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文摘编     
论文摘编复旦大学国政系93研崔建权撰文《大学生价值取向实用化原因分析》分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实用化的变化原因,认为,社会分配的差距明显拉大,知识分子待遇偏低,知识和知识分子相对贬值,是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实用化的社会经济原因。某些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导致大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知识生产呈现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协同演化特征。由于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分离、知识的公共性以及在社会进程中功能的凸显为知识生产提供了可能,使得大学在面对时代背景变迁的条件下,需要通过构建以交往为特征的学术组织结构、多学科背景知识的教师、灵活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混合式的科研方式以及多样化的知识生产材料来实现大学知识生产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3.
对于大学知识治理内涵的把握,应超越本体论知识观而以价值论知识观来统领。大学知识治理是指大学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行为主体选择科学的结构和机制对关于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等管理活动进行优化,以促进价值创造和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相统一的过程。大学知识治理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人本的“知识-组织”活动。知识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以及组织间关系理论是大学知识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泛在知识环境的日益形成、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度变迁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兴起是大学知识治理研究缘起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离不开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的理解,现在主要把它定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尽管有专业差异,但作为社会的实用人才是毫无异义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学生就可能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大学的目标不但是造就知识成人和技能成人,更是造就精神成人和心灵成人。但如今的大学某种程度地存在着人文精神的丧失。其一,功利化倾向。在我国人们习惯于思考人伦日用问题,“经世致用”成为中国文化的内在传统。当然谋生和工作都是必须的,而在此层面之上纯粹的学术研究和探索,则在现实功利面前变得没有意义和软弱无力。其二,实用化倾向。培养人才的实用化,使得大学把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大学在某种意义上与技校、高职的本质区别逐渐模糊。大学作为大学的特质:追求纯粹知识和纯粹真理的乐趣,研究高深学问、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培养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均弱化了,“实用”成为大学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意味着大学知识生产被纳入社会分配和消费领域中,始现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物化逻辑"开始向大学知识生产领域渗透,知识生产工具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其表征。大学知识生产的物化逻辑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其合理性体现在大学知识生产资源的获得、现代化大学知识生产组织制度的建立及大学教师创造性与价值性的展现等方面;不合理性则突出表现在大学组织内主体间关系的异化、大学及其个体内在精神超越性与丰富性的消释、大学知识生产的学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方面。客观认识这种物化逻辑的内涵及合理与否的二重性,通过制度建设、精神塑造等可有效规避大学知识生产的过度物化。  相似文献   

6.
蒋友梅 《教育科学》2013,29(3):76-81
中国大学的知识生产制度是一种外生的知识生产制度,它强调知识生产的效率和对大学教师行为的规制。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大,很容易导致知识生产中大学教师行为的功利取向。要克服大学教师知识生产的工具性,就要建立起基于发挥大学教师能动性的内生的知识生产制度,这样才能让大学教师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知识生产系统的地位和权力。大学教师自反性的形成是中国大学内生性知识生产制度建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大学这一特殊社会组织多方面、多层次活动的文化气息和要素所构成的特殊文化气质、氛围与场域,由一代代大学人不懈追求所积淀和升华,又给一代代大学人以涵养和哺育。大学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在于大学人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以及对大学使命的坚守与秉持。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如管理官僚化、管理思维政绩化、教师教学随意化、学生学习实用化、师生关系庸俗化等。今后仍须在凸显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及对大学使命的坚守与秉持方面着力:淡化行政意识,确立学术主体地位;突出中心意识,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强化文化育人意识,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维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转型。大学科研评价作为高等教育转型中的一部分,亦必然受到影响。大学科研评价在知识生产从模式Ⅰ、模式Ⅱ转向模式Ⅲ的过程中呈现出新变化,即知识应用性凸显、知识生产主体呈现多元性、知识生产的质量控制方式更趋复杂性等。这些新变化促使大学科研评价更加注重树立多元开放的科研评价价值导向、坚持内外部相结合的科研评价方式以及多样化的科研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创业型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与吉朋斯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II都以"社会关涉"为取向,通过校内跨学科组织中多样性、异质性的知识生产者的研发,再经技术转移的渠道将知识流通到产业界。这种知识生产涉及到了官—产—学三方利益的考量,同时大学内部还需平衡传统的院系与新兴的跨学科研发中心的诉求。美国创业型大学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为大学自身、国家以及产业界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传统学术地位、道德规范带来巨大冲击,这也正是高等教育市场化不可阻挡的趋势下引人深思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内涵式发展的挑战。空间资源是研究型大学办学的基础性资源,它的优化配置对于促进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英国学者吉本斯等人总结当代社会特点,提出,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由以学科为目标的"模式1"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模式2"转变。"模式2"下知识生产呈现出应用性、跨学科性、规模性和信息性等特征。知识生产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研究型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教学组织以及科研活动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但目前研究型大学空间配置与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搭建知识纵向流转的空间平台,打造知识横向融合的学科熔炉,构建生态型和智慧型校园环境来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新型知识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范式的转型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2008,29(7):49-53
