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会意兼形声”或“形声兼会意”,“亦声”就是意兼声,是一种既不同于会意又不同于形声的特殊结构。声兼意不同于“亦声”,最好将它称之为“亦意”。  相似文献   

2.
石群霞 《学语文》2007,(1):42-42
“对文”是传统训诂学中的常用术语。所谓对文,就是指上下平行结构中的两个词,它们对应位置一致,意义相反、相对或相同、相近,词性相同及句中充当的成分相同。中学文言文中对文的例子很多,正确认识并运用对文于学习中学文言文很有帮助。处于对文位置的两词,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意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的兼词实际上应更宽泛。兼音兼义者是兼词,不兼音而兼义者亦应视为兼词,前者少而后者多。而且在虚词、实词中均有。同时,存在着不同词类、不同意义的兼词与同一词类、相同意义的兼词。这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若不作兼词解,则语意不充分,句子不通畅。如实词中的兼词“察”、“顾”、“今”、“可”、“堪”;虚词中的兼词“兹”、“是”、“斯”、“始”、“必”、“既”、“诚”、“方”、“则”、“更”等  相似文献   

4.
朱安义 《语文知识》2004,(11):17-18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只是一个字,却表示两个词,从语法功能上看,这个字兼有这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因而称为兼词。同时,这个字的读音又是这两个词的合音,一般是前一字的声母与后一字的韵母的拼合,因此又称为合音词。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称之为合音兼义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5.
同一个英语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不同的词义。我们称这些词为“兼类词”。这些兼类词中,有的单词词义差别不大。如:help,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词义都是“帮助”。而还有一些单词,有不同的词性,且词义差别也极大。这一类单词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同学在阅读考试中会出现“单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困惑。问题就出在兼类词上。现将初中课本中的这些词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连字符(hyphen)是一种连接符号,它表示两个或更多的词属于一个整体。现在对连字符的使用或多或少处于一种不明确状态。不同的词典、不同的作品中的同一个词内部,有的两个单词分开书写,有的用连字符,有的则不用,常常令人们莫衷一是,颇感头痛。就拿“头痛”一词来说,其英语拼写就有 head ache,head-ache 和 headache 三种。“校舍”的英语拼写也能见到三种形式:school house,school-house 和 schoolhouse.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结构同义词的特点之一是,把两个同义成分联结成一对而形成复合词。在研究关于这类现象的汉语语言学著作中,当讲述这一问题时,通常是与词汇同义词构词方法问题相联系的。王力先生将这种把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成分联结起来的语言现象称为“意复”。这是一种古老的构词方法,如“讨论”、“土地”、“替老”、“修饰”等。在用汉语翻译外语单词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如“社会理由行为攻击王力先生将这种汉语的特征解释为思维的反复。大家知道,汉语不属于那种词级非常发达的语言。在俄语里,语义色彩和新义的表达是借助于词组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著作中有“兼词”说,最有代表性的兼词是“焉”。对“兼词”内涵的界说和外延的圈定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兼词”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有的认为“兼词”是合音词,有的认为“兼词”是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列举各种说法的同时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理论观点出发,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外来词的六种常见形式-音译词,音译词,音译加意译词,意意兼译词,仿译词,借形词,并探讨了汉语中外来词的意义,特点与成因。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词汇浩大繁难,学习掌握十分困难。学习一点构词学知识,对我们迅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会有很大帮助。谈到构词,人们往往会想到“派生”构词法,即在单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词缀,“合成”构词法,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加到一起。这种以单词为出发点的构词方法与本文要论及的以词根为出发点的构词法是两码事。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词根的概念。所谓词根就是单词的核心部分。从意义上看,它包含着单词的基本意义,是同族词中涵义相连的内在线索;从形式上看,它是同族词中可以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思维形式的表现,它既要求准确无误,又强调严密的逻辑性。在小学数学中重视和强化“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一、边“看”边“说”的训练 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从“看”中注重说数学语言、用完整话回答问题的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性。以看物说话、看图说意、看图说题、看实物演示说算理、看式说题、看线段图说数量关系等形式,要求学生说一句话,说三句话,说一组话。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  相似文献   

13.
一、比较记忆法。把同义词或形似词放在一起,加以区别、说明来掌握单词的方法。记忆的过程是一组组、一对对单词同时记忆。这种记忆方法在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还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能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楚地区别开。例如,同义词across和through均表示“穿过”,但across表示“横穿”、“横过”、“横渡”、“横跨”的意思,而through表示“贯通”、“直穿”、“透过”、“穿过”;quite(非常、十分)和quiet(安静的)是两个形似词,拼写很相似,但意思却完全不同;shirt和skirt也是形似词,shirt指的是“男式衬衫”,而skirt的意…  相似文献   

14.
话形式动词和形式化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式动词在庞大的现代汉语动词家族里,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加以”(其单音形式为“加”)。它的有无不增减语义,不影响句子的基本内容。请看下面例句: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加以”(“加”)本身虽为动词却不表示实际动作,只是赋予其后的动词以某种动作,使处于静态的动同转为动态。它真正的语义和行为动作取决于其后的动词,它只有动词的形式而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加以”这个词是这样表述的:“动同,表示对某一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加以’是形式动词,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后面的动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里,“又”为副词,多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或情况重复出现,在句中标记了一个对比焦点。根据“又”出现的句法环境,可以将“又”后的语言成分P大致分为三类:(1)P1,只有“又不P1(了)”一种形式;(2)P2,包括“又不P2”、“又没(有)P2”和“又P2”三种形式;(3)P3,只有“又P3”一种形式。进入“又”字句,P要求具备如下特点:(1)P是受人们关注的方面;(2)P是有界性或有界化成分。这都使“又”字句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从词性角度看,《世说新语》重言词有形容词、副词和名词,其中形容词占多数;从形式上看,重言词有AA式和AABB式两种形式,其中AA式重言词又有叠字和叠词两种;这些重言词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和主语;少数重言词还具有比喻和双关两种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类功能与句法成分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谓词能直接充当宾语,包括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但“有”的谓词宾语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否认谓词能直接充当“有”的宾语会带来诸多矛盾.兼类词应当在同类词中占少数。  相似文献   

18.
“亦声”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一种特殊会意字的术语。意指字的某一构件既表意又表音。许慎《说文解字·女部》:“娶,取妇也,从女取,取亦声”。“取”字既是“娶”的意符,又是“娶”的声符,也就是说“娶”是“会意形声”字。这些字可以说身兼两种造字法,而人们  相似文献   

19.
说“靦覥”     
“靦觍”(mian tian)是个表示害羞的联绵词,又可写做“靦腆”或“腼腆”。作为联绵词,一般都具有两个特点,也可称为联绵词的两个共性:一是两字联缀成义,分开无意义;一是一词同音见义,书写多异文。但这个联绵词说来有点特殊,它既有一般联绵词的共性,又有它自己的个性。说共性,是因为它有上述三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一、游戏性作业游戏是理解和实践语言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复习,快乐复习,符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如笔者在五年级学生复习代词的主格、宾格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时,教学生制作cards,并分别在cards上写上除本身外的另外两种名称,如图1,然后让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playcards,看谁说得又对又快。又如让学生在课后小组默写单词词组时,可设计九宫格(图2)进行默写,只要横里、竖里、斜里三个词都对,就算一次胜利,使学生在紧张而充满挑战和兴趣的游戏中复习巩固单词、词组。另外根据学生平时喜欢玩的“夺第一”游戏,我将一个单元的单词和句型设计成一张图纸,让学生分组采用掷骰子的方法,在游戏中进行词句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