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材料:2001年4月,中法两国政府签署了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协定。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2003年10月6日“,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开幕。中国文化年将在法国举办300多项立意新、质量高的文化、教育、科技、广播电视、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展示活动。2004年10月10日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的“法国文化年”在中国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2.
法国是西方世界最早接触《孙子兵法》的国家。18世纪下半叶,由于传教士的推动,《孙子兵法》在法国开始流传,并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影响了中法文化交流,19世纪《孙子兵法》在法国很少被提及。20世纪至今,法国出现《孙子兵法》多种译本并热销,经济、政治、教育以及学术领域中的一些高层次人才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运用,影响日深。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中法之间孙子文化交流更有了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璟 《考试周刊》2012,(24):24-25
左右尊卑在中法文化中不尽相同,且这一现象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深入讨论这一文化现象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我们就可以避免在文化交际中出现错误,使双方的交流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4.
数字作为一种表达与交流的语言个体,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特有的数字文化。本文从几个代表性的数字着手,分析中法数字习语中隐含的中法民族文化心理异同,从而达到优化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百岩 《现代语文》2008,(10):86-87
“对话”,再普通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人们能相互沟通、认识、了解。熟人之间、陌生人之间,朋友之间、敌我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在此不赘述。  相似文献   

6.
十余年来,伴随着刘亮程由最初的"一夜成名"到今天的"销声匿迹",刘亮程研究逐步深入和发展,但刘亮程及其散文的意义人们关注的却很少。本文以为,刘亮程的意义在其艺术创作生活中的"进入",这种"进入"有其艰难性,但同时刘亮程也给出了一些"进入"的途径,而这种"进入"的本质实为艺术创作的终极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际交往,包括经济交往,都以一定的文化心理为基础。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人对这种文化心理基础的认识渐渐趋于系统化。二战后在全球化的大力促进下这方面的探讨不断得到深入和拓宽,一些基本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但其局限性依然很明显,特别表现在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的合作上。戴高乐与中国建交,虽然通常解释为政治的或国家利益的原因,但他个人的价值观或他对中国的特有看法,也与此有关,甚至起了某种重要作用。他在这个问题上留给后人的遗产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活动性学程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慧学、慧玩、慧生活"为价值取向,以互惠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资源整合,构建学习场域,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拉萨路小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发现学程""表现学程""现场工作学程""互惠学程"等具体策略和相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LETAR(动态教育理论行动研究)是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得以成功应用的核心理论,倡导"实践先于理论".该理论译介到中国,被中国的教育行动研究者广泛应用,时教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这一研究范式中,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西方特色的行动研究主体"I"自然转化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研究主体"We".因此对中西行动研究的主体"I-We"进行文化层面上的探讨,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CLETAR(合作性动态教育理论行动研究)理论得以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华章》2012,(2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各个文化正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并且处在不断流动变化之中.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人们展开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和谐”文化对话的展开已成为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法简明条款》法文本及其汉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法简明条款》约定“以法文本为准”,此约定牵涉到谅山事件责任等一系列历史问题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推进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提供《中法简明争款》法文本并进行汉译。  相似文献   

12.
严复的文化观被当作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认为严复"早期进步,晚年保守"的观点似成定论。本文对严复独具特色而又一以贯之的中西文化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在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艰苦探索及文化选择进行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种具有多元性的抽象性概念,不带有价值判断与是非好坏之分。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中国具有数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到了近代转型时期,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变,近代化潮流的不断冲击,迫使中国文化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并开始呈现出诸如学习西方,时代鲜明;文化觉醒,探索变革;中西交汇,碰撞融合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特殊文化特点,影响至深至远。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语言所折射出的文化涵义也不尽相同。将法、英、汉语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出上述特点。了解词语背后的文化涵义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人格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青年特级教师程翔和程红兵在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异同 ,指出他们在人格教育探索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汉语和英语有其共性,然而由于地域、国俗、物质、宗教以及历史文化上两民族存在着差异,造成了喻体选择的差异。翻译比喻时应遵循等效原则,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处理英汉文化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信任文化论为理论基础就中法信任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就中法信任文化的差异对5位中国留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法信任文化的矛盾凸显在跨文化交际的各个层面;(2)留学生对本国信任文化的无意识和对法国信任文化的不理解阻碍了跨文化信任的建立。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合理运用跨文化交际的各种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减弱两种信任文化的冲突,进而促进跨文化信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西方文化以"两希"文明为源头,中国文化则表现为"儒道"互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影响下,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也形成了不同自然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