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中国简版(PHI)和卡特尔16PF对江苏省某市256名教师进行调查,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中小学教师在“躯体化(19.14%)”、“抑郁(12.89%)”和焦虑(10.16%)3项因子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男女相近,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与全国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2项因子分高于常模,焦虑、疑心、脱离现实和兴奋状态4项因子分低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人格特征存在性副差异,男教师持强性和敢为性高于女教师,而女教师聪慧性和敏感性高于男教师;16PF与PHI的各亚量表呈现多项相关.结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进一步关注,人格特征总体趋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人格问题,持强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重要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教师不可缺乏良好的专业人格。深刻认识教师良好专业人格的基本内涵,调查分析影响教师专业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努力探索教师良好专业人格的维护与促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综合形成了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人格品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亿万青少年儿童,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教师只有具备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和严于律已的道德品质,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人格形象,进而形成具有号召力、鼓舞力和向心力的教师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还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评价标准滞后、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一元等问题,构建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采取多样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式,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教师评价的主体性,建立动态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略论教师人格影响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又叫个性,是个体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的惯常行为模式。教师人格则是教师个性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体现着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个体的独特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感染、暗示、启迪和导向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现实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尝试多角度分析我国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引进绩效技术的相关理论,探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构建学习型组织,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创建教师教育资源包,关注教师人格培养,建立教师人格培养机制,引进知识管理理念,创新教师教育专业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当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学术创新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及终身化。作为履行高等教育教学职贵的大学教师,只有具备全、新、高的专家型学者的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人格动机与创新态度品质、教学专长、学术研究专长、社会服务意识和技能,是一名成功教师应该具有的核心素质指标。专家型教师是高校新型教师素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刍议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倦怠由来已久,特别是当前形势下职业倦怠表现尤甚。它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的质量,而且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必须关注。职业倦怠既与个体人格和职业角色特征因素有关,又与社会和组织因素密切相关。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经和具体措施应为:社会方面改善大环境;学校方面改进管理;教师个体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焦点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对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在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教师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对于完善和推动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健康人格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和社会环境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和谐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培养"'人格健康'的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童年期是人格的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生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学对话:意义、障碍和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的理想状态.在对话中,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被消解了,教师的教育智慧被激活,学生的创新人格也得以彰显.但教育历史中的某些"惯习"却成了不少教师实践对话的障碍.怎样才能使教学由单一声音的独白走向众声喧哗的对话,这在实践上有一个生成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人格修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每一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重视自身人格修养,努力实现人格的提升,使教师人格境界从“经师”走向“能师”,从“能师”走向“人师”,实现教师人格真、善、美的统一,用自身健全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外聘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外聘教师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应关注外聘教师的心理状态,重视与外聘教师的心理契约的建立及维护。本文拟在心理契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改进外聘教师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两课”教师的人格更是搞好“两课”的基础和前提,它对大学生具有示范、感染和净化作用,也是转化、升华大学生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更是开创我国思想教育新局面的关键。时代的发展不仅凸现出“两课”教师人格的这一作用,而且提升了“两课”教师人格的要求。为此,“两课”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努力使自己成为集政治人格、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为一体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的审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前所未有的意义上提升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完善的人格是教师从教的最基本的条件。而教师的审美人格作为高层次的人格要求 ,对于完善教师的人格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对乡村教育振兴具有基础作用.针对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发展条件、发展模式的不足与困境,教育信息化的"三个课堂"应用模式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大规模低成本路径,应从规模化推进、一体化设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整合、常态化实施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施,整县推进教师培训,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与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处于“单向”流动状态。从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状出发,分析城乡教师单向流动的后果、原因及实现双向流动的有利条件,采取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对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主观条件,也需要客观环境,需要外在的刺激来激发和增强内在的动力.因此,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必然的,激励机制的完善更显得必要.而实现外在激励向内在激励的转化、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观课活动、创建学习型的校园文化、尊重教职工的感情和人格则是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师德修养并不单纯是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水平和状态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追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它也是教师学术研究、为人处事、教育教学等方面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感性显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所显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与有序体现为师生双方在心理认知上对双方的关系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彼此有认同感);在情感上能够相融(彼此在情感上接近);在行为上能够相互协调。和谐是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伦理与心理条件。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价值、树立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依法执教"、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教师自觉培育自身健全的人格等几方面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在新《纲要》的颁布及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改革的情况下实现个性化教学,其个性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紧密联系。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的类型存在相关关系,其人格特征在教学风格类型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对立法型教学风格具有预测作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对立法型和整体型教学风格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