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搁置争议”是邓小平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通过对“搁置争议”战略思想提出背景的分析、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讨,认识邓小平同志“搁置争议”战略思想的特点以及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析了学术界对"新音乐运动"的评价存在的争论,认为争议是由对"新音乐运动"的认识混乱造成,并就如何解决争议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使人们正确评价"新音乐运动"、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关于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董事制度自从引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本文采用多数学者的主张认为在中国应当确立独立董事制度,文章分析了独立董事的优势,着重就其“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保护其“独立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的“滋味说”是中国诗学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成说。近年来,有关其说的存无,争议较大。事实上,存、无两派的争论,言各有当,亦言各有失。两派的争议根基于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古今言说路径的差异及不同的应对方式。通过对存、无两派争议的梳理,可以管窥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中古今言说路径的差异及其原因。古今诗学言说路径的差异不可能通过一方否定另一方的办法得到合理的解决,他们只能通过打通差异的办法得到较好的转化,此即古代诗学研究中的求异取通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中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相似文献   

6.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第4期,注意到了关于"小说"是否可以定义为"虚构的文学体裁"的争议(见杨先武<小说是虚构的吗>).有争议是件好事情.因为争议往往是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他是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造汽车,揭了国企垄断车市价格虚高的短;他玩足球,又揭了足坛黑哨的短;他说,“如果我做的事是为了我的事业和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就让一小部分人来指责吧!”  相似文献   

8.
清代小学家在"假借"问题上有很多争议,众说纷纭.江声同意许慎的说法,段玉裁和朱骏声则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反映出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侧面不同,都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晚清,章太炎先生对"假借"问题的争议进行了研究,从现代语言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说明了汉语词汇和文字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这一问题的争论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差异是研究层次和程度的区别,还是有各自的研究规范和发展道路,这个问题长期来多有争议,本文介绍了上海一群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就"教师研究"的性质特点及方法途径等问题展开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影视中的“红色经典”,在20世纪即是一个历史性产物,而今在改编中常常饱受争议,并在争议声中继续被改编。有些“红色经典”改编后毁誉参半,正是接受分析的恰当样本;其间反映出的某些共性问题,折射出当前文化生态的基本状况。文章从“红色经典”在当今文化生态中再生长的角度,研究梳理了一些基本规律,提出了改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自实行以来便受到了不少的关注和争议.本研究利用2010年"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的数据,以"学习性投入"为概念框架,对九所"985"、"211"院校中自主招生群体和统招学生群体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进行比较探讨,以进一步深化对自主招生群体的了解,为自主招生政策的改进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尤金·A·奈达的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界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读者反映论".这一标准虽然应用广泛但也颇受争议,多年来中国翻译界对"读者反映论"是否完全适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翻译从未停止过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近年来兴起的新文人画风,更是众说纷纭。文人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特性。而上个世纪产生的所谓“新文人画”与之相比,完全不具备这些明显的特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新文人画不再是文人画。新文人画家不应一味的追求文人之画,而是应在继承传统中开辟中国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著名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认为,人文学科课程与教学应遵循五条程序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有争议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是教师的教学立场和教学态度,斯滕豪斯又认为:教师在教有争议的内容时,恪守中立的准则,并保护所有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新课标理念下的  相似文献   

15.
“花儿”是流行于甘、青、宁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工作者对“花儿”都有诸多论述,其名称的由来也引起了颇多争议,如这类民歌为什么叫“花儿”?它与“少年”的关系是什么?还有另外一些比较特别的解释。本文对这些有争议的观点进行了综述性的说明,并认为要给“花儿”正名,需进行综合考察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给“花儿”一个正确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蓝云春 《河南电大》2009,(4):60-61,110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文坛时引起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争议。本文立足于人大复印报刊《外国文学研究》转载的相关文献,结合“接受理论”观点分析争议的原因,认为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推介和研究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开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人性学说层出不穷。孟子的“性善”论一直被奉为儒家人性论的正统思想。荀子对“性善”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历史上对荀子“性恶”论的评价,向来是毁誉参半,争议很大。在对中国传统思想深刻反思的今天,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把握荀子的“性恶”论。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互保"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富争议的大事件之一.它是在清政府导演下,由东南各督抚具体筹划下出现的;它的出现,有其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完全"违背民意";它的出现,非但没有进一步"丧权辱国",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并且确保江南地区的相对安定,为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保存了一丝元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邢侯簋”为西周青铜器邢器之一 ,铭文内容涉及到周王对邢侯的“迁封” ,是研究西周邢国封建的重要材料。本文除对“邢侯簋”进行通释外 ,结合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 ,就邢国“迁封”有争议的若干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0.
依据社会科学文献索引(SSCI)数据库中可检索的338篇文献(1992-2012),以媒介研究视角,对世界各国学者围绕欧美等国转基因争议中媒体报道因素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传播学考察,并对这些研究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指出媒体在科学争议问题上的重要性。恰当的媒体操作,是中国转基因争议走出当前分裂困境的重要前提。媒体在科学争议问题上,应追求更广阔的多样性和更深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