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编按]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3.
学而时“新”之,不亦悦乎■孟津县一中张建民学生,在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下学习,而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呢,往往有一种惰性,照本宣科和吃老本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通病。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要说:学而时“新”之,不亦悦乎?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学习,更新观念和...  相似文献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童音响亮,我黎明即起,早诵夜课。  相似文献   

5.
一代宗师的传神写照──析《〈论语〉六则》之一乌鲁木齐徐福绵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即《论语》之开宗明义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乍看起来,明白如话,没什么奥义;但...  相似文献   

6.
本色孔子     
接触孔子,是因为《论语》。年少岁月,懵懂之间记住了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这些文字早已嵌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心理底色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复兴 《师道》2014,(6):43-44
说起《论语·学而》中的孔子三问,大家都津津乐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这句话如何解读,大家就见仁见智,五花八门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论者都忽略了孔子说这句话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因《论语》为语录体,其编纂“不为义例”,转换灵活,一些语句的注疏、理解存有歧见。本文辑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四个语段,着眼于整体,从话题、语意的一致性和内在逻辑联系等方面加以疏解,以求通惬,追近原意。  相似文献   

9.
冯书香 《考试周刊》2012,(93):50-5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  相似文献   

10.
《论语》的前三句是:“学而时习之,小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中,刘良华说:“我希望老师们滨《论语》,实在没有时间,你至少可以读《论语》前三句。”刘良华认为,这里的“学”就是“阅读”,“习”就是“习性、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把阅读变成习惯,  相似文献   

11.
《论语·学而》篇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我总觉得没有什么关联,后两句跟学习更无关系。如何整体理解这三句话呢? 答. 初看这三句话确是没有关系。但反复研读,就能发现这位祖师爷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是何等的刻骨铭心。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他在告知弟子学习方法的同时很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面上是说与朋友交往的态度,其实,还是讲了学习的问题。古代求学方式有自学与从师而学,在从师方面…  相似文献   

12.
林森  杨松 《教师博览》2008,(3):56-57
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至今流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过人们对此话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学而时习”当然是指学习新东西之后的反复练习.“不亦说乎”则是指学到了新知识的愉悦和高兴。其实,如果就这句话所隐含的学习机理来看,还应当对“时习之”中的“时”做出解释,即这个“时”的长度是多少。“时习之”的“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如果说给予是一种快乐的话,那么品读也是一种快乐。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品读,不正是一种对语文文字的“学而时习之”吗?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当作水,浸润、涵泳、畅游、沉潜,他们对读书的感受将是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 师:记得初一时学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吗?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能说说从那篇散文中学到了什么吗?  相似文献   

15.
毕咏梅 《教育文汇》2011,(10):38-38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说明学习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孩子体验幸福、快乐呢?  相似文献   

16.
王鑫 《学语文》2013,(1):68-6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对于此段对话中的“说”字,许多人认为其是“悦”的通假字。  相似文献   

17.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8.
《论语(十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箴言,但是,学而时习之后,不“说”的人却很多,那是因为学的过程只是伴随不停地温习复习,机械重复,而不是运用、实践,只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喜读圣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圣贤之语,它的意思是: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  相似文献   

20.
学而有何乐     
《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