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9,(7):16-24
依照社会文化的体裁规定,新闻文本只要不被证伪,就可被视为真实的,因此,新闻求真问题,就可以从新闻生产视角关注"新闻如何为真"转变为在新闻收受视野下探讨"新闻何以为假"。通过观察假新闻何以为"假",一来可以反推出新闻如何为真的行为路径,进而为新闻求真实践提供一些可行的操作建议;二来,也便于我们从新闻收受视角认知符合论、融贯论与社群真知论三种求真路径之于新闻证伪的作用机理。基于对《新闻记者》"年度十大假新闻"(2008-2018)何以为"假"的原因分析,本文发现:文本不融贯,是新闻被质疑为假的基本线索;社群不认同,是新闻被证明为假的重要依据;事实不符合,则是新闻被判定为假的结果体现。  相似文献   

2.
应该拜托谁?     
这年头假字号的东西似乎很走运,如假烟假酒,假药假钞,假种子假文凭,等等等等,简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闹得人提心吊胆,紧张兮兮。近来又爆出了电视上假唱、假笔的“内幕新闻”,引起嘘声一片。据说在《欢乐总动员》中,就有一个“暖场导演”专司“造笑”之职,负责指挥一拔子“现场观众”在他认为需要的时候大笑或小笑,并强调“节目好笑不好笑”,就全拜托在座各位了。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的电视里也有假的东西了。现在回头想想,灌进假笑的还不止《欢乐总动员》一家,如《欢乐家庭》里假笑的历史就还要悠久得多。电…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报告文学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它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边缘性文体,是新闻与文学聪明漂亮的“混血儿”。它的新闻性就要以真见长,以真服人,以真取胜。长期以来报告文学已经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一种信誉和默契,只要一看标有“报告文学”字样的作品,就相信它反映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是经得住事实的核对和检验。如果在真实材料中塞进虚假的东西,那么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把假的东西塞进真的里  相似文献   

4.
要让新闻实起来,千万不能忽视“真实”二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的反面是假,实的反面是虚。客观地讲,当前社会上也包括部队官兵,对一些媒体的新闻真实性不是很满意,认为虚的东西和假的东西比较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耳闻目睹和工作实践,谈谈作为一名编辑在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祝东江 《传媒》2018,(6):52-53
2005年创办于美国的《赫芬顿邮报》,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报纸",以聚合新闻和政治博客见长.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闻网站,设有10多个新闻板块和60多个垂直网站,并在英国、日本、印度等10多个国家设有地方版.2010年,《赫芬顿邮报》仅用5年就创造了年营收额3000万美元的佳绩,一跃成为美国本土第八大新闻网站.2012年,《赫芬顿邮报》开始进行商业运营,并荣获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2016年,《赫芬顿邮报》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之一.互联网生态、网络运营思维和模式的合理运用,是缔造《赫芬顿邮报》"传奇"的核心力量,但如果其没有高质量的内容作支撑,一切也将成为"泡影".而《赫芬顿邮报》的内容运营既不同于传统媒体,又有别于网络媒体,移动社交、高效聚合、开放生产和评论反馈是其内容运营的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6.
要让新闻实起来,千万不能忽视“真实”二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的反面是假,实的反面是虚。客观地讲,当前社会上也包括部队官兵,对一些媒体的新闻真实性不是很满意,认为虚的东西和假的东西比较多。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耳闻目睹和工作实践,谈谈作为一名编辑在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0年第七期发表的《宗道一:传记文坛的“黑马”》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期发表作者的《真“假”杨公素》,叙述了作者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终于破解真“假”杨公素之谜的故事。宗先生广泛收集资料、厚积薄发、一丝不苟的采写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精神,很值得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点选粹     
新闻标题要实咸宁日报社杜先龙认为:做实新闻标题是打动和吸引读者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标出数字。善用数字,是力避“空”的好方法。消息《(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原载1999年2月27 日《长江日报》),初看起来,并无惊人之笔,但“7000多人”在“溃口”和“淹出”两个动词的烘托下,却显得很有分量, 令人感到沉甸甸的。它生动、准确、深刻地反映出我们某些干部的浮夸作风之恶。二、标出事件。善于把非事件性新闻“化”成事件性新闻标题,往往就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触其物。消息《省城专家好  相似文献   

9.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找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相似文献   

10.
出于新闻职业习惯,看报刊喜欢挑毛病、找岔子,然后翻词典、查资料,妄评一番。我自诩这是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手段。这不,读《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的文章《新闻写作中的“虚”与“实”》,又挑出毛病了。该文引用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  相似文献   

