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索了徐霞客家庭悲剧的发生 ,以及这一悲剧对霞客孙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 ,进而为《徐氏家谱》隐去家庭悲剧策划者罗氏而将霞客不姓徐的儿子李寄“敬宗收族”找到一个合理的解析。文章最后指出 ,侧室周氏是霞客真正的闺中知己 ,周氏不见容于罗氏 ,“孕而被出” ,给霞客带来巨大的伤痛 ,从家庭找不到心灵慰籍的他 ,从此决意全身心投入他毕生钟爱的大自然怀抱。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末年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是世界石灰岩地貌研究的先驱。家长朋友,你知道吗,徐霞客的伟大成就与他母亲还有着直接的关系哩!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霞客是他的别号。受家庭影响,霞客自幼不喜欢四书五经,而对地理、历史知识感兴趣,并从小就立下云游四海之志。后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公无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家庭,从小博览“古今史迹及与地志、山海图经”,对于祖国名山大川的自然奥秘发生了极大兴趣,决定了他不图仕宦功名而毕生从事于旅行和考察的志向。他从二十二岁出游至五十六岁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1586—1641年)原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县马镇乡南旸岐村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霞客出生在世代书香、祖辈为官的封建地主家庭。童年读书,即对为应付科举考试而死记硬背那些《书》、《经》不肯努力,但对“异端邪说”的史籍特有兴趣。年岁渐大,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偷偷地翻阅了许多“方志”、“图经”等有关地理的,以及“野史”之类的书册;对远游(实际是考察)异常地神往,尤爱厘定山的走向、川的源流。他虽参加过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五岳是哪五座山吗?它们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和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的书籍、图册。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老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面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色舞。十几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他决心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一番。但是他想到母亲年纪大…  相似文献   

6.
徐弘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青少年时“特好奇书,修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每私覆经书下潜玩,神栩栩动。”(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在研读过程中,他敢于对图经志籍提出自己的见解:“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纪载来,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行“(《徐霞客墓志铭》)。另一方面,为实地考察祖国的山  相似文献   

7.
徐宏祖,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游记散文,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和很高的文学价值,是我国古代文苑里的一朵奇葩。奇人奇书秦宏祖,世称徐霞客。霞客是明末文学家陈继儒替他取的别号。霞客的父亲豫庵常说他“是儿眉庭霞起,读书好客,可以竟吾志,不愿而富贵也。”这段话似可作为这个别号的注脚。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前辈中多有以才名耀仕籍,是封建社会里所谓“世家”。但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爱读舆地志和山海图经之类的书籍。他生当明朝末叶,朝政腐败、宦  相似文献   

8.
正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后来,他成了明朝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小好奇)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明神宗万历年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人家。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他的父亲徐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操持着这个家,刚上中学的儿子也很懂事,从不让母亲为他的生活和学习操心。一天放学回来,儿子眉头紧锁,闷闷不乐,晚饭也没吃几口。细心的母亲关切地问儿子:“儿子,怎么了?”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只有我一个人走,常常迟到!”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思想和共同的育人价值取向,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我校是一所以千古奇人徐霞客这个名扬天下的伟人命名的学校,几年来,我们以“霞客精神”为灵魂,开掘这一得天独厚的名人教育资源,从徐霞客的成长、成才、成功的事例中去寻找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鲜明的霞客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地质学家徐霞客,由于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年过五十,却不辞辛苦,不畏艰险,爬山涉水三次入滇进行考察。从1638年至1640年6月,历时二年多,是他考察时间最长的一省。后在鸡足山修志得病,因而离去,不久,在他的家乡与世长辞。徐霞客二十二岁开始对大自然变化的实地考察,足跻遍及十六省。卅年如一日,每到一处都坚持写日记,最后写成二十卷巨著《徐霞客遊记》。其中在云南的考察记录,占全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治学精神和卓越成就,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出生在明朝末年的徐霞客,就是其中的一个.徐霞客(1586—1641年),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也是一位长于写景抒情的文学家.他原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地主家庭.徐霞客的高祖徐经,与唐寅齐名,曾祖徐洽,祖父徐衍芳,都在明朝作官,父亲徐有勉由于对明末的腐败政治不满,隐居不仕.徐霞客在这种家庭长期熏染下从小就厌弃仕途,独喜涉猎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一类的书籍,有"问奇于名山大川"之志.公元1604年,徐霞客十九岁时,父亲因病去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常常被称之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天”。正因为如此,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单亲家庭的子女健康成长问题已成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单亲家庭中,孩子通常会偏袒监护他的母亲或父亲,有的已到了极端的程度。笔者曾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的98名学生做过调查,26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中,  相似文献   

14.
引言《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奇书,徐霞客是一位奇人,这是广为人知的.但有一个不应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对于后者的了解基本上是源于前者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徐霞客的了解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他的《游记》自身,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如果撇开《游记》不谈,而只凭另外一些零星资料,那么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就要抹去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徐霞客名弘祖,霞客是他的号。他出身江阴名门,饱读诗书,早年就弃绝功名,染上“山病”[1],志在遍访名山,进而又不计程期地漫游天本,终其一生。他从22岁开始出游,“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同…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1586—1641)是徐宏祖的别号,字振之,明末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徐霞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游记散文作家。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爱史籍、山海图经及舆地志,有“穷九州内外,探奇测秘”之志,一直怀抱游遍祖国壮丽河山的宏愿。  相似文献   

16.
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一五八六年),卒于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享年五十六岁。他幼负奇气,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去应举进入仕途,决心献出毕生精力,考察祖国地理风貌。他的足迹,北至河  相似文献   

17.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县人,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生前曾有计划地考察了华东、华北、东南沿海、云贵高原等地,足迹达当时的十六个省份,行程以万里计。旅途中,曾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历经坎坷,毫不动摇。其笔录《徐霞客游记》,为后人辗转抄录了三百多年,留存的仅及原著的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小哲理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小儿子去拜见甘地,对他说:“我儿子非常喜欢吃糖,医生说这样对他不好,但没人能够阻止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只有您能制止他。请帮帮忙!”甘地对这位母亲说:“你们下个月再来。”  相似文献   

19.
在短篇小说《他》中,凯瑟琳·安·波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家境贫困、生育了一个智障儿子的母亲形象。而关于这一人物形象有不同的评论。通过分析这篇小说中智障儿子“他”的蕴意以及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来探讨母亲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小说中波特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展示了一个经济条件困窘的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不能更好地照顾好智障的孩子时经历的内心的不安和挣扎,那种认为她既是善良仁爱又是自私冷酷的虐待智障儿子的母亲的评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操持着这个家,刚上中学的儿子也很懂事,从不让母亲为他生活和学习操心。  一天放学回来,儿子眉头紧锁,闷闷不乐,晚饭也没吃几口。细心的母亲关切地问儿子:"儿子,怎么了?"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只有我一个走,常常迟到!"母亲看着枯瘦如柴的儿子,每天往返20多里路。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她犹豫再三,还是将儿子叫到跟前,庄重地从衣柜中捧出一个小木箱子。  从记事时,儿子就看见母亲每天将这只箱子捧来捧去,每逢过年还要贴上"招财进宝"。但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