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端文学"透射出明显的死亡意识,原因在于作者心路历程中太多的死亡体验、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体悟以及佛禅生死观念的影响.但"川端文学"中的死亡不单是一种世俗的悲惧感情,还是一种主动悲苦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不灭的宇宙精神,所以,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是恐惧悲哀的,又是美奂美仑的.  相似文献   

2.
《山音》不仅在文章结构上堪称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还把婚外情的主题升华到艺术的高度,加上精炼的行文技巧,被誉为是一部"充满《源氏物语》般传统气息"的文学作品。本文将以川端康成杰作之一的《山音》为中心,探析其作品中的虚无感与物哀美。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1899—1972)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也是第一个摘取这一世界文学桂冠的日本作家。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开辟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相结合的道路,创造出具有日本美和民族个性的作品,从而使川端文学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瑞典文学院称他“不仅属于日本文坛,同时也属于世界文坛”。  相似文献   

4.
川 端康成虽然不是美学家 ,但他却是一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追求美、执着地展示美的作家。当我们走入川端的文学世界 ,就会感到美的韵味、美的情调、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仿佛春风一般扑面而来。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不灭的美》、《日本文学之美》、《日本美之展示》等一组富有美学意蕴的文章中 ,通过剖析日本古典物语名著和歌俳句 ,深入探索日本民族的艺术观和日本文学之特征 ,行文中透视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十分欣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关于“民族的义务”发表的见解 ,他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引用了泰戈…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文本阅读着手,分析论证了川端康成小说作品艺术上具有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悲哀美、虚幻美、颓废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的创作一直着力于日本人感受自然、崇尚自然的精神实质,即使面对战后人心涣散、人性扭曲的日本,他也将这一精神实质延续下来,希望战后的日本回归人类生命原初阶段大自然与人类融为一体的和谐。他将战后已经"死去"的日本描绘的自救之路即重获感悟自然的能力,在人生与人情方面达到与自然的谐和统一,恢复人类本来的面目和生命原初的自信,摆脱战争带来的心理的创伤。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笔下的波子,反映出他战后的女性意识:张扬女性魅力,赞扬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积极对自我价值进行审视和重新体认,强烈批判男权制度及其卫道士,揭露在战后无法勇敢承担爱情责任的男性。川端康成对波子等女性爱情命运的把玩与对比,形成他女性意识的矛盾之处,也是其独特之处。论文主要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结合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对波子爱情命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川端康成战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整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具有个性化,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出来了不同的角度和内涵。本文通过具体的对川端康成作品《千只鹤》中女性形象之美的剖析,进一步阐释了《千只鹤》的独特魅力与女性角度的审美途径。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的作品大都以虚幻、哀愁和颓废为基调,折射出空虚的审美心理,创造出空灵的艺术境界,展示出纯真的感伤美,悲哀的虚无美,颓废的终极美,使作品充溢着悲伤与优美的意境,冷艳与凄美的旋律。  相似文献   

10.
《雪国》这部中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禅宗虚无观影响下创作的出色之作,通篇呈现出一种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本文从镜中虚象之美、生死轮回中的涅磐之美和万物归一的禅宗境界之美三个方面来探究《雪国》传达出的禅宗境界的虚无之美这一审美特征,从审美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世界美学史上公认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提出"美是生活"的新定义,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的垄断地位,开始书写唯物主义的新篇章。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生活"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则是其"美是生活"定义的具体应用。本文详细地从他的两个具体应用——"再现生活"和"说明生活"展开论述,更直观地挖掘出其美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教学方法以"产婆术"著称。以柏拉图《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原始文献——"构造一个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两倍的正方形"为案例,论述苏格拉底"产婆术"在现代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是从人的内心表现出来的,是无声的、不可言语的。多年来,稚美幼儿园牢固树立"释放天性,求真育美"的教育理念,确立了以教科研为龙头、以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为课程特色的发展思路。在基于调查——学习——研究——实践——困惑——研讨——提升的研究模式中不断深入探索,锻造了一批热爱美术教育研究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先秦哲学,对死亡问题予以直面且从理论高度进行论述的,道家的庄子是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个。庄子以"道"、"气"为理论手段建构了他独特的死亡观——人的生、死是气聚散的表现,死是对"道"的回归。这种"气化论"死亡观,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起到淡化死亡恐惧的作用,而且对生死的形式上探讨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庄子的死亡观看似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实则其产生却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作家。他的创作既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在题材内容﹑表现技巧方面也受到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影响。在受到外国作家影响的同时,莫言成功地在作品中将本民族的文化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三次去雪国的岛村,先后遇到了驹子、叶子、行男之后,四个人的命运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驹子和叶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作者审美观念。驹子代表的是一种现实的美,叶子代表的是一种虚幻的美。对这两位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冀读者能更直观地领略到川端笔下女性的不同美。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突破小说建构常规模式,通过背景象喻、形象隐喻、审美观照体现出与日本民族精神融汇一体的禅境、禅理、禅美.解构此文本的关键是紧随岛村的直观体验,悬置驹子,扩析“瞬间美丽”的叶子.  相似文献   

18.
袁鼎生的审美生态观是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中比较成熟、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他的生态美学之路可以分为自然之路、历史之路和现实之路。他以生态审美场为元范畴,提出"美在整生"的崭新命题,将系统生成、系统生存、系统生长的"整生"作为审美的本质和本原,建立了立体旋升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网络辩证法,指出美的理想在于绿色艺术人生的、实现审美的生态自由的美生王国。  相似文献   

19.
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为读者提供幽深绵渺的审美空间的同时,又能诱发特定的审美心理。在唐诗的英译方面,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曾提出"三美"理论——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美的再现。本文主要对英译《春江花月夜》进行"三美"赏析,进而更好地将"三美"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20.
纪伯伦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性和深刻的哲理。从他的生命哲学流程主流——爱与美、生命哲学流程的回落——恨与爱、生命哲学流程的扬起——“博爱”的循环过程中,可以窥视其散文诗的价值所在和他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的伟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