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7月18日 在回家的路上,我漫无目的地骑着自行车,无意间看到几条毛毛虫在小路上慢慢向对面挪动着,仔细一看又看到了许多,我为之一惊,视线被它们所吸引,突然我看到几条毛毛虫被车子压了过去,地上也有好多毛毛虫的尸体,竟有一只毛毛虫死在我的车轮下,我真感到抱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优先效应”又叫“第一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教育工作中常表现为:看待学生不准确,或失之于片面。或只看到表面而未看到本质,把学生看得太死  相似文献   

3.
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你的命运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很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相似文献   

4.
作文一练     
王晔 《新高考》2004,(1):21-21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慰,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不具备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相似文献   

5.
时文赏读     
朋友一次练书法时,用行书匆匆草草地写了四个字:向死而生。我有些惊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朋友笑了,他说:“向死而生,与其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我仍无法领会,直到我看了——  相似文献   

6.
一只苍蝇将死,成人看到了,成人认为它正垂死挣扎,孩子也看到了,孩子说它在跳街舞。很明显,这里的区别,不在于"苍蝇在做什么",而在于"你看到苍蝇在做什么"或者说"你如何诠释苍蝇正在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时晓玲 《中学教育》2005,(11):53-55
“THE UGLY DUCKING”。安徒生的《丑小鸭》。那个从蛋壳里爬出的小鸭实在太丑了,它到处挨打,被排挤,被讥笑。它悲伤极了。但是有一天,当它绝望地把头低低地垂到水面上,只等待着死的时候,却在清澈的水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却是一只美丽无比的天鹅。[编按]  相似文献   

8.
一只海鸟被海风吹到鲁国境内,鲁侯看到它,非常喜欢,就把它供奉在太庙里,用最好的乐团奏乐,烹宰羔羊供奉它。但是三天后,这只海鸟却闷闷不乐地死了。庄子听到这件事后,感叹地说:"唉!海鸟是应该当作海鸟来看待的,而不是被当成一个人来看待。"  相似文献   

9.
王华 《教育文汇》2004,(8):19-19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树上有5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成人自不屑于再回答这个问题,大人们纷纷用这个问题检查孩子“急转弯”的水平,与幼儿有关的报刊、电视节目也常常向孩子们提这个问题,那结论都是统一的,一只也没有了。谁要说树上还有4只,一定会被我们笑话为智商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妙招     
今天,我在家里写作业,忽然看到奶奶拿了两只大鹅蛋向厨房跑去。我还以为奶奶去煎蛋,但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幕:她拿来一个盆子,打来一勺冷水,接着又用热水瓶倒了一点儿热水,然后把两个鹅蛋放在里面,好像在做什么实验一样。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0,(6):I0010-I0010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相似文献   

12.
“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向死而生”站在哲学高度,用“死”即生命短暂的客观性激发我们把握今天、珍惜当下,用生命的宽度、厚度补足短暂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正>"向死而生"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向死而生"站在哲学高度,用"死"即生命短暂的客观性激发我们把握今天、珍惜当下,用生命的宽度、厚度补足短暂的长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引进了"向死而生"的观点,其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  相似文献   

14.
八点钟左右,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老师走进了教室。她穿着一身鲜艳的碎花连衣裙,提着一只鲜艳的布包。刚才有人介绍说李老师已经65岁了,不过我看她好像只有50多岁。李老师讲话的声音很好听,读的语调特别生动。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狼”,我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有一只凶恶的狼向我走来;而听她读“河边走来一只羊”,我就好像看到了有一只温顺的小羊向我走来。我小声地在座位上跟着学,可怎么也读不出李老师读的那种语气来。后来,李老师在示范读《桂林山水》中的一小节之前,她先请一位学员老师朗读一遍。我觉得那个学员老师已经读得…  相似文献   

15.
寓言三则     
两面人的防范一只狐狸被猎人追赶,它看到樵夫便赶紧向他求救。樵夫让它躲在自己的小茅屋里。不久猎人追到,问樵夫有没有看到一只狐狸经过。樵夫口头上虽然说没有看到,但手却指向狐狸躲藏的地方。可是猎人没有看到樵夫的手势就离开了。狐狸看到猎人走了立刻跑出来,没有向樵夫道谢就要离开。樵夫责备它不知感恩,狐狸回答说:“如果你表里如一,我就会向你道谢了。”【部落酋长发言】口蜜腹剑的人不可不防。笑里藏刀、言行不一致便是两面人。故事中的樵夫嘴里想讨好甲,心里又想讨好乙,想两边都得到好处。其结果,只会遭人唾弃。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6.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并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看的是同样一只蜘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便会得到不…  相似文献   

17.
软软跟着爸爸妈妈去大森林里玩。美丽的森林里,青青的树,柔柔的草,花儿像彩色的星星。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软软看到一只大白兔倒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一只小白兔慌慌张张地向她跑来。软软赶紧蹲下,用裙子把小兔罩住。一个端着猎枪的叔叔走过来,捡起那只被打死的大白兔,问:“你们看到一只小白兔吗?”软软连忙摇头。那个可怕的叔叔走了,小兔钻出来,她的腿被弹片打伤8了。“妈妈死了,我没家了!”她的红眼睛哭得更红了。软软安慰她:“别伤心,跟我回家吧。”小白兔告诉软软,她叫棉花糖。回家的路上,棉花糖晕车了。她紧紧缩在软软怀里,一路…  相似文献   

18.
朋友,你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吗?“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相换了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的空间生活的心境。” 读了这则故事,我想了很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对别人的幸福却看得很耀眼。可是没有想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没有想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  相似文献   

19.
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单个的汉字排列起来而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引起人们内心感情的共鸣,就是因为其中融注了作者的深沉睿智之恩,并以或优美或豪放的富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为载体,呈献于读者面前,拨动了读者心弦纤弱而敏感的部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游离于作品之外,只把自己当作局外人,看到的仅仅是死的文字,理解也仅限于文字的表象,诸多的精华因未能深入体会而被忽视。若想真正把握文章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触动并激发出自己的灵感,就必须在阅读时赋予文字以灵魂,而让“死”的文字“活”…  相似文献   

20.
脑筋急转弯     
1.一只白猫和一只黑猫一起出去散步,白猫不小心掉进阴沟里了,黑猫对白猫说了一句话。问:黑猫说了什么?2.为什么蚕宝宝很有钱?3.伸四个指头,是four,弯曲四个指头,是几?4.一个猎人去山上打猎,看到一只猩猩。射的第一支箭被猩猩拿手抓住了,射的第二支箭又被猩猩拿手抓住了。而这时猎人已经没有箭了,但是猩猩却死了。请问猩猩是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