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西部商报》报道的“为了教育学生节俭,老教师拣起垃圾桶里半个弃饼当众咽下”的事件,在网络广为转发,许多人留言表示震撼、感动和敬佩。好久没有听到这种发乎真情、率性而为的教育故事了。且不论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妥当,就如当年马卡连柯那令顽劣猛醒的“三巴掌”——做也做了,错就错了, 可是教育效果却出奇的好,至今令人咀嚼回味。感动我们的不是“咽下弃饼”或“三巴掌” (体罚行为今天更为法律所不允许)的具体行为,而是涌动在教育者内心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但是,我并不就此认为这位老教师的行为值得提倡。读了这个故事,感动之余,内心总有难以妥帖、平复之憾,在此提出以下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3.
"弃考"是高等教育界的新生现象.它的出现对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弃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源减少.高职院校应直面冲击,通过制定"回笼教育"方案、提升质量应对"弃考"引发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的真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行为的目标和准则.然而在教给学生"求真学真"的同时,某些教师的教学行为却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的,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文章提出将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的基本模型做了初步的描绘,提出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五边形模型.  相似文献   

7.
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过样一件事.针对班级中不交作业、迟到、不做值日等问题,学生们自己提出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妙招":没写完作业的早上来时在走廊里扒在墙上写;迟到的罚站一天,就再也不会迟到了;不做值日的罚做一个周或一个月等等.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没有人对这种做法提出什么异议,相反,大家都认为自己就是因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处罚而改掉不良习惯的,所以,一致认为这是可行的.有的学生还口头保证:如果以后做不到什么什么,就甘愿接受任何处罚,决无怨言.看来,学生对这种处罚方式具有较大的认同感,认为这就是教育,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老师处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在惊诧于学生的"自罚"的同时,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引入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两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认识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个课程标准在对"行为动词"进行界定或说明时,列举的"行为动词"并非纯属行为动词.这些非行为动词的真正类别主要是心理动词,其次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第三是能愿动词.为了维护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的权威性,增强可操作性,界定和说明需要做如下修正:(1)删除课程标准中所列的非行为动词;(2)删掉"行为动词"中的"行为"二字;(3)不界定、不说明课程标准中的动词.  相似文献   

11.
一、行为教育的系列研究势在必行行为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前在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身上.还存在着想的和说;说的和做;课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面前;老师在和不在;校内和校外;无人在和有人在不一样.这六个"不一样"的存在,说明了小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但却做不到.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德育研究中,对如何训练行为探讨得很少.教学观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从师生关系和谐化、"三位一体"社会化、思想政治中国化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研,研究的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这样的教研才是一种有效的教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笔者所见在某些幼儿园,本应非常注重实效性的教研,却似乎变成了一种"花架子"活动.教研的这种"花架子"现象,具体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责任感.本文根据职业类学校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尝试以责任感为核心,培养学生做"三种人"的德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学手段的变革引起了教学模式的转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的"三角"教学模式已占据了军事教育的主导地位.本文主要论述军事教育"三角"教学模式的特征以及我们所做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共性多,研究个性不够"是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病,也是学校心理教育需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心理学家把"个性"这个概念和"人格"视做同一语,并强调:性格是人格(个性)的基础和核心,个性的教育也就是人格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性格决定着人的生活和命运.民间谚语说得好:"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习惯;有什么习惯就有什么性格;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爱的行为"教育模式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习惯上存在不少问题,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应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立"爱的行为"教育模式,明确"爱的行为"教育模式的内涵,将它运用到整个教育过程,并调动一切教育因素,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引导学生滋生对人和事物的一种爱,在爱中得到自我教化,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不少中国人有一个坏习惯,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往往用巴掌对待孩子,甚至当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后!也要用巴掌在孩子身上出气。这种行为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幼小心灵。西方人似乎很少打孩子,难道他们的孩子就不淘气,不捣乱,不气人吗?一个名叫加斯汀的三岁小男孩!正陶醉于他用棍子刮汽车的声音,一住手,加斯汀!“他父亲大声叫道,而孩子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刮车子……当我们遇到此情此景,火气上来了!打孩子屁股似乎成了推一的选择。实际上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替代巴掌。首先!确信你的孩子明白你希望他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19.
让"刺头"担任班干的"招安"现象,体现了教育的宽容,颇受追捧,但却值得深入探讨.从教师"招安"后进生的原因看,既有改造后进生个性的高尚目的,也有教育环境不够宽松的无奈选择,更有学校追求升学率的现实要求.这种做法有着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仅破坏了规则和制度,而且不利于被"招安"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招安"现象反映了教育行为中的惩罚缺位、盲目赏识,也反映了对教育效果的认识过于理想化.  相似文献   

20.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