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听了不少语文公开课,都是各个学校选出来的优秀教师,课上得很完满,找不到什么漏洞,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好,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喝了一碗温开水,不解渴,不爽气,课堂沉闷,学生冷漠,给人的感觉是索然无趣。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什么地方没到火候呢?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堂没有个性的课;没个性,丢了趣味,败了口味,坏了兴致。一、我们的考试在拒绝个性我们的考试在拒绝个性,标准化答案正在一步一步地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紧紧地勒住我们教师的咽喉。长期的应试教育割断了语文教学同生活的联系,“听说”教学…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几堂音乐公开课,授课者都是各个学校选出来的优秀教师,看得出来都是作了充分准备的,所以课上得很周正,找不到什么漏洞,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好。但是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好象喝了一碗温吞水,不解渴、不爽气。老师表演得眉飞色舞,设计的环节眼花缭乱,学生的反映却一般。我作为听课老师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想来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收获。我边听课边仔细分析,从设计上来说,该有的环节都有了,老师着实是想了一些办法的;从技术上来说,各个环节的把握,各种手段的运用也都还熟练,有些地方还颇具匠心,教学过程比较完整、自然,…  相似文献   

3.
余慧琴 《贵州教育》2011,(14):38-39
又是一节公开课,正好上到文言文《曹刿论战》一课。听了那么多文言文的课,大多也都是介绍作者背景、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理解问题等,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我不想这么平淡地渡过这一课。怎么上才能上出新意,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个全新的感受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五读”法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4.
钟平 《教师》2012,(7):107-107
案例这是一节打造高效课堂的美术探究课、引路课,我执教的是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远近的奥秘》,所教的班级是192班。上课开始,我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同样的物体处在远近不同的位置,给人的感觉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5.
桑玲 《教师博览》2005,(11):46-47
四年级的语课上.我们学习课《加了一句话》。课的大意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在街边乞讨.她前面的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没有一个人给她钱。一位诗人经过那里.在木牌上给她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晚上,诗人再次经过那里.看见许多人都停下来:给了这位老妇人很多钱……  相似文献   

6.
<正>听公开课时,总有这样的感觉:"课如其人"。撇开教学技巧,每个老师上课的风格也是个性的体现,因而每次听课的感觉总是迥然不同。但,同一个老师,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上课,"效果"又会怎样?以下是七年级历史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在不同班级授课时的真实记录和反思。"累死人的课"(4月2日上午第四节,1班教室)学校领导老师推门要听我的课,上课的时候,我边讲边回忆着教案设计的程序,生怕漏了什么。课堂按着教案的程序一步一步顺利地进行着,情景引入,提问,讨论,识记、小  相似文献   

7.
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语文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语文特级教师马羁说:课前能使学生产生企盼的心情.课中能让学生感觉时间过得快.课后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回味和思考.这样的课就是好课。这是从学生的感觉来说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到一所农村初中了解电化教学情况,并听了一节语文课。执教教师为此特地在电化教室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看得出这位教师在课前作了周密细致的准备,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学手段新,知识容量大。我当时的感觉也很好,只是隐隐觉得这节课缺少点什么,一时又说不清楚,回来后反思这节课的时候,恍然大悟:这节课自始至终过于依赖多媒体,学生几乎没有体验学习的时间,因此主体性不强,加之培养学生能力、情感的活动太少,显得在目标达成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认识小数”一课,感觉许老师的课像一道清澈的小溪那样纯净、清亮、温润,给人简洁、舒爽的感觉.因此,我对数学课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数学课,美在简约. 片段一 师:许老师到了扬州后,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美工刀、铅笔、橡皮等,用了多少钱呢?(课件出示铅笔)买铅笔用了0.4元,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相似文献   

10.
走进少管所杨翼的住处,感觉这里和一般的大中学生宿舍没有什么区别,8人一间,干净、整洁。床上物品摆放齐整,桌上排放着一本书、几支圆珠笔和一摞稿纸,这便是杨翼平时看书写作的地方了。杨翼给我倒了一杯水,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我的对面。  相似文献   

