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育实践“以人为本”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营造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态情境中身心愉快、积极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生态理念进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其精神实质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艺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潜力的语文课堂。也就是只要谋求语文教学与时代、与语文的特性,与学生身心规律相和谐,就能实现教学的生活活泼。  相似文献   

3.
一、超前意识 而对厚厚的《语文渎本》,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不同程度的困惑:各门功课的学习都非常紧张.我拿什么时间来安排语文的课外阅读?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是学生能否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阅读计划,并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进行课外阅读的问题。这就须要教师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有阅读指导的超前性意识,即在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4.
1.智育目标 智育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三方面的内容。 (1)知识教育的目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等方面。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语文能力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还可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知识教育在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岳 《教育学术月刊》2005,(6):41-41,44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教材已经使用两年多了.可是一些教师并未完全领会该标准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抑或是对课程标准误读、不了解语文素养的真实内涵.实践中感觉到无所适从,因而导致课堂教学行为的混乱。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别的,就是去教学生掌握语言的本质,就是教学生通过接触各种语言现象,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发展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具商情感性.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鄙有情感的存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课的亮点,就在于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氛围中受到文学的感染和美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进入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境地之中。只有找准文本的动情点,才能使语文课上得精彩,才能让学生如沐秋阳,如坐春风,学习并快乐着,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留下不可磨灭的好印象。  相似文献   

7.
钱亚丽 《陕西教育》2007,(1):104-104
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于语文教育生态环境构成问题.我有这样的断想.即语文教育生态环境应有以下的几个定位。首先.语文教育生态环境应定位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也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人文建构。其次,语文教育生态环境应定位于构建语文教学内部结构.语文教学内部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而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修养的教育行为目标的分类理论。它包括两大目标领域:一、语文知识智能目标分类领域,它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五个层次行为目标,二、文化修养目标分类领域,它划分为接受、组织、个性化三个层次行为目标种。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是: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育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个性修养,语文教育要注重读与写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依据这个过程,小而言之,一种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可以因此相机点拨,日积月累;中而言之,一篇课文要学有所得,可以因此篇篇相生,相得益彰;大而言之,一个学段(一学期、一学年、三学年不等)的计划要落到实处,可以因此彼此补充,融会贯通。我们每堂语文课,不是各自孤立、不相往来的,而是整个语文教学网络中的一目,是整个语文教学阶梯中的一级;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带动学生一起织网造梯,使学生既知学习之然,又知学习之所以然,进而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以至终生受用。因此,语文教学不妨做到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小学语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进,基于教学目标的实行,陈旧的教育方法应得到转变。了解学生的状况、开发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着眼点与发力点。本文将围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浅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意义,并着重分析基于教育目标下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与学校、班级管理的道理一样,魏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也建立了三大系统。第一,计划系统,分为三类:1.按时间范畴订的计划,叫做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即,把和语文教学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34件事,分成六类,制定出日、周、月、学期等常规,使学生知道到什么时候该做那些事。2.按空间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策略。一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人们对于该门课程性质的理解密切相关。“语文”包含这样三个层面:语意—文字、语言—文学和语境—文化。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发展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力,帮助学生丰富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的策略可以概括为: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整体感悟、细处摄神。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开而言,也就是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思想,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以普通教育为蓝本,立足自身特点,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起来.为聋生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呢?下面我就聋校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容及融合提出几点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裘慧珍 《考试周刊》2010,(10):38-41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学生的生命意志,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促成学生的生命表达。这些生命价值诉诸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深入客观生活世界、深入文本世界、深入创造世界.与真实生活对话,与生命主体对话,从而真正做到“以情驭言,以言传情”,用所学规划人生发展,指导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有很好启示。在教学目标上,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立足本学科.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并充分重视学生职业态度、道德和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努力把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反映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握好课程的难易度、新鲜度。  相似文献   

19.
一、现代化学课堂离不开情景设计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节课而言,必然存在对应于本节内容的课堂目标,所以课堂目标就是根据课程目标的总体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依据学期计划、教学步骤而设计的学生必须达成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杨其友 《陕西教育》2006,(12):25-27
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其语感.发展其思维。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继承传统的语文教学外.还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参观、访问、朗诵会、故事会、文学采风等。开展丰富有趣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