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莫奈(1840———1926)的作品的欣赏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据说20世纪90年代法国人曾经搞过一次民意调查,评选最受公众欢迎的法国画家,结果莫奈名列榜首,而毕加索竟排在倒数第一。由此可见莫奈在法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但是,在莫奈的印象派风格初次公开面世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人们的指责和唾弃。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展,莫奈展出了他在1872年创作的作品《印象·日出》。巴黎的批评家似乎找到了攻击目标:病态,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就是他们对画展的评价。批评家更拿这幅画的名字来取笑他们:印象派。画展完全失败。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作…  相似文献   

2.
梦瑜 《师道》2003,(10)
读法国画家莫奈的画册,不由在《睡莲》画前凝神。静静地沉入那片暗绿的池塘,静静地屏息、默想……轻轻翻过,又频频回头,目光如流动的水,自己似已成那梦中的花。合上画册,那些“睡”而“醒”的莲花,还在心中久久开着。19世纪90年代,莫奈在巴黎郊外的花园里,精心挖就了一个池塘,他预备在池塘里种上睡莲,专门画《睡莲》。这一年他60多岁了,想起画《日出印象》时,他是多么地年轻!那幅勒哈佛尔日出景象的画作,曾遭学院派画家抨击,他们讽刺他只画出了“印象”,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画。“印象”,这个当时带贬义的词很快传开来,成就了一个画派,“印象派…  相似文献   

3.
刘博 《成才之路》2014,(18):68-69
正"印象派"一词虽然是由于在巴黎1874年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上因画家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批评而得名,但产生"印象派"艺术的各种因素却早已出现。早在荷兰人室内小景画就可以看到画家对自身环境和人物关系的描绘,而较直接的艺术观念应该从19世纪前期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和特纳的风景画中领略到绘画从崇尚理念、崇尚永恒法则到开始面对自然、面对客观世界并真实表达的趋向算起。尽管一些法国美术  相似文献   

4.
罗珍 《父母必读》2013,(12):94-95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中有好多雪景画,在他的雪景中有不同颜色的雪:灰色、蓝色、橙色、黄色……雪都是白色的,为什么莫奈这些画中的雪都变了颜色?这—期,让孩子们在赏雪、玩雪时也和奠奈—起印象派吧!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0,(1):F0003-F0003
埃德加·德加(1834-1917),法国印象派与现实主义人物画家。与同期的其他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他特别强调用记忆的方法作画.反对像莫奈和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完全对景写生。他精于捕捉动态的一瞬间形象.有着敏捷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且以自己精确的绘画技巧表现那些生动的形象。这种方法给后来的表现派艺术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被英国媒体誉为“天才画家”的爱德华·辛普森和著名画家毕加索一样,喜欢用粗大的画笔自信地在画板上恣意涂抹。但和毕加索不同的是,爱德华今年只有6岁。大名鼎鼎的英国水彩画协会每年都要举行年度画展。在其盛大的100周年画展中,小爱德华不仅光荣地打破了该画展画家最小年龄的纪录,而且在参展的275名画家中,他是唯一一名作品被抢购一空的画家。当地媒体甚至在报道中如此描述:“忘了莫奈、达·芬奇和毕加索吧,咱们这里现在也出了世界级画家,而且才6岁!”比起一般的天才儿童,小爱德华的天分似乎更容易找到来源,因为他出身于显赫的“绘画世家…  相似文献   

7.
爱德华·马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之一,他虽然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  相似文献   

8.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3):F0004-F0004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4月,一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展览,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也成为了印象派代表人物。印象派的著名画家很多,还有:马奈、西斯莱、毕沙罗、雷诺阿、德加等。  相似文献   

9.
说到艺术史上的印象派,一般都会提到凡·高、莫奈和马奈,我曾经也一度以为印象派作品就是这些男生们的郊游写生,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他们创造的好时代。后来,在阅读了其他的书、看了不少展览之后,我才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了女性印象派画家。在关于印象派的讨论中,女性印象派画家常常被忽略。即使是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这样杰出的画家,即使当年在拍卖行她的作品身价超过了同辈的男性印象派画家,  相似文献   

