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中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历史问题之一,这一概念至今仍被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普遍采用。20世纪30年代,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讨论。50年代,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受到特别的重视。80年代。史学界在“文革”后继续研究这一问题,90年代初有过短暂的沉寂,但是讨论、研究迄今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派别和个人比较多。他们高估中国资本主义力量,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持资本主义社会说的主要有两大派别,最具代表性的是托派。托派观点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联托派是资本主义社会说的提出者,陈独秀是中国托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见解是中国托派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在托派中持最极端最片面观点的是"动力"派,刘仁静的观点则离客观现实最近。资本主义社会说作为直接对立面,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革命根本问题起到了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主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问题,是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它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史学界对此问题研究不多,本文拟作些探析。“非资本主义前途”问题的理论来源及其含义经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革命发展学说的重要观点之一。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在回答关于人类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时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对不同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社会史的研究日益重视,关于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国外学在对西方本土社会以及中国社会的研究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系有关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其中一部分为国内学所借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在众多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关于中国近现代国家、地方、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和研究状况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史学界,商代的“众”、“众人”问题仍然聚讼未决。而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是研究商代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面貌必不可少的前提,并且也有助于研究夏代、周代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面貌,解决我国的古史分期等许多问题。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在我国上古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必要继续深入下去。笔者试图对这个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以教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我国史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考问史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引导中学教学向着科学、求真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对拿破仑的评价,中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拿破仑的历史将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全部写成。”评价拿破仑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拿破仑战争的不同看法。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同法国的对外战争紧密相连,他被称为“马背上的罗伯斯比尔”。因此,正确地分析拿破仑战争,就成为评价拿破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有个转化问题,至于什么事件是战争性质转化的标志,看法颇为分歧。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来史学界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是我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中通常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这里面既有“理论”理解上的不同,又有研究结论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眼里,很长一段时间被看成是“万恶之源”,姓“资”姓“社”问题又曾经是前些年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个解不开的结,并且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敏感话题。然而,历史已经说明,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不正确观点,造成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失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潮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的重要条件。现在,“十五大”已经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这个回答正是总结了我党历史上关于这一问题正反两个方面理论和实践的结果。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  相似文献   

1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呢?过渡时期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变为后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文化难题"是个假命题,但这个文化难题却涉及到(1)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开端问题;(2)中国近代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应强调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性,从而恰切地把握我国现代化进程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之间"度"的中介意向.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是工人阶级创造的。工人阶级不仅锻造了奴役自身的条件——资本,也创造了满足资产阶级奢华需求的剩余价值。因此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相似文献   

14.
汤永成 《新高考》2004,(1):83-84
史学界近年来有强调用现代化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的趋向,这在高考历史中也多有体现,如2003年第30题即为一例。因此,现代化问题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5.
建安十三年(208)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揭开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帷幕。有关赤壁之战的一些问题,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不国的意见。早在五十年代,有的史学家就对赤壁是否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表示怀疑,但没有提出新的史料作为有力的佐证。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赤壁之战诸问题又展开了讨论。这次的讨论,是以尹韵公同志的《赤壁之战辨》为发端。他从时间和军事角度出发,认为赤壁之战不是大战,是曹操所率的五千轻骑与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孙、刘联军的遭遇战。这个观点的提出,引起史学界对赤壁之战问题的再探讨,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认为,对赤壁之战的研究尽管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7.
尼德兰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国内史学界对此基本上没有异议,但对其内容和过程却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剖析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具体形式及其演变途径,一方面揭示尼德兰生产关系质变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则力争将其与整个欧洲经济史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以为日后在更大范围内讨论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问题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李秀成及其《自述》的评价,目前史学界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不仅是如何评价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问题,也关系到在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应当怎样对待曾经参加过革命斗争的历史人物的叛变行为,怎样通过对正面的和反面的历史人物的讲述来教育青年一代的问题。联系我们自己过去在评价李秀成的问题上的思想实际和教学实际,认真地思考这次讨论中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上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对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也将是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革命。本刊自本期起举办评价李秀成问题的笔谈,希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中国始终缺少像西欧国家那样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 近代工业也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民族资产阶级又无力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由无产阶级来完成的, 从而使中国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促进人际合作、维系社会存在的历史进化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和发展着的化。目前,道德沦丧正席卷着全球,也严重危害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道德沦丧在我国既有和国外相同的一般原因,也受社会巨大变迁所带来的特定因素的影响。由此,论依据符合时代需要和人性需要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初步阐述了建设我国新道德的重心,提出建设新道德的对策,期望借此使新道德承担起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实现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