11.
“有偿新闻”现象又有所回潮,这值得认真对待。“有偿新闻”的危害之大,在于它会从根本上动摇新闻的生命。新闻的力量就在于它是客观的、公正的、真实的。如果可以拿金钱就能炮制出冒牌的新闻,那还有什么容现、公正、真实可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让这种“有偿新闻”存在下去,就会产生“一粒老鼠屎败坏一锅粥”的效应,使人们由将信将疑,进而至不再相信新闻了——虽然真正的“有偿新闻”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以攻其一点(“有偿新闻”)不及其余(还有许多是真正的新闻)的态度对待新闻者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概是按照夺金牌总数第二位的目标遣派记者的吧,要不,何以派向第十一届亚运会的记者人数仅次于东道主,而遥居所有来中国大陆的境外记者人数之上呢?据本届亚运会开赛之后的一个统计资料表明,截至9月30日晚,在册的境外记者是2410名,代表了五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日本记者人数为最多,达659人,超过了日本体育代表团的人数,这还不包括影视记者。就整个记者分布来看,无论在影视广播领域抑或是摄影、文字方面,日本记者都占绝对优势,而且到会也最早。就日本国内来说,《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五大报自不必说,共同社、时事社、NHK也是“不请自来”的,甚至一些地方报纸、县级(相当于我国的省报)报纸也都来了,比如《北海道新闻》、《岩手日报》、《熊本新闻》等等,是从北到南部有特派记者到会。在几乎所有的比赛场馆,都可以见到日本新闻机构包租的工作台,而一些日本的强项及有重大比赛项目的场馆,则占租了更多的位置,摄像席、广播评论员席、文字记者观察席,几乎可以与东道主的新闻机构分庭抗礼了。在亚运会主新闻中心,所有三层记者工作间,都有日本的新闻机构包租的工作间,其驻会的新闻机构之多,占租的地盘之大,已超过了东道主,充分显示了其人多势众,争居第一的雄心。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新闻采编编辑部: 首先感谢对拙文《发散思维与精品新闻》、《把专栏办成精品一族》的厚爱得以在《新闻采编》露脸。 文章在自己喜爱的刊物上发表,我是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6年来我始终如一订贵刊学习,用以指导新闻实残及理论研究,真所谓厚积薄发,1990至1995年未敢向贵刊投稿,去年底,试着把这些年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新闻的起源与发展社会新闻是新闻的“鼻祖”,自人类有原始的新闻活动以后,便有了原始的社会新闻.据考证,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社会新闻,是唐代尉迟枢所撰写的《南楚新闻》①,之后,宋代的小报上已有社会新闻.到了近代,报纸上的社会新闻逐渐多起来.较早刊登社会新闻的是1815年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刊登过《忤逆子改悔孝顺》、《不忠受刑》、《官司受贿之报》等.在近代商业报纸上,社会新闻往往占据报纸50%的篇幅,其中灾祸新闻自然是重要组成部分.1872年在沪创刊的民营报纸《申报》,就很重视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刊登.  相似文献   

15.
杨皓 《记者摇篮》2007,(8):103-104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新闻"或者"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技术传播的、多符号的、报道正在变动和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传播。"(《中国电视新闻学》方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这一论  相似文献   

16.
6月2日的《新闻出版报》头版有一则小消息,说在西安的某一新闻发布会上,一假记者因冒名领走多份会议纪念品被随后来领纪念品的真记者识破,然后被公安部门带走。 假记者被捉当然令人高兴,可高兴过后却生出了一些感慨。 感慨一:假记者所为何来?不就为礼品和款待嘛?札品的份量足以让人以身试法,可见真记者也不是“吃素的”。 感慨二:但愿真记者是为采写新闻而去的,礼品只能算顺便得到的“好处”吧!可笔者偶然的一次见闻是:某网络公司欲主办一次会议,在其媒介公关策划方案中,把所请记者的支出列为专项预算,招待费多少元,红包(现金)多少元,几百名记者平均每人支出近千元。策划者说,这是按“行规”办事,按“行情”给钱,否则那些“爷们”不会来的。笔者实在不明白:那“行规”是谁订的?“行情”的涨跌又以何为据?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名字叫"李鬼",虽然也是假氏家族中的一员,但我可不象假烟、假酒、假药、假币那样精于包装藏头缩尾,更不象电视片《水浒》中的假李逵那样被真李逵砍了脑壳.我的外表"朴实无华",看上去与"真李逵"一般无二.  相似文献   

18.
去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条"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办事,判处强奸、投机倒把犯毛晓洪七年徒刑"的新闻(附后).这篇新闻的前半部,即导语和第一、二段,不过三百来字,就把法院判处一名老刑事犯的人、地、时、事讲清楚了,干净利落,可以算是一条独立的新闻了.但是记者不惜笔墨,接下来又加上一段"记者获悉"的背景材料,补充了毛犯犯罪过程和堕落史.为什么一条完整的新闻,又来画蛇添足呢?仔细一想,很有道理.这不是"蛇足",而是"龙晴".因为这样一加,一条普通的刑事新闻就变成批评新闻了,分量重得多.从加了这段材料的整篇新闻来看,制裁一个刑事犯并不是新闻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批评那些同案件有关的人和事.作为新闻来讲,五要素不可缺一,人名必须交代清楚,但由于种种原因,所以用了大量"有人"字眼,这是记者采用的"批评艺术"处理.它提示我们:为什么毛  相似文献   

19.
在与虚假新闻报道相关的讨论中,一种常见的论调是:虽然这则新闻是假的,但它反映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真问题.“上海女孩因年夜饭太差与江西男友分手”被证实是假新闻后,还是有人坚称它反映了城乡差距悬殊、“凤凰男”结婚难的“真问题”;媒体调查发现“北京某学区房单价46万元”纯属子虚乌有,但依旧有人坚持认为这则假新闻广为流传背后的天价学区房问题、教育资源不均等“真问题”仍值得关注. 这种论调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实际上却站不住脚.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应该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真正严谨的逻辑推理也应以分析新闻事实为起点.如果新闻事实被证伪、被辟谣了,与之相关的评论就成了“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读杂书记     
新闻是一门学问,记应该是个学问家。做学问的人就必须看书,而记看的书则更应该是上自天,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特点是多而杂。在各新闻单位,要求记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提倡了多年。这篇读书笔记,是众多《解放军报》记读书笔记中的佼佼,反映出作真读了书,真动了脑筋思考,很值得一读。本刊下期还将选登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