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孩子在入学前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几年来我们重视教幼儿掌握空间概念,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了解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注意教学的顺序性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将空间概念的教学内容大致分配如下:小班认识大小、长短、上下、前后;中班比较粗细、厚薄、高矮;大班以自身为标准,区别左右,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远近、厚薄等。  相似文献   

2.
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了运用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矮、宽窄等,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排序,但也有少数幼儿由于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另外,对粗细、长短、高矮、宽窄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幼儿在用目测区别比较时,常常判断失误,因此,幼儿需要学会除目测以外的其它自然测量方法,以便对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不太明显的物体进行正确分类和排序。内容和要求1、幼儿学会正确使用两种以上简单的自然测量方法来测量物体。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对3~5种物体进行比较排序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相似文献   

3.
一、情况分析我班大多数小朋友已掌握了10以内物体的点数,并能准确地说出总数。几个数学能力较强的幼儿还能目测5以内数群,只有几个幼儿点数时速度较慢,有时还会说错总数。另外,大部分幼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初步建构起一一对应的观念,学会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据此我在安排“是不是一样多”数的守恒教材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大部分幼儿学习不受物体大小及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8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2.能力弱的幼儿至少学会不受物体的大小影响来比较5以内的两组物体(同类)是否一样多。  相似文献   

4.
物体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特征,这些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叫做量。教大班幼儿认识童的特征,主要是让幼儿懂得量的相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推理能力及学习简单的测量技能。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幼儿从类似的、多种的经验中概括地认识各种量。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开始萌芽,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还是借助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的。为此,我们在浙江幼师附幼和杭师院附幼两个大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量。经过实验,初步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幼儿园老师讨论验证。一、教幼儿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学习初步的测量技能。  相似文献   

5.
认识长短、粗细、高矮的教学较枯燥,而且一般要上三个课时。我尝试着在一节课中让幼儿掌握这些知识。一、先展现图片(画面上远处有平行的高矮不同的两幢楼房,高矮粗细不同的几棵树、电线杆、电线、花草及草地边两个高矮不同、手举小旗的孩子等內容。)请幼儿仔细观察图上有些什么?说说那些东西长?那些东西短?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什么高?什么矮?要求幼儿将每两样东西作比较。小朋  相似文献   

6.
中班序数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训练儿童思维的一项教学任务。序数教学是在充分掌握基数的实际意义和空间、方位、时间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中班孩子对于基数概念的发展早于序数概念的发展。因此,孩子在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自然数后,序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序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孩子掌握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物体排列次序通常有如下几种: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从下往上数;按时间先后数。当孩子掌握了简单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以后,再帮助孩子掌握比较复杂一些的排列次序。比如:按大小、高矮、远近等为排列次序。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孩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益智游戏区是通过幼儿的摆弄、操作、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感觉,调动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物体的形状,识别物体的颜色,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等,让幼儿在不断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启迪智慧的区域,教师应投放能激发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引导性的游戏材料,并善于发现幼儿的自发学习,同时给予有效的支持。益智区的材料要遵循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与目标实施有效投放。一、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与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琴 《幼儿教育》2013,(16):24-25
一、活动背景排序包括连续量(如大小、长短、粗细、高矮等)的排序和不连续量(即数量)的排序。幼儿对"数"的理解是通过对"量"的理解来实现的,其中连续量的排序活动可以为"数"的比较和排序规则的感知奠定经验基础。在"通向数学"课程中班上学期的"做排箫——按长短排序"活动中,幼儿要给一组材料(即"排箫  相似文献   

