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周苏 《中小学电教》2014,(12):26-26
在高中实施的信息技术新课程,使信息技术课程在单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关键学科。然而,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却不是乐观的,突显出的问题给信息技术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扰,本文主要针对在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教育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助力作用,将其有效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基于此,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价值以及注意点出发,探寻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逐渐深入开展,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在信息技术新课标下已经显露出其固有的弊端,信息技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课堂管理问题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直面与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实施中的课堂管理现状入手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信息技术课程新的课堂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社会对人们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各行各业都在招收具备良好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优秀人才。这一时代背景就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本身便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所以教师也应该利用本学科的教学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完善学生的信息素养。从通过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互动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评价手段三个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中的某些知识点,嵌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信息技术嵌入式高中物理教学"。文章简要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了物理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特殊关系。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以及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无论学校具不具备信息化教学条件,都能很好的开展这一教学模式。这对于开展信息化物理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等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育的双本体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它本身的分化 ,呈现出专业信息技术与大众信息技术共存的现象。当前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存在专业信息技术和大众信息技术两个本体的不同映射。由此 ,基于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文化实际上已经超越狭隘的“技术”,成为具有更多教育意义的上位概念。大众信息技术映射下的信息技术教育部分 ,要强调更高文化层面上的教育。本文据此提出在双本体思想统领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及其优势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他们通过主动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环节,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促进他们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从探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原因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的中学生而言,其对信息技术已经非常熟悉,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随处可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项辅助教学工具,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趣味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度明显提升。那么想要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必须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高效掌握信息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在日后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步明确。然而,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理念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种局面如得不到及时改善,将直接成为这些地区信息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习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跟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从而使得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升。根据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谈谈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进行交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能力需求,论述了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不足,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措施.从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看,只有加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也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凸显,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展开,正是学生奠定良好信息技术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并对其进行实践和应用,关系到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能否得到真正的提高。基于此,教师想要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重视教育的创新,在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下,更好指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问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下面我们将对这些误区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由于初中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的水平、知识、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城区就读小学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的水平更好,但从乡村来的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较为有限,有些学生甚至连计算机都未接触过。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课程因其特有的教学环境,决定了与其它学科课堂管理的不同,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在分析课堂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着重从建立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律能力和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社会要求人类提高信息素养,以培养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自然形成,拓展和取代了计算机文化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职业信息技术教育是开展社会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发展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将促进信息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的切实整合,使信息技术和各种职业技术同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静 《小学生》2010,(8):6-7
1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说起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一标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