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思辨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理性思考和学习创新的能力。因此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要求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但是当前的学生作文存在事例有余、思辨不足的问题,如果能增强思辨色彩,将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层次,使说理更深入。思辨的角度很多,本文主要从辩证性思辨、发展性思辨、联系性思辨这三种角度,分析思辨在语段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外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的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未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介绍了几种高级英语课堂中的相关活动,如主题PPT展示,小组研究报告和拼接式学习,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根据学生的课程反馈,通过活动的开展,其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哲学思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开设的课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实力比较强的美、德、日等国的高等教育中都把哲学思辨课程作为必修课,而且哲学思辨课程的学习为构建专业知识学习的理性反思和批判提供了哲学思辨基础。但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哲学专业除了只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外,再无其他哲学思辨课程,这不利于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领域知识的反思、批判和革新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高等院校非哲学专业必须系统的开设至少一学年的哲学思辨课程,以此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一条课程构建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4.
人生活在人化世界之中,也生活在自在世界之中.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人化世界与自在世界的有机统一.作为人化世界形成基础和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并对人类生活发生直接作用的那部分的自在世界与人的关系对人来说甚为紧要.与人化世界一样,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的自在世界所引发的生活效应.也是人的现实感性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对之既要诉诸客体的或直观的理解,也要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并非主张对自在世界的虚置化.自在世界对人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那种认为"自在世界与人无关"的观点是虚妄之论.它不仅否定了作为人化世界形成基础的那部分自在世界对人而言的积极意义,从而导致对人的实践和人化世界的唯心主义理解,而且会麻痹人们的神经,使人在作为人类生活外在自然环境的自在世界的破坏作用面前陷于纯粹被动的、毫无防备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5.
洪海燕 《江西教育》2022,(11):38-3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思维的训练不能脱离文本内容演化成"空中楼阁",而需要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平台,让学生在语言的应用中发展思辨能力.本文从理性思维、直观思维、思维意识、思辨品质、思辨素养五个方面出发,探究在语言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多元思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辨能力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外语专业课程长期以来忽略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尝试在英语专业主要语言技能课程"综合英语"中采用思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论证其对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的对比研究发现,受试者的学习动机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有明显的增长,思辨型课堂是有助于提高中高级外语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提出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好生活(幸福)是什么?引出幸福的结论——幸福在于自满自足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认为幸福是最高善和人生追求的终级目标,其他一切手段善都是为实现幸福这一目的善而提供有用工具。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两种不同的活动(实践的活动和思辨的活动)得出,思辨的活动是最完满,最幸福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反思对"幸福"的理解,实现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通过提出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好生活(幸福)是什么?引出幸福的结论——幸福在于自满自足和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认为幸福是最高善和人生追求的终级目标,其他一切手段善都是为实现幸福这一目的善而提供有用工具。亚里士多德通过分析伦理德性和理智德性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两种不同的活动(实践的活动和思辨的活动)得出,思辨的活动是最完满,最幸福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反思对"幸福"的理解,实现幸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康德把"自在之物"看作是不可认识的,因而康德是不可知论者。本文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无论从认识的对象还是从认识能力来说,世界永远存在着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康德认为通过先天形式认识到的是现象,而不是"自在之物"。应该说这是正确的,因为人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带有主观性、主观成分,因而所认识到的东西不可能是原来的样子,康德称为现象或表象。康德提出的理论理性所追求的最大统一体:灵魂、世界、上帝,以及实践理性所追求的以自由意志为根据的无条件统一体"至善":灵魂不朽,上帝存在,虽然是"自在之物",但却是人们思维的对象。从今天的现实来看,这种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正>《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问、思、辨"是为学的重要方式与路径,质疑、思考、辨析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思辨,即思考问题条理清楚,说理明白;求真,即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思辨是求真的必由之路,求真是思辨的终极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问题设计、问题思辨,引领学生质疑,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进行辨析。数学问题设计的条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物”即自然,是指与人的实体性相对立的客观存在。情(或称“我”,即主观)与物(客观)的关系即自然观,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在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演进的哲学表述从来不是采取一种脱离感性经验的纯思辨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借助于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感物应物方式及其演变,也深刻地反映着自然观的演进。文章认为,从两汉到魏晋,中国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文学创作当中,就是文学对自然的描写,经历了比德的自然——悲情象征物的自然——寄托玄想的自然——自在自为的自然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中的"梦"有着丰富的内涵,揭示出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擅长于虚构梦境,借助托梦者的神秘与权威说理。庄子在作品中的梦觉观表现出了其对人生的迷惘及对"人生如梦"的悲哀,而齐物精神的阐发对处理物我关系意义非凡。庄子通过对"其梦不寝"的真人塑造,折射出在物欲横流之社会保持理智清醒眼光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物”即自然,是指与人的实体性相对立的客观存在。情(或称“我”,即主观)与物(客观)的关系即自然观,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在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演进的哲学表述从来不是采取一种脱离感性经验的纯思辨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借助于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学作品中的感物应物方式及其演变,也深刻地反映着自然观的演进。章认为,从两汉到魏晋,中国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学创作当中,就是学对自然的描写,经历了比德的自然——悲情象征物的自然——寄托玄想的自然——自在自为的自然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师思辨式传道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教与学传统方式在实践教学上的一种超越,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三维化"目标与社会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保险理赔原则"为例,从思辨式传道方式:"三维化"教学实践、学生思辨式问题意识的培养,思辨式传道的客观基础:师生角色的重塑等方面对高等教育中金融学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了探索,以促进"三维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思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从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入手,谈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一) 众所周知,在德国哲学传统中,自波墨提出“神之直观”起,就开始了直观与推理两种认识路线并存且相互补充的局面。康德对两种知性的区分,便标志着上述局面的确立。费希特进一步发展了康德关于“直观的知性”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智直观”学说,从此,“理智直观”便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经过谢林的改造,使之更具有神秘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康德是德国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双重鼻祖。费希特的“理智直观”和谢林的“艺术直观”便是对康德认识论的两种不同改造的尝试。前者继承了康德认识论中的理性主义,后者则歪曲发展了康德认识论中的非理性因素。黑格  相似文献   

17.
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实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新开 《教育探索》2000,(11):47-48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式,离多样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直未能超出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在这里可以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方式,但更主要的是指对具有这样一类特点的方式的总描述、总概括。其特点是: (1)从材料来源看,大部分材料都是通过其他人或物 (如学术著作、政策法规、新闻媒体等 )这些“中介者”而间接获得的; (2)从研究者活动空间看,绝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坐在图书馆里,在书本上寻觅待掘的矿藏; (3)从研究成果性质看,这类研究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哲学性的、主张式的或指示性的,观点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思辨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品质保证,对于摆脱学科属性争论、教学内容新建构、发展和提升思维、改进教学方法都有着重大意义。思辨读写作为一种学习行为的特征和基础是怎样的,如何基于文本细读实现教学内容的重构,是实践中的几个问题,陈兴才老师在其教学中的探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之下,英语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报考英语专业的学生逐年递增。但是,英语专业在这样良好的发展形势之下却引起了社会的质疑与争论,即现今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思辨能力较差,并且这种能力的缺失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将结合我国英语专业目前的现状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数据,分析和对比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蔡守江 《广西教育》2012,(29):27-27
所谓数学思辨就是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其在表现形式上分为隐形和显性两种,隐形思辨就是学生内心的数学思考、分析和判断,显性思辨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让数学课堂充满思辨是我们的追求,抓住思辨的根本,内“思”外“辨”,圆融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