9.
集中精力与时间,以多种方式与途径进行某一方面学习,给幼儿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曾经对小班幼儿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幼儿来说,升入中班又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为使幼儿顺利地接受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我们开展了“我是中班小朋友”的主题活动。一、主题的提出本主题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中班幼儿三方面的能力为重点,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为动力,从情感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以实现《纲要》对中班幼儿的要求。根据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了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们尝试通过看、议、说、做等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引导幼儿了解特殊电话号码的作用,掌握特殊电话号码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阶段幼儿学习丛书·轻松数学》共有4册。在每一册中,小读者都有一个可以轻松完成的目标。比如,在第一册里,孩子可以通过画直线和曲线,掌握与大小、长短、高矮、数量、图形等有关的数学基本概念;利用手指和许多有趣的图案,反复练习数数和数量的相关关系。通过游戏与学习,到第四册时,孩子已经可以顺利地进入100的数数和认数,掌握其数的名称和顺序、大小和概念。如果孩子对这些也已经全部掌握,就可以学习加减法了。《分阶段幼儿学习丛书·流利英语》也分为4册。孩子可以从最初的涂色、贴贴纸、找路线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始,反复…  相似文献   

12.
李萍  李霞 《山东教育》2004,(9):29-29
设计思想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物体从高处落下来的情景,这些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形式落下并呈现出不同的现象。中班幼儿对科学探索已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欲望,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引导他们去尝试、去探究。  相似文献   

13.
活动要求: 1.使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懂得长和短、粗和细、高和矮都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2.培养幼儿迅速分类、排序的能力。活动准备: 1.不同长短、颜色的竹片3根;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纸筒3个;高矮不同的教具树两棵,粗细、高矮、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瓶子3个。2.每个幼儿一袋操作材料,内装长短不同的纸条4根、粗细不同的小棒4根、高矮不同的剪纸花瓶4个。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餐具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在我们宝山区无一所幼儿园在中班教孩子使用筷子的,大班虽有,但也只是教师硬性规定的。由于没有规范的教材,教师感到很难教。也有的教师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用的,不必专门教,以致中班幼儿在家里随意自由模仿家长的握筷姿势,在幼儿园也没有严格正确的要求,造成握、用筷子的各种错误(有一中班幼儿使用筷子的错误率竟达90%以上)。孩子们带着这一行为缺陷步入少年,踏进青年,跨入成年,最终陪伴一生。为此,我们对中班幼儿学习使用筷子作了专门的研究和改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美术活动《小树叶》是选材于《米罗可儿》——中班下学期,在中班这个年龄段开展时,幼儿的作品呈现过于单一,特别是线条,很少幼儿能利用刮蜡画的特性,如刮出点、线、面等来展示叶脉的粗细,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能否借用媒体的手段重新设计本次活动。于是,我们开始实践,完善教学手段,采用数字化学习的方式;改变年龄段,把它定位在大班下学期,尝试在幼儿对线条认知更丰富、用笔更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小班幼儿进行比较物体量的教学,是幼儿计数前的准备,是形成幼儿数概念的基础之一。量的比较,有连续量的比较和不连续量的比较。幼儿对量的比较,分为数前比较和用数进行比较两个阶段。数前比较物体的量,在三岁左右进行。三岁左右的幼儿,一般能听懂大小、长短等词意,能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他们通过连续量的比较活动,可以感知同类物之间量的相对差异,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为排序打基础。三岁左右的幼儿,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是模糊的。他们通过不连续量的比较活  相似文献   

17.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操作的物体数是在5以内,幼儿升到中班以后,物体数量要扩充到10。因此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抽象方面的活动时,仍然采用小班所用过的一些基本方式,只是把物体数量改成1~10。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复习1~5,第二步4~8,第三步6~10。此后中班的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习探索10以内自然数的守恒及其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介绍中班数的系列活动实例时,活动的基本方式若与小班相同,就只注明活动的名称和改动的地方,新添的活动仍详细介绍。中班的数学活动与小班的相比较,其特点是更多地使用象征物,加强了合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中班常识教学浅析景琳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应从幼儿早期就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几年来,我通过常识教学,对中班幼儿进行了一般的科学活动启蒙教育,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激发了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在过去的常识教学中,偏重于使幼儿掌握关于某一物体的知识,仅限于老师教...  相似文献   

19.
排序是按物体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如按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宽窄、厚薄、数量的多少等进行排序。它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基础,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排序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而且是较高水平的比较,它需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师在进行排序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排序的方向。排序具有方向性,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在物体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从中任  相似文献   

20.
黄英 《中学生阅读》2009,(10):59-60
分类是根据物体的相同属性进行分组。属性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