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文学的首要读者是儿童及青少年,读者群体的特殊性使一些译著片面追求文稿的简明通达,而忽视了译稿的准确忠实。与此相仿,一些译者论及儿童文学翻译,也倾向于强调译稿的语体特征,对忠实这一基本的翻译原则却鲜有论及。只要稍微仔细地阅读几本儿童文学译作,就会发现不忠于原文、进而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的实例绝非少见。儿童文学翻译仍应以忠实为先,“通俗晓畅”等文体特征,仅仅是忠于原文之果,不宜作为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江婷婷 《海外英语》2012,(3):128-129,138
该文从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期待视野的角度出发,对《夏洛的网》的两部中译本进行对比比较,分析读者对译文的不同反应,探讨儿童期待视野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及启示,以期能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该文希望以此浅尝性研究引发中国学者对儿童文学翻译这一边缘性领域的关注,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研究结论得出:由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人物塑造及故事情节不仅达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因为不断地突破读者的预设而维系着读者阅读兴趣的弹性和张力,才创造了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充满魔幻色彩的《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奇迹,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形成旷日持久的“哈利波特热”和令人瞩目的“哈利波特现象”。是什么成就了这一文坛神话?它蕴涵着现代人怎样的阅读期待和娱乐心态?通过梳理和故事的解读,从情节的离奇曲折、英雄的现代阐释、隐含悲剧意识的凸显等方面入手,对此作理性评析和深度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洪辉 《英语辅导》2010,(4):156-158
接受理论是从读者角度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理论。将接受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不仅提高了读者和译者的地位,而且对读者和译者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家朱生豪的期待视野及其翻译思想,解释了朱生豪选择《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莎》的动力和朱译本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的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出版以来,重译译本层出不穷,众多的译本体现了译家迥异的翻译风格。由于儿童文学的特质,翻译技巧就有了归化与异化的主次优劣之分。由于原作者极其富有创见性地采用口语与方言,几个获得广泛肯定的全译本在宏观处理上各有所长,在微观处理上也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7.
由于网络的发展,文学翻译或者翻译文学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译者和读者两大主体都在不断调整适应.本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运用接受理论探讨在这个时代网络文学翻译出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廖小乔 《中文自修》2009,(10):28-29
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流行性感冒。当然,也不能说流行的就一定不好。德国汉学家顾彬曹说,一本书销量上了多少多少本就一定是垃圾,这样极端的看法也大可不必。比如《百年孤独》,绝对算得上20世纪文学经典中的经典,人家的销量可是吓死人的。中国本土的所谓流行小说,怕没有一本比得上这本纯得不能再纯的“纯文学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足,精品匮乏,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还不够活跃,不能够满足广大国内儿童的阅读和学习需要。本文通过对儿童文学读本《Little Lord Fauntleroy》的英译汉翻译实践,归纳总结目的论指导下儿童文学文本中,英译汉的翻译方法,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指出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儿童本位为原则。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应准确把握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优先考虑译文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1.
12.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文章尝试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得出儿童本位的翻译原则,并最终证明了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福娟 《海外英语》2022,(19):1-2+20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既有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特点,即语言运用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拟声词、叠词等特色词汇的大量运用。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翻译原作中的特色词汇?译者对儿童文学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能否实现功能对等?文章主要以沈石溪《野猪王》中的特色词汇翻译为语料,尝试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探究儿童文学作品中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以期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特色词汇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5.
接受理论视阈下,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存在和意义构成,译文的价值决定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基于此,分析了《Gone with the wind》的傅东华译本和李野光等人的译本,通过对比表明翻译策略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译者自身所处的年代和读者的期待视野,为将来的译者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明亮  周岁 《英语广场》2023,(23):15-18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文学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应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中《拇指姑娘》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该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助力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鉴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目标语读者——儿童的特殊性。本文将接受理论引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证明该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接受理论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其“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主要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哈利·波特》,从似真而幻,似幻犹真的特点和儿童本位意识两大方面阐述了该系列童话带给我们儿童文学的冲击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型的模式和方法论,不再孤立地研究文本本身,更重视文本的社会效果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参与和理解。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阐述字幕翻译的特征及译者的翻译策略,力图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日趋成熟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20.
一个黑色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大眼镜的男孩,手持一根魔法棒,轻轻一点,就能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你时刻都为他的神力所惊喜。他拥有一把神奇的扫把,骑上它,可尽情地在空中飞行。他是谁?他就是神奇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