10.
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莫奈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柯罗,法国19世纪最出色的画家之一。他的风景画笔触轻盈、刻画细腻、情境优美,无论是早晨清新柔和的光线,还是黄昏洒满一地黄金的湖光、山色美丽的梦中桃花源,都令人为之向往。  相似文献   

11.
湘月 《阳光搜索》2005,(1):34-35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笔下的鲜花,睡莲和垂柳是我们所熟悉的,但如果没有去过他的花园,恐怕很难真正地欣赏他的画。  相似文献   

12.
色彩     
在一个画展上,人们正在欣赏着出自当代众多名家手笔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写实派的、印象派的、抽象派的、学院派的,还有自己标新立异创立的新流派的.但人们失望地发现,这些似乎都引不起权威评论家的丝毫兴趣.评论家虽然不会画画,但他的话在当今画坛一言九鼎.只要他看好某一幅画,这幅画的作者必定会迅速成为画坛中最当红的画家,身价迅速提升几倍甚至几十倍.  相似文献   

13.
“印象派”一词源于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作品。这幅作品1874年在巴黎展出时因为与以往画风的大相径庭而被频频耻笑。有评论家根据他画作的名称讥讽他为“印象派”。想不到一个偶然的揶揄称呼竟造就了欧洲艺术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莫奈、马奈、塞尚、雷诺阿、毕沙罗、德加等一大批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推动下,“印象主义’’成果迭出,佳作累累。  相似文献   

14.
梁进 《上海教育》2015,(9):64-65
有人说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展的马奈才是印象派的鼻祖。对于我们这些非艺术史研究者来说,我们无意于卷入这些艺术外的是非纷争,是莫奈还是马奈,谁是鼻祖并不重要,我们只想从数学的角度欣赏他们的艺术。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出生于法国巴黎。他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深具革新创作精神,影响了众多新兴画家,并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马奈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大胆采用鲜明色彩,将绘画从单纯追求立体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  相似文献   

15.
谈谈莫奈吧。说到这位高高站在印象主义之巅的大师,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印象主义这个名词的来源,也是因为他的名作《日出·印象》。在莫奈创作的鼎盛时期,他耀眼的光芒,盖过了许多其他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常常使人惊讶不已,人们感到惊奇,为何他的画中会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光线,它们从四面八方流入画面,互相辉映折射,这些颜色与光源在画中看上去非常和谐,既神奇又真实。而更多人不能理解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马奈(e douardManet,1832.01.23—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几高等新兴画家,  相似文献   

17.
彩排     
爱德加·德加是印象派画家集团里的一名中心性人物,但他与印象派其他成员之间的交往和艺术上的共同点却很少。出生于富裕且爱好艺术家庭的德加没有经历过莫奈、雷诺阿等人年轻时代尝受过的经济困苦,他对印象派典型主题的野外风景也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代之以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德加的绘画主题是范围极其广泛的室内情景.特别是芭蕾的场景、洗衣女的劳  相似文献   

18.
印象派画家莫奈一系列“荷”题材油画的诞生,为后世研究“荷”题材的画家树立了一面旗帜,他的“荷”题材系列绘画表现出不同的调性,画面体现出光与色的相互交融,他率性的笔意直追东方写意画的精神,使“荷”题材油画产生出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气韵,直达氤氲化醇之境。  相似文献   

19.
《睡莲》组图是法国著名印象主义画家莫奈(1840-1926)的代表作之一。莫奈被称作“印象派之父”。《睡莲》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几笔就勾画出水的波动,造成闪动的效果。色彩很妙。这组作品达到了一种中国艺术“写意”的效景,体现出一种梦幻感。  相似文献   

20.
名画预示空气污染画坛上印象派的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一幅画而来的。为了此画,莫奈曾到英国伦敦的威斯敏特教堂写生,整个创作过程是在伦敦的雾天进行的,在画面上隐约可见云遮雾绕中教堂的哥特式屋顶。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