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小水点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0℃时,便是雨。  相似文献   

2.
1 例题选析例 1 在舞台上喷洒干冰 (固态CO2 )可以产生雾 ,形成舞台上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A .CO2 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 .干冰迅速升华形成的气体。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干冰是温度极低而易升华的固体 ,当在舞台上喷洒干冰时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 ,小水珠继续放热便凝固成小冰晶。故本题正确答案 :B。例 2 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 ,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示数是 - 4℃ ,将它放在一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 ,示数是 …  相似文献   

3.
我们周围空间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物质的存在状态要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物态变化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一、自然界的物态变化露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草、瓦、石块、树叶等)液化,使水珠附着在冷的物体上形成的。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漂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雨雨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降水。露、雾、雨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结成的小水珠。这实际上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下时,放出大…  相似文献   

4.
下雪不冷熔雪冷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滴凝固而形成的,这两个过程都要放出热量.熔雪时,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因此,下雪不冷熔雪冷.水缸“穿裙子”,不久雨将至在装着水的水缸下部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人们叫水缸“穿裙子.”出现这一现象,有可能夫要下雨.水缸里的水由于蒸发而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缸表面液化成一层小水珠.在空气干燥时,液化成的少量水很快就蒸发掉,缸面上看不到水珠.在空气潮湿时,液化成的水蒸发很慢,在缸面上就会出现小水珠.空气潮…  相似文献   

5.
降雨     
云中微小的水滴聚在一起成为大的水珠时,雨滴便形成了。雨滴以雨的形式从云中降下。在寒冷的云层中也形成冰晶,冰晶变得很重时,就从云中下落、融化,并以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上。  相似文献   

6.
刘艳锋 《考试周刊》2012,(93):186-187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空气遇冷会形成水珠。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盛有冰块的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碧绿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一滴小水珠,那滴小水珠自由自在地,在那几片大荷叶中间玩着,那大荷叶四周的边微微向上翘着,把小水珠呵护起来。他们认为小水珠始终是小水珠,经不起打击,需要来保护。  相似文献   

8.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将符合要求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对应题中的括号内(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A1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1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C1冰棍熔化成小水珠;D1冰棍周围空气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2、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1刹车传动系统应用了杠杆;B1前、后轮的轴承应用了滑动摩擦;C1链条和前后轮盘组成滑轮组;D、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图13、如图1所示的家庭电路中,接线…  相似文献   

10.
许多文章中都谈到了虹与霓,关于虹的解释是由于太阳光为复色光,其中水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当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珠时,经折射——反射——折射后方向不同所致。霓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珠后,经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后方向不同所致。由于霓由于太阳光在小水珠中多了一次反射,光强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1.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雨和雪     
《科学课》2002,(12)
下雨和降雪 下雨和降雪是水在进行着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开始时,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升上天空,成为看不见的水蒸气。上升的空气把水蒸气带上天空,蒸气上升时逐渐冷却,变成一些微小的水珠。这些水珠很小,在空中飘浮,就形成了云。雨云含有无数的小水珠,它们集结成较大的水珠。当这些水珠变得太大、太重,无法继续浮在空中的时候,它们就成为雨降落到地上,然后整个循环过程又重新开始。如果空气很冷,云中的水就凝结成雪花或冰雹 世界各地的降雨量和降雪量是不同的。沙漠几乎不下雨。热带地区的雨水很多,会发生严重的水灾。而在南北两极,只下雪,不下雨。  相似文献   

13.
1.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相似文献   

14.
1.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相似文献   

15.
雨的形成实验教材中的做法是: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使其变成水蒸汽,在瓶口上方附近用一表面皿挡住从烧瓶口冒出的水蒸汽,由于冷的表面皿和热的水蒸汽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所以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表面皿时,就在表面皿上凝结成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较大的水珠,  相似文献   

16.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在空气中就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白汽”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一团(或一片)白色的物质.“白汽”既然能够看到,很显然,它不是水蒸气,它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或小液滴.  相似文献   

17.
制造雨水     
材料和用具水、4块冰块、双层蒸锅、盘子。问题空中为什么会下雨呢?水是怎么变成雨滴的呢?实验游戏先用双层蒸锅的下层来烧开水。把盘子放在蒸锅的上层,并加入适量冷水,再加入一些冰块,然后放到煮沸的水上面。上层蒸锅别触到下层蒸锅中的开水,最好距离10厘米或更多一些。会发生的现象奇怪!上层蒸锅的锅底不断地向下滴落像雨滴一样的水珠。原因上层蒸锅较冷的表面,使上升的蒸汽冷却,凝结成水珠。水珠变大变重后便“下雨”了。这同雨水的产生过程极其相似。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汽到高空后就变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形成后,聚集…  相似文献   

18.
沈菁 《现代教学》2014,(5):63-63
“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雨是经过三个阶段而形成的。雨的“原料”即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云,小水珠慢慢会聚成大水珠,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我通过这类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生活、解释生活,让科学渗入学生心里。  相似文献   

19.
雨中城雕     
郭星仪 《小火炬》2008,(3):33-33
迎着蒙蒙的春雨,我和妈妈漫步在南江滨公园。微风吹过,空气中充满了湿润的气息。翠绿的小草、鲜红的花瓣、鹅黄的柳枝上都挂着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就连我的发辫上也"插"上了水珠。  相似文献   

20.
夏、秋的早晨,常可在一些草叶上看到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水珠,这就是露水。许多人以为露水和雨水一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不是,露水是在地面上形成的。在晴朗无云、微风飘拂的晚上,由于地面的花草、石头等物体散热比空气快,温度比空气低。当较热的空气碰到地面这些温度较低的物体时,便会凝结成小水珠滞留在这些物体上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露水。如果夜间有微风,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