大学对知识范式的转型能否及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肯定并由此引发大学发展的兴盛与衰亡。神话知识向形而上学知识的转型引起了知识的极大增进,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形而上学知识向科学知识的转型,因大学对科学知识的漠视,使得大学的发展陷入危机,而对于科学知识范式的重新拥抱又使得大学发展回归繁荣。当前,我们正处于科学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同样要求大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授适时作出制度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知识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回应当前知识社会的严峻挑战,大学应当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改革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管理模式与体系。大学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本质在于创建学习型大学。其任务包括创建大学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创建大学知识库、优化知识访问和共享;建构共生和协同发展的管理生态,促成大学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加强大学间的合作,促进大学间知识的互动与整合;将知识管理与大学的绩效结合起来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性都受到质疑。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学者个体而言“专”是“跨”的前提,因此学科本身不会从大学里消亡。但未来的学科建设应当通过系统性变革,打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立贯通知识生产中“营地”与“阵地”的矩阵式运行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与融合,使得学科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及对大学与产业联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洪堡第一次学术革命,确立了"科研"(即知识生产)作为大学重要使命的地位.在当代知识社会,大学知识生产在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进而影响到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在新知识生产方式语境中,大学应在使命互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产业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知识转移,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知识的视角论述大学怎样定位.一所大学需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知识链三维空间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大学担当着知识传播者、知识创造者、知识创新者和知识创值者四种知识角色.大学应承担的知识角色是三层结构模式:最高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值者,中间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造者和知识创新者,基础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传播者.为实现这一结构模式,大学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自治的理论根基在于大学的知识本性,知识生产内蕴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合理性与合法性矛盾是大学自治制度存在的必要前提。知识的社会功用决定了大学自治的内在限度,国家能力的强弱则是大学自治的外部条件,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大学自治的三种历史形态,而处于演变中的大学自治制度是大学能够基业常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ystem is conceptualized in terms of such terminologies as “Mode-2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What is remarkable about these analyses is how closely they link the generally accepted requirement of more socially relevant knowledge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Mode-1/Mode-2 distinctio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It argues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ual scientific practice, this Mode-1/Mode-2 distinction and the related transition thesis do not stand closer scrutiny. Theoretical “Mode-1” science shares “Mode-2” features in being also problem-oriented, interventive and transdisciplina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pirical case on language technology demonstrates that even in “Mode-2”-like research, undertaken in the “context of application,” scientists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more difficult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those that are considered more applied or commercial. Moreover, the case shows that the need to make such distinctions may even become more acute due to the compromises imposed b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知识社会视野中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社会是一个知识高度丰富、知识价值大大提高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大学将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再是主要的知识机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境,现代大学要么转型,要么被淘汰。在知识社会,办好大学理念、办学制度,需要更新组织边界需要重构,组织功能,需要精简在与其他知识机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研究中,人们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政府的科技政策、经费投入、办学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专业应用学科的生成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机制。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与其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总是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捕捉到新的知识增长点,从而把握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社会发展。本文试图从知识生产模式和学术发展机制上探讨研究型大学既能灵活多样又保持自身学术传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广东省提出"双转移"战略,可有效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岗位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产学、校企结合,普教、职教结合,多快好省地为"双转移"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