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永春 《考试周刊》2013,(54):29-30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工具性离不开人文性的滋养,人文性离不开工具性的承载和强化。落实到语文教学策略上,要通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加强诵读教学、加强教学互动等方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3.
刘丹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59-260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阅读教学中既不能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又要防止把语文阅读课上成人文性极强而忽略了语文工具性的课。二者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4.
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探究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灵魂。探究性阅读教学中人文性探究是以明辨事理、感悟心灵为探究目的,在以读、思、辩、感为基本探究环节的探究过程中运用对话、理解、体验、感悟等探究方式探究课文中的事、理、意、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指向人的内在心灵的提升与完善是探究性阅读教学人文性探究区别于科学性探究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陆岩 《职教论坛》2002,(10):24-25
我们怀着十分欣喜的心情,向广大读者推荐陆岩、周立新两位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篇文章。长期以来,职中语文教学教学多以传授应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全部;分析归纳、肢解课文、标准化解题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为学习而学习,越学越枯燥乏味。本来以生活为根基,充满人性美和生活情趣的语文学科也变成了字词句的堆砌和组合。语文的“工具”说主导了教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与语文的考试方法有关。本期发表的关于注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教学,恰恰在针对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工具”问题上能独辟蹊径,从学科和职教教学的实质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指出了职校语文教学突出人文精神的重大意义,也提出了结合专业教学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这不仅对语文教学改革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其他学科教学也不无借鉴意义。———编者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程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中学语文教学就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人文教育中,其弘扬的不仅仅是纯人文精神,还包含科学精神。而人文教育的落脚点则是语文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人文价值的构建,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文教育回归自我价值和精神教育。一.把握现代人文下的非预设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注重学生自由阅读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人文性缺失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工具化、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化和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不足,原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养不足、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应试的负面影响。为重塑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教育实施者要建立新型的教育观,提高自身的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管理者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王春花 《考试周刊》2013,(40):36-36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不仅体现出了工具性,而且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以掌握学科知识及基础技能为中心取向教学目标比比皆是。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正确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与任务,忽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人"的本质,语文教材渐渐偏纯知识化、公式化、标准答案化渐渐丧失了丰富的内涵和生命。语文教师该如何实践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呢?一、营造和谐课堂,彰显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学语文学得轻松、愉快、高效、实在。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积极评价学生,给予其适当的激励评价,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其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教学应该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在与同学无拘无束地交流中表达自我。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多样性上挖掘优点,打造和谐语文课堂,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情感、兴趣、需要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0.
可以预见,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必将成为引领语文课程教学的主旋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必然走向开放。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走向开放,让他们徜徉在书海呢?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往的阅读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学生视野狭窄,对课文理解浅显,读得较少,背得更少,教师着重教,学生学的过程被忽略。面对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型的阅读教学氛围,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使他们明确开放型阅读教  相似文献   

11.
所谓作教学的工具性.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所谓作教学的人性,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去写”。这三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实现二的有机统一呢?下面将着重谈谈有关统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观念越发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广大教师同仁在人文意识大张旗鼓的背后,却是对语文本身作为语言性学科的工具性的认识不足与渐渐忽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  相似文献   

13.
徐轶 《小学语文》2007,(1):15-16
2006年7月31目至8月2目,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贵州省安顺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次小型研讨会。来自全国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一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大家围绕“语文教学应该怎样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研讨。这次会议和接下来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为秋天举办的第六届青年教师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4.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杨宁 《新疆教育》2013,(7):106-106
新课程提倡大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就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通过教师的艺术创造激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崇高理想的向往,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走进人类文化精华的圣地。创新教育是崇尚以人为本,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洋溢着创造激情的新型教育理念。语文学科恰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着人文思想的光辉,它与学生的人文熏陶和创造品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它们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构建  相似文献   

18.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新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恰恰相反,学生对阅读课并不是很感兴趣。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在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弊端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阅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等功能,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