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徐桂芳 《青海教育》2008,(11):53-53
学习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不会学习的迁移就容易思维定势,多走弯路,或走进死胡同。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消极迁移”或“负迁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避免知识负迁移的消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先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某些知识和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于新的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影响。可以促进以后学习的称之为“正迁移”,妨碍或干扰以后学习的称之为“负迁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如何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上不断产生“正迁移”。尽量避免或减少出现“负迁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迁移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之为“正迁移”,反之,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则称之为“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迁移规律,能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而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称之为正迁移;是消极的、是干扰、抑制作用的,称之为负迁移。由于各种知识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要素。迁移是不同程度存在的。在学习活动中,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越高.教学效果也就越好。教学实践证明。研究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消除负迁移的干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迁移现象,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 迁移”对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会阻碍英语学习。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涉及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层面,值得在英语教学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成人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彩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66-68,77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迁移现象,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正迁移现象,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是负迁移现象。具有母语基础的成人外语学习者,在习得外语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母语的迁移,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用学习母语的经验和已学得的知识去比较和判断英语的学习,学习英语的一个音、词或句子、自然总是联想到汉语的音、词与句子,用汉语替换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成人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问题,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迁移概述在心理学中,“迁移”也称为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具体讲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在语言学中,“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迁移的概念。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学习也会对以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在技能学习中均会发生。人们通常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影响又分为积极的影响———“正迁移”和消极的影响———“负迁移”。二、英语教学中的负迁移现象。谈到英语,许多学生大感头痛,教师也为英语教学“吃力不讨好”而烦恼。很多有亲身体会的人都…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负迁移”的产生及对策姚春生,曾护荣学生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难点、错误和问题,不少是回为“负迁移”规律在起作用。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负迁移”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因名称类似或相同而形成。有些概念的名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数学...  相似文献   

11.
吴巍莹 《幼儿教育》2004,(12):24-25
现代心理学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为迁移而教”。为什么要为“迁移而教”呢?心理学家认为其目的就是要让学习为“迁移而学”“学以致用”,也即学习应用相关的先在经验或既有经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在不断应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先在经验一次次地与新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这样,学习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也使先在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当先在经验发生变化时.学习的迁移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上把已有经验对新课题的影响叫做“迁移”。如果已有的经验能促进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又叫“助长性迁移”或“熟练迁移”);相反,如果已有的经验阻挠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是负迁移(又叫“抑制性迁移”或“熟练干扰”).迁移在学习新知、运用新知的过程中作用很大。正迁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负迁移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克服熟练干扰呢?一、吃透“两头”,弄清迁移成因。迁移的形成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习对象(主要是教材知识)内部的共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可能发生的某种影响。迁移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广义知识分类的前提下,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迁移给予理论分析与实践透视。一、广义知识的迁移分类当代心理学家大多同意认知领域的知识分两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前者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  相似文献   

14.
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迁移”过程中,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是学习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名法结构、思维方式和化习俗等方面的引起的。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消除母语的“负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后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通俗地说,所谓学习迁移,就是“学以致用”。我国古人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可见迁移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汉语知识的迁移(辨析形声字、纠正错别字)在教学中,讲形声字时,我不仅给学生讲清形声字的组合方式,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辨析形声字的…  相似文献   

16.
开篇提出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迁移”围绕论点,首先从知识的系统性,教材的有序性,从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训练方式选择上出发,论述了强化认知前提,促进顺向迁移;针对后继学习也可能会对先前学习产生某种影响,论述了加强新知内化,巧用逆向迁移,最后论述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预见,力戒“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作用”的负迁移,让正迁移在教学中的运用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对以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迁移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潜移默化”都说明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这种迁移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的。模仿对象为我所用,赋予自己的特点和新意,即“师古而不泥古”、“学古而能变化”。创造性模仿有时超过了模仿的对象,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有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子,可以说是模仿,但是果戈理写的是“失意狂”,而鲁迅则写活了一个“迫害狂”,这就具有了…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过去的经验 ,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每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 ,都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与先前所学的知识、技能相联系 ,而后继的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对以前的学习结果施加某些影响。因此 ,心理学家提出“迁移”这一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时 ,称为“积极迁移”或“正迁移” ;反之 ,则称“消极迁移”或“负迁移”。本文举例说明化学学习中的迁移策略。一、重视概括学习 ,揭示迁移要素关于迁移过程的实现 ,贾德 (C .H .Judd)在本世纪初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 ,…  相似文献   

19.
“迁移”,心理学上是指已有经验对新课题的影响。如果已有经验能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谓之正迁移(又叫“助长性迁移”或“熟练迁移”);相反,如果已有经验妨碍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则谓之负迁移(又叫“抑制性迁移”或“熟练干扰”)。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迁移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中的作用。正迁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学习数学有助于学习物理、学习化学。负迁移则严重妨碍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如学生掌握了汉语语法后,在学习英语语法初期,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在实验课题《现代化小学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中,开展了工具学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该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重要依据,研究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机制,重视创设条件让学生成为“建构者”,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我发展,形成了激疑、探究、建构和迁移四个策略。“激疑”指的是创设环境或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并整合成课堂教学目标。“探究”指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它更多的是一个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建构”主要指的是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迁移”是指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或学习能力的应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