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老犹新的议题我们编辑必须有很强的读者意识(这里说的编辑也泛指所有办报人员,由于读者读到的报纸是通过编辑成形的,行文方便就用编辑作代表)。这不是新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中一个最普通的常识。不是说我们报纸的性质中有一条是“群众性”吗?强调读者意汉不就是强调群众观点吗?这是学习新闻学 ABC就立该明确的基本观点。惭愧的是,在一段时期来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本源论──对三个命题的考察陈坚(一)“新闻本源”系陆定一同志借用哲学上“本原”一词提出的一个新闻学上的概念。他在1943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了对我国新闻理论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所谓“本源”(...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情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毛泽东也说过:“事物总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以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认识新闻本源,可以这样说:任何新闻本源,都是一个动态性网络体系,都是事物发展过程所表现的运动状态。本文试以过程论的观点对此加以论证。一、新闻本源动态性网络体系存在的客观性在新闻学上,新闻的定义是对事物运动状态的最新陈述。也是对事物动态变化的某一时间断面或某一特定时段的客观反映。然而,任何事物的动态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突然出现的,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变化因素,经过多项系列的联动变化,共同构成一个动态性网络体系。新闻就是新闻工作者从这个网络体系中经过筛选加工而提取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动态时线(时间阶段),或某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象和臆造,  相似文献   

5.
田文 《记者摇篮》2008,(12):10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事实,无论它多么的具有政治性、怎样的标榜社会道德、如何的以受众为中心,这种“新闻”也就不算作“新闻”了。如果新闻连最起码的真实性都难以保证,又何谈“政治”,何以“铁肩担道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政治     
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公然提出了“事实为政治服务”、“事实为路线斗争需要服务”的荒谬论调,搞乱了新闻理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流毒既广且深。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新闻的本源究竟是什么?二是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怎样?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关于新闻的本源问题,陆定一同志早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作了明确回答。他说:  相似文献   

7.
行为科学与新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闻学界对于新闻学究竟属于什么学科的问题,曾经有过种种看法。最早曾有一些人认为新闻学属实用科学,后来,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许多人倾向于把新闻学归属综合科学、人文科学。二次大战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新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探讨新闻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美国的《新闻学季刊》、《舆论季刊》等新闻专业刊物上,有大量的文章都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读者心理和研究新闻工具的效果的;有些新闻院校研究生的研究规划不是进行新闻工具本身的研究,而是致力于“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些新闻学著作则明确地宣称;新闻学已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8.
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起创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后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开创了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先河。蔡元培的新闻实践远不止集中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系非常丰富,然而,正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定熙所说的那样,“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新闻学发展的贡献,尚未作为一个问题被整合进入其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学的主要概念——“新闻”的界定过去大半个世纪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中都没有发生变化。将属概念界定为“报道”,使新闻的定义常识化和操作化,因为这个概念缺乏理论系谱和脉络的支撑。新闻的属概念完全可以有更多元的理解。从报道主体、受众认知和媒介呈现等方面,可以把新闻的属概念界定为信息生产、知识型和景观呈现,这些属概念联结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社会学和现象学等一系列理论脉络,可以有力地支撑新闻学由规范性学科走向探索性科学。常识化的知识体系折射出“新闻学的贫困”,对新闻属概念的重新界定有利于全面审视新闻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激发新闻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工程设计或化学配方,在多种参数的条件上,要求画出它的最佳设计值或配方值,一般是用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运算。在判断新闻价值这个问题上,也有它的多因素,能否把上述方法移植到新闻学上来探求新闻价值?我认为有一些近似点,似可一试。 按照新闻学的常识,衡量一条新闻的价值的诸因素,一般有及时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普遍性、真实性、宣传性等等。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宣传性、吸引性和新闻的规律性这三种要素。这是因为:既然叫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规律;既然是无产阶级的新闻,就应成为党的喉舌;既然是新闻传播,就不光有传播者,还要有广大“受众”乐意接受你的传播。这样,就决定了“三要素”的不可分性和相互依存性。 一条有价值的新闻,这“三要素”非但不能分开,而且相互之间还应紧密地融为一体。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一个著名的命题中所指出的:“整体不等于局部的叠加,各个局部加起来不等于整体,整体要大于各个局部的  相似文献   

11.
报纸新闻应注重回答“Why”和“How”──分析栓新闻、冰点新闻和深度报道断想中国青年报记者毛浩新闻有六要素(五个“W”和一个“H”),这是常识,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六要素俱全,这也是常识。其中最有理由省略的是“why”(为什么)和“how”(...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勤奋的书,也是一本思考的书,智慧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业务的书,也是一本学术的书,做人的书。新闻界的朋友们出版过许多书籍,而像《记者心语》这样的书,还不多见。它不是一般的作品集,不是记者采写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著作,而是作者在实践中“理性化感悟”的集锦。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我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是同行、朋友之间在谈心。作者的许多心得,引起了我的同感,给了我不少启迪。近几年来,我反复强调重视“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闻学里有一个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规范化的例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已经为新闻界所公认了。但是在中国,现在偏有人提出关于什么是新闻的另外的定义,说:“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  相似文献   

14.
王巍 《传媒》2016,(15):59-60
“解困新闻”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新理念。2015年1月,解困新闻网络(简称SJN)对“解困新闻学”作出定义:所谓“解困新闻学”,是指媒体不满足于对社会现象的浮浅报道,而是深入新闻事件的背后,挖掘真相、分析原因,并尽可能地找到社会问题或困局的解决之道。2014年,《西雅图时报》与SNJ联手启动了“教育实验室”项目,对解困新闻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希望能够为公共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两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在认识新闻本源的过程中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之为新闻。在新闻形成与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客观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力求向受众准确地传导一个原汁原味的事实真相。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作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无论他的笔如何高明、摄影机如何高级,他都不可能将“事实真相”毫厘不差地全部反映出来,这就涉及到主题的选择问题。主题的确定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坦然地承认这一点,比起资产阶级新闻从业人员所标榜的那种“100%客观”来,我们的坦诚更接近事实。不过,在把握主  相似文献   

16.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7.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本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是由陆定一先生于1943年9月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闻学界在探讨新闻定义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或有错谬,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定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娟 《新闻知识》2003,(1):35-36,44
(一) “新闻”是新闻学及其边缘学科的基石和起点,在整个新闻学的概念体系中,它处于首要地位,因此,对其加以明确的界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是不是新闻?”或“什么是新闻?”但遗憾的是,与这种重要性形成强烈反差,关于新闻的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