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运动素质体系包含“耐力”一项。耐力素质目前多被定义为“有机体克服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疲劳的能力”。“疲劳”的生理学定义是“由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多半并不是在运动能力下降时尽力保持先前运动能力的那种能力,而是从开始就将运动强度调控在一个并非最高的适宜水平上,持续稳定地在一段并非一气呵成式短暂的预定时间内进行运动的能力。故此,另一个亦具权威性的耐力定义是“人们长时间坚持工作的能力”。然而,用“长时间”这样的模糊概念能够明确定义其它概念吗?长时间坚持工作,这只是人的主观意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为了紧扣儿童的耐力负荷这一主题,我们先要弄清楚“耐力”和“儿童”这两个词的概念。1982年霍尔曼和黑廷格尔给“耐力”下的定义是,耐力即指人体在长时间运动中的抗疲劳能力。这种能力能使人体在疲劳的情况下把负荷坚持到结束。决定青少年耐力水平的因素有两种:(1)生物学的作刚程度;(2)社会环境。为了不超越本文的研究范围,下面我只准备谈谈生物学的作用程度。按照生物学的过程和负荷的时间,我们采用哈勒(1979年)制订的方法,把一般耐力作了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3.
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种,也称“耐久力”、“支持力”,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活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从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体的观点来看,应把耐力看作是有氧耐力、肌肉耐力和无氧耐力的综合,耐力素质在各个运动项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耐力各有其特点。因此,耐力可分成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  相似文献   

4.
恢复过程是运动结束后的必然生理过程。它主要的作用是消除疲劳,恢复人体的工作能力。因此,研究恢复过程的规律,对于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认为,《运动生理学》教材(1984年版体育系通用教材)中关于“恢复过程”的论述内容有欠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定义的内容提法不当教材为恢复过程下的定义是:“在体育运动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定义中“在体育运动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5.
本文摘译自美国《越野滑雪训练的生理学指南》中有关耐力训练章节,作者为B·沙克依,系美国运动生理博士.遵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他总结了自己多年从事越野滑雪研究的经验.越野滑雪是臂腿并用的耐力性项目,臂和腿的有氧能力对耐力水平的影响以及两者有氧能力的合理比例是本文重点论述的内容.本文还从运动生理学角度阐述了耐力和吸氧量的关系以及新型越野滑雪训练器械.文章也介绍了当代对评价该项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新指标(动静脉氧差)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长时间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也较集中地表现在青少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身上。缺乏体力活动到底有哪些弊端呢?1.体力降低例:有氧代谢能力(最大摄氧量)、无氧代谢能力、耐力(全身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精力、灵敏性、调整能力。2.颈、肩病由于经常久坐,  相似文献   

7.
耐力训练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主要标志。耐力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耐力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的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又把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称为速度耐力,而把在饺长时间内能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称为力量耐力。决定耐力的因素是大脑皮质的机能长时间保持兴奋与抑制的状态,肌肉活动的能源和它的积蓄、增长与代谢回收工作能力,心肺功能的吸氧能力(肺活量大,每搏输出量大,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有氧代谢能力就高),机能训练程度、身体素质的稳定性和在疲劳时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还有心理的稳  相似文献   

8.
一、青少年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发展耐久力方法耐力是人体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尤其对赛跑和多项运动员来讲要求更突出,它是取决于运动的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工作能力和肌肉代谢作用。也取决于善于省力的本领和技术情况在训练中通常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门耐力两种:1.一般耐力:是人体以中等或小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能力。2.专门耐力:是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能持续进行较大强度运动的能力。没有专门耐力,不能  相似文献   

10.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在少儿体育运动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也可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安静时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耗氧量多,从有氧供能能力来看,少儿糖原储量较成人少,最大吸氧量水平低,长时间有氧工作的能力比成人差。本文针对少儿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方面的训练进行生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Crossover”概念可以解释耐力项目运动中,运动强度和耐力训练对糖、脂肪代谢平衡的影响。根据“Crossover”的概念:耐力训练引起肌肉的生化适应,增加脂肪的氧化供能。小强度运动(≤45% VO2 m ax)以脂肪供能为主,大强度运动(~75% VO2 m ax)糖是主要供能底物,即便是经过耐力训练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活动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软等基本能力,统称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的综合表现。在体育运动中,通常说的耐力,是指一般耐力素质而言,也就是人体能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包括心血管的耐力) 耐力是各项运动竞技能力的基本因素,是竞赛中决定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关键素质。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不好,在训练或竞赛中就会很快出现疲劳,表现出肌肉活动不协调、反应慢,灵敏性降低,动作速度下降,判断能力差等现象,对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赛跑  相似文献   

13.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从事长时间运动的重要能力,有氧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发展有氧耐力。本主要阐明了发展有氧耐力的生理学依据以及发展有氧耐力的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4.
G808.1 9703188耐力新说[刊,中,I]/肖桂华,徐宝轩//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2).-104-106(XH)概念//耐力//身体素质//疲劳//心理//生理//运动能力当今各国体育、生理,心理学家从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角度,对运动“耐力”内涵的认识、理解、概念的界定、本质特征都有了深层次和新的研究成果.改变以往认定的“  相似文献   

15.
耐力是机体在长时间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抗疲劳的能力。主要是以耐力素质来决定成绩的运动项目称之为耐力性运动项目。一、对儿童少年时期耐力性素质的错误评价在评定儿童少年的耐力能力和耐力素质的可训练性时,人们会发现,实践经验和科研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并不一致。因此当前训练科学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对于耐力素质定义比较多,但是这些定义都是诠释耐力素质的某一方面或者是几个方面,不够全面,国内专家一致认同耐力素质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坚持长时间工作时抵抗疲劳的运动能力.对于周期性的运动项目来说,要持续较长的工作,需要肌肉有较强的抗疲劳的能力和疲劳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生理学家E.L.FOX对运动与能量的供应有深入的研究,在他所著的《运动生理学》中,把物理概念连续能谱与运动活动连系起来,提出运动的连续能谱。在其书第一章提到活动能谱(Activity spectrum)第二章,题为:运动活动与连续能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运动生理学》教材(体育学院通用教材1990年第一版)部分概念的定义提出异议.本文评论了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动力定型、运动动力定型、排泄、等张收缩、特异性传入系统、非特异性传入系统、血清、自动节律性、最大心率、房缩期、心指数、单眼视野、中央视觉、周围视觉、相继负诱导、相继正诱导、兴奋的扩散、抑制的扩散计16个概念的定义.分析了定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供参考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活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各个运动项目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但是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耐力各有其特点。耐力训练中 (有些运动项目称为体能训练),耐力素质的训练应注意年龄与性别特征等因素,对于青少年耐力的训练更要注意结合其自身特点。主要以一般耐力性练习为主,也就是耐力基础训练。训练中以有氧代谢为主,同时结合有氧和无氧混合性代谢训练,方法和手段体现出多样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20.
一、耐力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发展的基础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是内脏器官长时间强有力地工作和长时间紧张与放松相互交替的肌肉活动。因而在训练中如何发展内脏器官长时间的工作能力的肌肉耐力至关重要。实践证明,耐力下降肌肉疲劳时,肌体的力量、速度、反应能力和协调性以及转项能力都会下降。因而耐力训练不但能改善呼吸系统和血管系统的功能,同时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它能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将来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