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对大气湍流引起的光强闪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光波通信系统误码率的计算公式出发,忽略系统其它噪声,仅考虑光强闪烁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给出了光强闪烁下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误码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8,(2):80-84
在MIMO技术中分层空时编码(BLAST)能获得信道容量较大,且随发送天线数的增加其频带利用率呈线性增加。由于大气衰减、光强闪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BLAST系统在传输时系统误码率增高,不能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安全可靠通信的要求,因此将LDPC码与分层空时码级联来解决这一问题,构成LDPC-BLAST系统,并采用BP译码算法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化。实验结果表明:级联LDPC码的分层空时码能抑制大气湍流效应,使系统误码率降低,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误码率是数据传输设备的衡量指标之一,误码率测试是SFP光通信模块生产与设计中重要的环节。针对SFP光通信模块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误码率测试系统,系统采用并行m型伪随机序列编码,可实现PRBS-7至PRBS-31标准的m序列码流生成,与SFP光通信模块的通信速率为1.25Gbps。系统打破常规测试的局限性,模块连接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对SFP光通信模块进行准确测试,提高了SFP光通信模块误码率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拟对通信系统的硬件研究与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矿井下无线信道特点和编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的传播距离和误码率两项重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分四个部分对矿井下通信系统做了研究和设计,提出矿井下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干扰衰落现象无可避免,信道编码技术可以增加编码增益,提高通信系统传输信道容量。极化码理论上可以达到香农信道容量极限,且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因此引入极化码信道编码技术。基于Matlab计算机仿真系统搭建衰落信道仿真模型,在接收端进行去干扰处理,通过对比分析误码率和信噪比仿真曲线,发现误码率能够降低30%,表明极化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跳频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块、工作原理及系统特点,模拟建立了跳频通信系统模型,在Simulink中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真实的模拟了跳频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较好,信噪比较高,误码率较低,能较准确的恢复信源端信息,为未来跳频通信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前期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2):31-34
为了适应非线性的无线电通信,改进型的QPSK通信系统,即OQPSK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分析了OQPSK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建立系统模型,模拟仿真OQPSK通信系统的过程,将基带信道分为上下两条支路,正交延时交错传输降低了相位的跳变。实验结果表明,OQPSK通信系统误码率较小,码间串扰较小,抗干扰能力较强,通信质量较高。为提高现代无线电通信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型Logistic映射迭代产生的混沌序列,提出混沌超宽带(UWB)多用户通信系统模型;并针对该系统混沌跳时脉冲位置调制下的性能进行分析,重点仿真了不同用户数、不同跳时序列下的误码率性能;由分析和仿真知,系统性能得到了改善,抗干扰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电力线传输中出现的高噪声、高衰减等特性严重影响通信质量。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针对电力线信道模型和噪声模型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通过信道编码前后测试系统的误码率,可见在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加入信道编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电力线传输中出现的高噪声、高衰减等特性严重影响通信质量。运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针对电力线信道模型和噪声模型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通过信道编码前后测试系统的误码率,可见在电力线通信系统中加入信道编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误码率是评价数据传输设备及其信道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误码仪作为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测量工具,广泛用于传输设备的生产调试、检验以及日常维护维修,旨在完成一个高斯衰落信道下数字基带系统的实现及其误码率性能的测试。借助FPGA实验平台,通过Verilog语言在FPGA芯片上编程以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星座映射、基带成型、信道、匹配滤波、判决、解映射、误码计算等模块,并通过FPGA的数码管显示误码率。  相似文献   

12.
把网格编码调制(TCM)引入到光脉冲幅度位置调制(APPM)中,研究其对无线光通信系统误码性能的改善.通过分析及对2×4-TCMAPPM、4PPM和2×8-TCMAPPM、8PPM分别进行MATLAB仿真,得到以下结论;在保持带宽不变的前提下,2×4-TCMAPPM与4PPM信息速率相同,但前者误码性能优于后者,且最大达到14.7dB;2×8-TCMAPPM的信息速率与8PPM相同,但前者误码性能优于后者,且最大可达到11.7dB.TCM确实能有效地改善系统的差错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蓝牙协议数据传输分组的基础上 ,对不同分组的数据传输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出在一定的误码率环境下最适合数据传输的分组 同时提出利用BCH编码替代原有的编码的方案 ,在不降低最大数据传输能力的基础上 ,有效的提高了蓝牙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多径传播是随参信道的最突出的特点,对信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进制幅相联合调制(APK或QAM)是通信调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多径传播效应对QAM信号比特误码的影响是决定实际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探讨了1024QAM信号通过多径信道后的性能与特点,并用SystemView对其波形和系统BER(比特误码率)等主要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technology of smart or adaptive antennawhich can increase capacity and range, and reducesmultipath propagation of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recentyears (Haardt and Spencer, 2003; Bellofiore, 2002;Godara, 1997). Beamforming is a key technologyin smart antenna systems (SAS) and many differentadap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s have been pro-pos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system will be applied in most mobile communi-…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presents a modified least squares despread respread multitarget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LS-DRMTCMA). The cost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algorithm was modified by the minimum bit error rate(MBER)criterion.The novel algorithm tries to optimize weight vectors by directly minimizing bit error rate(BER)of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achieve adaptive update of weight vectors,a stochastic gradient adaptive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by a kernel density estimator of possibility density function based on sample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algorithm remarkably improves the BER performance,capacity and near-far effect resistance of a give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7.
RS纠错码被广泛用在各种数字通信、数字广播和数据存储系统中.本文解释了纠错理论及RS码的相关原理,通过MATLAB仿真分析RS编码的误码率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多带(MB)OFDM UWB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空时分组码(STBC)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B-OFDM超宽带通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模型和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改进的S-V多径信道环境下,和传统空时分组码相结合的MB-OFDM系统不仅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和分集增益,而且误码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