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先生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划一,毋宁展个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个性,在作文点评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写作上给学生开辟出一条绿色的净土和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角色     
教师像农学家、种植家。1918年,蔡元培先生指出:“新的教育,应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温室,需食则资之肥料。”总之,“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种植家栽培植物”,强调教师重  相似文献   

3.
宫英海 《辽宁教育》2012,(12):75-77
素描:他是教育的真诚实践者",关注每一个"是他的教育信仰。他的教育风格:爱而充满梦想,快乐而执着坚定。我常常叩问自己:为什么当校长?答案很明确,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致力于改变一所学校的精神和面貌。毫无疑问,人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人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必须满怀教育理想,做一个理想的守望者。校长不仅要把理想珍藏在教师的梦中,更要把理想播种在学生心中,用理想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特别是在西岗这片充满大气与教育智慧、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热土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即"大气成就大器"。  相似文献   

4.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新数学课程已经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并昭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教师能走进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学习、教练员、编、研究等多重角色,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不断改变人生,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生命教育研究,是为了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尊严、更具价值,让学校的发展品质更强更好.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校"追求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争做八种人,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总目标;针对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需求,制定出有梯度的研究方案,坚持一以贯之地推进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生命教育的持续深化,达到科学化、人本化、系列化、课程化的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道路。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而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1,(18):3
"如果说人的出生是‘自然生命’的诞生,那么,学校、家庭和社会则孕育了人的‘社会生命’,其中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把一个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历程。"一个为丰富学生和教师的社会生命内容、提高其社会生命质量而不懈努力的校长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陈建红 《成才之路》2013,(29):21-21
蔡元培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生命的成长,无论是人格建树,还是智慧生成,是在其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和自我建构的。课堂教学不是告诉,也不是给予,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在知识的积累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积淀做人底蕴。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成长服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让语文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和谐的生态王国。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起点在于对学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读。绿色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学生生命兼具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重属性。学生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了教育对人生命关怀的三个维度,即:基于学生生命的个体性、当下性与超越性,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又要关照学生的社会生命,更要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三个维度的融合共生是理想教育的本真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学会享受教育的快乐是教师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如果连教师都不快乐、不幸福,那学生哪还能有快乐的体验呢?因此,教师要学会享受,让快乐伴随自己的每一天。享受工作的快乐。教师要学会在思辨与行走中享受工作的快乐。当教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应扪心自问:我快乐吗?当下了课,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也要问自己:我幸福吗?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学生们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与学生们心灵沟通、思维碰撞,迸发出精彩的知识火花。有快乐,方有热爱,有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活力与才智。无论遭遇多少坎坷,无论世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关爱尊重每一位孩子,践行"爱的教育"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因此,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他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树立"爱满天下"的宽阔  相似文献   

12.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这个单一角色转化为学习者、教练员、编著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3.
霍庆 《教书育人》2013,(26):16-17
教育是爱的艺术。能否在教育过程中注入爱,是衡量教师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更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究竟怎样关爱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关爱学生,要关爱生命,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新课程强调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的生命为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作为学校,要保证教学设施设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对象是全体学生。如何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又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根据学生个体性差异区别对待,支持学生个性发展,这是我们所有教师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说“因材施教”,这里所说的“材”就是具有一定个性的“材”。蔡元培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这两位教育家都强调从学生个性出发。准确地预见到了学生发展中个性的重要。但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忙于预设目标的完成,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不足,一味把教参观点灌输给学生,容不得学生有半点异议。这种“一言堂”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这一基本理念背道而驰。随着社会的发展,“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中更加深入人心,已引起语文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种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靠划一要求的教学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指出的:“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会发现:我们  相似文献   

16.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便是爱。在教师道路上,我一直在摸索怎样做个好老师,陶行知的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生活即教育,走进孩子的生活"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爱是相互的,所以第一步要走  相似文献   

17.
王祥连 《江苏教育》2012,(11):39-40
老师,你懂孩子吗?你了解儿童的秘密吗?你知道儿童的敏感期吗?你能破译童心的密码吗?……如若不能,那一定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教育总是苍白无力?为什么我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一线教师,是与孩子直接接触最多的教师,是与其朝夕相处的人,是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的人,是在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是足  相似文献   

18.
吴明娟 《海南教育》2014,(20):94-95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他最打动我的就是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陶行知先生用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伟大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身体力行,为人师表,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教育走进学生的人生。一、平等地爱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9.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曹慧 《江苏教育》2015,(11):21-22
现代社会,需要生命自觉;教育现状,缺失生命自觉;教育本质,呼唤生命自觉。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与追求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学生的生命自觉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所以教育首先要唤醒和培育教师的生命自觉,将"唤醒生命自觉,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用"生命自觉"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