11.
一堂安全课     
正6月16日晴今天我们的第三节课是很特别的,和别的课差距很大,你想知道上的是什么课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我一开始也不知道要听什么课,当我们走进多媒体教室之后大概就知道要讲什么了,你们知道我们一进门就看见什么了吗?是警察叔叔哦!我很吃惊!下面就说是谁来给我们讲课的,是曹警官和刘警官。很快刘叔叔就开始给我们讲课了。他给我们讲第一辆汽车问世一百年了,四千九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两点六亿人在交通事故中致残,  相似文献   

12.
自从学习新课标以后,即使是上老教材也常常给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月球》是第十册《常识》(指浙江省地方教材)教材中的一课,在课前学生搜集到大量关于月球资料的基础上,我再进一步挖掘:“关于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其间交流时,一生说:“我想在很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听过很多课,也评过很多课,心中却积存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与不解。究竟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很多时候,得到好评的课是热热闹闹的,画面优美,音乐舒缓,学生举手如林,老师激情飞扬,在热闹之余,总让人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感觉有时听课像是看一场演出,学生一个个粉墨登场,锣鼓齐响,老师略作点睛提示,师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呈现出的便是一场视听的盛宴。好像很少去关心学生在这节课里究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今天,执教《生命生命》一课结束后,我感觉不太满意。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评课时几乎没有人指出不足,大多都是赞美之声:什么引人新课巧妙新颖,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兴趣盎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能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升华文章的主题等。  相似文献   

15.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我明白了什么是爱。我觉得爱是一盏路灯,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光明和温暖。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一堂好的语课,这是我经常思考的。语学科是一门飞扬着作灵性的具有浓郁人特色的课程:它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载体。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生作为人,是一种生长着的生命存在,它需要教师从人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人性之美的语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教学的人价值取向。所以我认为一堂好的语课应具备浓郁的人情怀。  相似文献   

17.
许骥 《大学生》2012,(Z1):131
至今为止,我听过对世界各地最精彩的描述是这样的:其实,不同地方会给人不同质地之感,例如欧洲给人的感觉是"石",一提起欧洲就会想起巨大的城堡;日本给人的感觉是"木"、一提起日本就会想起京都的神庙;美国给人的感觉是"塑料",一提起美国就会想起拉斯韦加斯的巨型广告牌和赌筹……内地给人的感觉是"土",有大片的"黄土地"和农民,以及沙尘暴。那么,身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又是甚么质地的呢?——玻璃,我觉得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一、童诗激发思维,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六年级了,想想这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只是想,这个行为就叫什么?生:回忆。师:一说到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今天,李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上课前我们先读一首小诗。这首诗,我来读给你们听。(出示诗歌,师读)师:现在你是什么感觉?是冷,还是热?生:温暖。  相似文献   

19.
祝祝 《师道》2003,(5):46-47
早在七年前我刚三十岁时,有一位远方的朋友就写信劝我远走高飞,他送了我几个字:“坚守是一种选择,进军也是一种选择。”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鼓励我“进军”发达的地区,不要坚守内地。当时我不为所动,觉得金子在什么地方都是金子,瓦砾在什么地方都是瓦砾。虽然我按兵不动,但朋友的这句话在我心中却潜伏着,不时出来骚扰我,当我工作不顺,遭遇不平时,这句话就响彻在我的耳鼓。去年十二月,在快四十岁的时候,感觉再不抓紧时间跳出去,就没人要了,我于是决定出去试试看。在上海体育馆,人头攒动,求职应聘的人很多很多。这个场面让…  相似文献   

20.
李超智 《初中生》2006,(7):18-19
一个女孩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说她是一个从来没输过的人,但是这一次,她输得很惨。在他们班的班长竞选上,她输给了一个自以为不是对手的同学,让她感觉自己丢尽了脸。现在,她无法原谅自己,随时都感觉同学们在嘲笑她,她变得听不进课,处不好朋友,甚至想转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