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窃以为,仅仅作个回答还是件很容易的事,倒是“做”字值得我们去深究。做到什么程度算是“教书匠”,又做到什么程度算是研究者呢?只有拷问到这个层面,我们的讨论才有意义。由此。笔者以为,“从‘教书匠’到研究者,再到‘教书匠”’应是值得我们倡导和推崇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爱人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晚上吃好饭,我看书写作,她则坐在灯下一丝不苟地备课。我对她每天两小时的备课态度很是不屑:没听说教师要做研究者不要做教书匠吗?  相似文献   

3.
汪治华 《学语文》2014,(2):27-27
正如何才能让教师从教书匠变成研究者呢?笔者认为,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发展理念,追求独特的教学风格,探寻养成学生真善美人格的方法,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实现自身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做‘教书匠’,要做研究者。”真的行吗?记得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位代数老师。要论他的著作、文笔。那简直是没得说,可是一站到三尺讲台上,他就懵了,两眼要么盯着天花板,要么盯着水泥地,要么四处张望,背自己写的教案……当时,我们班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代数老师哪儿都看,就是不看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也是“什么书都看,就是不看代数书”。同事很是替他惋惜。都说他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相似文献   

5.
读了美国教师弗兰克·麦考特的自转体小说《教书匠》,对教书匠一词倍感亲切。一直以来,太多的人告诉我们不要甘于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很多教师因此感到无法承受之重。这本《教书匠》重新诠释了教书匠的含义(词典上对“匠”的解读为“有造诣”),让我们领略到,做好教书匠也是如此自豪和伟大。  相似文献   

6.
教师成为研究,是教师角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必须树立“四观”,即树立读书观、反思观,合作现和探究观.做到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相信不少青年教师都曾考虑过这个问趣——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推崇科研的时代。现实中一些人选择了前者,于是做课题写论文甚至著书立说,很快脱颖而出;一些人选择了后者,终日埋首于教学事务作业堆课堂,则始终默默无闻。结果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做研究的人对"教书匠"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一种落后;"教书匠"们对"研究者"也颇有微词,觉得在现时代做"教书匠"更需要奉献精神。所以,当本刊在今年第三期刊登王俊老师的《做研究者,还是做教书匠?》一文之后,反响几乎持续不断。不少青年教师给编辑打电话、发短信,表示对此有话要说。因此,本刊组织了这样一期讨论。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我谋生的职业,为了谋生,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教师是我毕生的事业,为了理想,我创新思路,奋斗不已。我是当教师的,但我从没有把自己当成"教书匠",因为我知道:"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远。"  相似文献   

9.
张一进 《留学生》2011,(11):62-62
好的教育可以为人生写下精彩的扉页,不好的教育则犹如公害! 本书作者斋藤孝系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生、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博士、现任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本书旨在探讨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与资质,另外,还谈了一般人在面对教育工作时,身心方面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是育人师。他们的付出,让教育拥有了传递梦想的能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  相似文献   

10.
课改以来常见这类说法:中小学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不要成为技艺纯熟的教书匠;要大搞课题,多进行科研,否则只会匠气十足,陷入平庸。此类过分强调“研究型”,而排拒“教书匠”之说,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36):54-55,58
薛法根对某些“时尚”的教育口号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对“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话,他就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匠”者有“绝活”,有“匠心”。他说:“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却是难以做一个好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管建刚 《教师博览》2005,(11):23-27
青年教师的成长状况事关教育事业的兴盛衰败。本所谈论的青年教师成长的7个问题,针对性强、具体实在,相信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会有所裨益。原较长,本刊特分两次刊载。  相似文献   

13.
教书匠与教育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教育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教书匠的教师角色已严重地牵制了教改的步 伐,对教师成为教育家的呼声日见高涨。我们要通过对教书匠和教育家的行为现点的比 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剖析教书匠和教育家形成的必然性,阐述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 的素质,探讨我国转变教书匠、培养教育家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李凌云 《教育文汇》2009,(11):49-50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管建刚老师所著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获益匪浅。 书中将教师从事教育大致归纳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这类教师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 《教师》2012,(17):1-1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时候,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6.
不做教书匠     
突然之间想到,应该用“教书匠”这个题目做一篇文章,可等我上网搜索以后才发现,“年轻的校长”管建刚先生早在2005年,就把这项工作做出来了,并且是一本很厚重的书。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用它做文章的题目,因为我看到的“教书匠”的思维方式和授课风格,在校园里实在是不乏其人,我觉得很有必要给这些行为亮一亮相,希望借此给有类似倾向的教师一些善意的提醒。  相似文献   

17.
教育知识从研究者到实践者的转化是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这五种因素是:教育知识的提供者、教育知识的接受者、教育知识本身、教育知识的提供者和实践者的关系以及教育知识转化的环境。文章在分析影响教育知识向实践者转化的各因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知识转化的两个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书匠”的式微与教师文化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书匠”角色导致了他们对技术理性的尊崇和自我价值体验的缺失,而理想的教师身份是在与技术专家身份的区别中获得自明性的。这就要求教师由“经师”转变为“人师”,撇开依附于知识的外在价值的权威而建立智识性和学术性的权威,从无自主人格的“士”阶层转变为具有自主的价值立场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弄清“记录”(record)和“纪录”(documentation)之间的差别,以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使教与学更有意义一“从展示到纪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过程。  相似文献   

20.
郑卫红 《宣武教育》2004,(12):36-37
我区小学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多来,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老师们都在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育教学。但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如何从“教书匠”变为“研究者”,一些教师还很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