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新课程教学更强调的是体现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所以,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课导语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如何设计精彩绝妙的新课导入逐渐成为现代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采用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方法导入新课,这种单一的导入法让学生感觉单调枯燥,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望"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为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应积极探索新课导入的技巧,做好新课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导入是衔接旧知识和引导新知识的关键,通过巧妙而艺术的新课导入,让学生在教学中轻松接纳新的知识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导入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的体现,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新课导入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优化新课导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本文介绍五种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导入是传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的行为方式。导入的过程也是为新课的呈现搭桥、铺路,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本文将围绕导入教学,从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精彩的新课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那么,历史课堂如何用丰富多彩的导入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常用的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历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复习提问的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新知识,在知识的引出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回忆、掌握旧知识,有效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导入原则性有效性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生活到课堂、从学生经验到教学内容、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有效导入新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梁若敏 《教师》2008,(10):105-105
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学习新知识。因此,在备课中认真设计新课导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新课教学的导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根据不同的新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法,切不可为了追求形式而离题万里。下面,笔者对同课异构活动中三种不同的新课导入进行剖析,发现问题,并寻求有效的导入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更是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的前奏.教师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渴望,使学生开启思维,勇于探究,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如果新课导入缺乏火候或者根本就没有新课导入,则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之初的新课导入,真正发挥其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既有效地组织起教学,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1.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环节。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能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关  相似文献   

11.
古诗的妙用     
<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精选和巧用贴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古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学生情感。一、导入新课,揭示主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紧紧抓住学生,导入设计就必须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不落俗套。采用古诗导入新课,会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能揭示新课主旨,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由课间状态迅速转入新课学习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导入呢?本文从旧知识复习引入、悬念导入、多媒体导入、类比导入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开端,教师选择的导入方法以及新课导入的效果,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产生积极影响。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为例,提出几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精彩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学内容的传授做良好的铺垫,降低教学难度。下面笔者谈几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想法。一、有效衔接新旧知识,温故而知新知识是一个系统的网络结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这一关系特点进行新课的导入。具体做法为:首先通过练习、提问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巩固旧知识,提高对旧知识的把握程  相似文献   

15.
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的导入 ,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导语运用科学与否 ,对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影响极大。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引入新课的方法 ,会把旧课、新课承接起来 ,衔接无缝 ,使新课的教学顺利地进入高潮。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课节的内容尝试多种导入法 ,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良好。1 .直接导入法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 ,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或叫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2 .旧知识导入法…  相似文献   

16.
唐云 《考试周刊》2012,(27):71-71
导入新课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导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导入新课的策略主要有利用旧知,巧用素材,联系生活,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等导入法。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导入,只要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本身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7.
我们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总结新课→检查巩固新课。导入新课,既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又引起新知识的学习。教学新课,通过层层相扣,使新知识逐步呈现,学生逐步接受新知识。总结新课,使所学的历史知识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原理,建立起新的历史知识结构,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最后,通过口试、笔试的检查,不仅达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结合中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和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等特点,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形象、生动,语言要引人入胜,具有趣味性。下面谈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动手实践导入法动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的导入方法。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动手,不但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有利于提高教  相似文献   

19.
宋敏 《考试周刊》2014,(65):103-103
<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为新授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拉近师生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新课的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新课导入时的几点思考。一、新课导入注意问题其一是要突出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二是导入要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新课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知识问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新课导入方法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方法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是好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