产”理论的范畴,拓宽了对艺术生产的认识范畴,有助于我们重新梳理艺术发展史,并对艺术分类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艺术衍生品的批量化生产是当代艺术派生出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艺术衍生品带来了艺术家创作方式与生存方式的变化,艺术衍生品带来了消费文化的新时尚;艺术衍生品推动了工艺品的产业升级;艺术衍生品带来了新的生活观与幸福观。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消费正在我国迅速发展,艺术衍生品是这种个性化艺术消费的大众化形式,艺术衍生品行业的发展体现了“艺术就是生产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理念。  相似文献   

5.
贾韬 《江苏高教》2015,(2):97-98
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特别是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教育,让学生在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高,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在升本教育的大环境下,艺术课程首当其冲,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这就给我们艺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正确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是每个艺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一、艺术不是音乐与美术的简单叠加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戏剧;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艺术  相似文献   

7.
设计离不开文化,设计也离不开传统.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本土民族文化的精神铺垫.文中列举了民间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根基,概述了民间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升华,论述了民间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延续,阐述了设计与文化传统及现代设计艺术的未来延续.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起源是什么?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搅扰着人们。劳动在艺术起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艺术的起源,这是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比较一致的答复。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完整的,事实证明,原始人类的生理本能,是艺术起源的十分重要的推动力。艺术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大致可以这样来界定:1、萌芽期的艺术——它具备了艺术得以形成的因素。2、史前艺术——过渡形态的艺术。3、文明人的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9.
王妍 《文教资料》2013,(31):23-25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对艺术下的一个经典定义,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她的符号理论得益于恩师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的本体论阐释,从而剖析了各种艺术符号的具体特性。而针对其中的艺术创造抽象过程所得到的艺术幻象,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用了很大篇幅阐释了其产生、特征以及各门艺术类型的基本幻象与二级幻象问题。认为“幻象”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艺术变形论     
提起艺术变形,自然会联想到表现主义者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其实,何止现代派艺术是变了形的,在宽泛的意义上,任何艺术都是变了形的,连现实主义艺术也不例外。变形形式是艺术来自生活又区别于生活原型和回归生活本质的审美形式。艺术变形蕴涵着美的创造与审美欣赏的无穷奥秘。探讨艺术变形的规律是艺术理论应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理论提出"审美形式"这一美学范畴,它的提出在理论上是对传统的形式与内容相割裂且形式依附内容的机械的形式观和二十世纪形式主义的绝对的形式观的扬弃。所谓的"审美彤式"是指对内容进行整合的艺术形式,是内容化了的形式,它是艺术的整体性表现,也即艺术本身,审美形式是艺术存在的本质性标志,现代艺术理论把"审美形式"提到了艺术的本体论高度。而且,"审美形式"的提出给艺术的自律、艺术的批判性意识形态提供了本质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今艺术危机与审美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用抽象的审美意识去代替对艺术的理解,用单一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整体经验进行覆盖,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维度中只剩下了审美,这是对艺术经验的审美意识抽象化处理,这是构成艺术经验的异化的内在根源,也是西方主体化美学倾向下体验学、纯粹美学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伽达默尔在反对审美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无区分",认为艺术经验是一个包括了审美经验在内的经验整体,艺术对真理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艺术经验的整体性中。从强调艺术经验整体性特征而言,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可视之为反拨艺术经验异化的思考,这也是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在美学研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王金凤 《中国中小学美术》2020,(1):106-112,F0003
教材分析。“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的第2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是鉴赏、理解美术作品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分析评鉴作品的重要手段。本课从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家如何运用艺术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最基本的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罗列了因为语言手段运用不同,形成了美术作品的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大分类。  相似文献   

14.
艺术:柏拉图心中的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并非如通常所说的敌视一切艺术,他驱逐的仅是摹仿现实的艺术及其作者,而推崇呈现理念的艺术。这是因为,就其与真理的关系来说,摹仿艺术远离真理,而呈现理念的艺术接近真理;就艺术的社会功效来说,摹仿艺术会腐蚀读者的心灵,而呈现理念的艺术能培养读者的美德。按照柏拉图的逻辑,呈现理念的艺术是可能产生的,因为灵魂不朽提供了其产生的前提;去蔽提供了其产生的手段;虔诚和知识提供了其产生的基础;而神灵凭附是其产生的保障。不过,呈现理念的艺术很有可能使得艺术单一化并导致艺术的最终消亡。这正是柏拉图没有正面提出呈现理念的艺术的原因,也是柏拉图艺术理论遭人诟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对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提出了进行艺术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大参考     
劳申伯格(1928年-)美国人劳申伯格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波普艺术又称通俗艺术或大众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传统艺术和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家们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变成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极大拓展了艺术的空间,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波普艺术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艺术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廖敏 《华章》2013,(19)
通过自己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艺术,这也许是我的成长经历在艺术上的体现,反过来通过对艺术的学习改变了我的成长经历。这样的关系是何等的奇妙,我因艺术改变了性格,我通过艺术了解了自我,艺术让我了解了很多自然宇宙的现象,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又不断的让我对艺术的本质产生新的思考。这样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安排好了,但又像是偶然。对于艺术的问题,我现在的体会就是,艺术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它是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和心灵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的,几乎相辅相成。同时也是思想外化为一种形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重要原则之一,艺术真实的有无及程度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在当代文艺实践中,艺术真实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范畴。作家对艺术真实问题认识的深刻与否,不仅表明了作家对艺术规则的运用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作家所创造的文艺作品的质量。在谈及艺术真实时,往往和生活真实联系起来。本文将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入手,试对艺术真实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音乐艺术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以琵琶艺术为例,具体阐述了和谐理念在琵琶艺术中的灵魂作用,进而提出了和谐理念不仅是琵琶艺术而且是整个艺术门类的灵魂所在,是哲学指导艺术均衡发展的纲领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杨道州 《文教资料》2014,(35):10-12
经典小说的影视、话剧改编要实现新的艺术经典性维度,就会涉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对原著一定程度上的艺术承袭,二是在符合新的艺术形态要求下的艺术重构。作家方方小说改编成影视、雅皮剧正是较好地实现了艺术经典性的承袭与重构,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成了新的艺术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