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加强了对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保护,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针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经常见到的对败诉方"执行难"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条款,为我国告别"执行难"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笔者试图从什么是执行难,执行难发生的原因以及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问题的修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法学界对“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对策等的分析不尽一致。本文结合法学基本理论和我国法院的执行实践,系统地探讨了“执行难”的概念、特点、表现以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7,(5):27-3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建立于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作为一种法律监督的新制度,学界与实务界首先讨论的便是制度目的,其争议核心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应否包括"执行难"。从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历史的重述,"执行乱"与"执行难"类型区分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解决执行难的实际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不同于民事执行的目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应该聚焦"执行乱"。  相似文献   

4.
法院判决执行难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限制了法院发挥解决社会民事经济纠纷的作用,而且导致人们对法律的信心下降,阻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造成执行难的关键因素是社会信用基础的薄弱和某些体制、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难是我国执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损害了司法权威,解决民事执行难的问题迫在眉睫。克服法院民事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提高民众的法制观念、加强执行立法、推进执行体制改革,还要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和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向人们提出了执行立法和构建执行法院紧迫性问题。通过分析中外历史经验,提出按“审执分立”的原则,加快执行立法,构建独立的执行机构,对解决“执行难”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一直面临重重困难,以至于"执行难"成为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人民法院的审判瑕疵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审判瑕疵进行了总结,就其对执行工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难"是我国司法领域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既有法官的独立性不 够等法院方面的原因,也是由法律自身缺陷如对民事主体的资产及负债状况缺乏法律调整所造成,同时,还与我国 现行的法制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执行难的产生有法院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其内部原因就是执行活动中的三要素(执行机关、执行名义、执行措施)不完善,其外部原因就是社会环境不佳,主要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残缺、法律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等。  相似文献   

10.
执行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司法权威的一大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困扰法院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被执行人不主动履行"和"被执行人的财产难以真正查明"无疑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植入宣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执行威慑机制的建立,是破解上述两个执行难瓶颈的有效利剑.因此,建议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植入宣誓制度.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使得学校德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观的冲击下,学校德育面临许多困境。面对青少年基础道德滑坡、问题行为增多、违法犯罪现象上升的事实,传统的“强迫服从”式学校德育的缺点暴露无遗。只有变“强迫服从”为“教会选择”,才能使学校德育摆脱困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强迫服从”的弊端培养服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这种服从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把外界的道德要求内代了的结果。“强迫服从”则是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课堂中的角色,将“注入式”的教学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即把从“听数学”改变为“做数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境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是当今一大热点,翻译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文化转向。以前人们注意语言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翻译障碍,但是现今文化发展对翻译的影响亦引起翻译者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探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对词汇的影响,导致词汇翻译由英语变为汉语拼音,并且探讨词汇翻译变化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程朱理学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特别强调精神自我,认为精神自我高于生物自我,不仅视为天理,而且视为人性的本质。刘师培曾说过:所谓理学就是伦理学加心理学。我们可以进一步说,理学所谓心理学是与现代心理学有很大不同的心理学,是探讨个人的精神自我的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即精神自我心理学。程朱理学的精神自我以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精神自我的结构从内容与功能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出了创造性思想。现代心理学应该总结这份宝贵的遗产,为心理学的科学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管治"走向"善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管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弊端重重。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理念,走学校与学生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建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社会学实践了科学的“理性重建”向“社会建构”的转向,使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从理论转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个至今被忽视了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大门。这种转向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科学被视为一个“传统权威范式”、一种工匠默会知识和手艺活动、一种范式的政治利益代表,它把科学视为与人类的其它文化活动等价。但由于强纲领知识社会学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全面解构。  相似文献   

18.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与“导”的转变,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认真研讨学习者、导学者、教学内容和网络工具等导学过程,处理好面授教学、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 ,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 ,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 ,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 ,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从"问题"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我校凭借着较好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相对具有优势的师资和生源,决定在原有的三课体系的基础上,在高一、高二开发设计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万事开头难”,研究要从课题开始,那怎样才能确定好课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