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是商鞅法律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重要概念,意指"人己之界限",它是商鞅法律思想最终的落脚点。商鞅认为"以法定分"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关键,他论述了"分"的意义、厘定和遵守等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分"思想。  相似文献   

2.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是战国初期秦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少好刑名之学”,后来在总结前人法治思想和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关于他的“法治”思想独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1、商鞅“法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商鞅“法治”思想的形成不是孤立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其相应的哲学基础。春秋时期,铸铁的发明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工商业破土而出,民间的集市贸易也很繁荣。到了战国初期,中国进入了封建…  相似文献   

3.
动手·动脑     
《今日中学生》2013,(16):19-20,17
四橡镇兄弟分家每个国家都有数字地名,美国的建国历史很短,但数字地名倒也不少,四橡镇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四橡镇的得名与一位早期移民有关,此人拥有一大块土地。临终之前,他立下遗嘱,规定把土地平分给他的四个儿子,并且每个儿子所分到的土地当中必须有一棵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打击秦国奴隶主宗室贵族,彻底铲除使秦国贫弱落后的腐朽势力,全面推行“农战”方针,商鞅在改革政治制度的间时,大刀阔斧地在秦国进行了一场土地制度的改革.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政治改革的成果,又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以,对秦国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图对商鞅如何改革秦国土地制度和改革后秦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5.
《更法》篇写的是杰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坚持革新变法的事情。事情发生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中期秦国。当时秦孝公想要改变管理国家的办法,颁布垦荒法令,这本来是发展经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措施。但他怕天下的人议论他,所以犹豫不决,便同他手下的商鞅、甘龙、杜挚三人商量。甘龙、杜挚是儒家代表,极力反对变法,于是展开了一场论战。论战中,商鞅总结历史经验,列举大量历史事实,痛斥了甘、杜  相似文献   

6.
从一九七五年发现云梦秦简以来,史学界对自商鞅变法后至秦统一前秦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还很大;有的认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的则认为,封建国有土地制“在开始还居于主导地位”,只是由于地主土地私有制在迅速发展之中,才相对地削弱了它的比重;还有的认为,“秦自商鞅变法至秦统一前后,是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的确立与强化发展的时期”.这些分歧意见的存在,除了在理论上的理解不一致之外,还在于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具体情况认识得不清楚.如:国家授给农民的土地(以下简称“授田”)和国家赐给有爵者的土地(以下简称“赐田”)能不能传给后代?土地能不能自由买卖?有无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租佃关系?有无国家把国有土地直接租给农民的租佃关系?等等.论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是有分歧的.显然,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秦代土地所有制形式总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克勤 《教育评论》2007,(5):112-114
中国的教育,是毛泽东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十分关注的。本文简要论述成为马克主义者以前的青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认为这些特征对他后来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整个思想体系的演变,都有重要影响。一、改革教育以求改造社会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了一个由相信孔夫子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程。在青少年时代,他曾醉心于教育救国,认为改造社会当以教育为急。1912年6月,19岁的毛泽东在长沙一所中学就读时,曾写过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他说,商鞅之法,良法也。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复合型文人官吏,他除了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外,在政治、经济、吏治等方面也有独到主张。特别是人口思想方面,他针对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游惰人口现象以及人口再生产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在当时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很多喜欢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商鞅变法的故事。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后来统一六国做了准备。可你知道吗?他却给魏国留下了遗憾。当时魏国的相国公叔痤(cuó)看出商鞅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就在自己病重时把他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认为商鞅年轻,又没有名声,所以沉默不语。公叔痤见状就说:“那你就把他杀了,免得他去为别国效力。”魏惠王表面答应了,事后却对他身边的人说:“公叔痤先让我把国家大事交给商鞅,又让我把他杀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他病得如此糊涂,真是不幸!”那时秦国正在招贤纳士,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去了秦国,后来果…  相似文献   

10.
孙佳 《考试周刊》2009,(12):236-237
商鞅变法对战国时期的秦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商鞅在这次变法中的个人作用保证了变法的成功。本文试对商鞅在变法中的个人作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类要生存,必须有一个适合生存的物质环境。这就是生态经济环境。在生态经济环境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就是:人口、资源和土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人口是自然物质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要素;资源和土地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三者在生态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着物质转变和能量交流。这种转变和交流如能保持平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一)革故鼎新传统思想中的“变革”观念,古代社会的进化史观和变法理论,指导了我国古代众多改革家的实践。他们或要促进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或要消除社会制度中种种弊端。小学五千年文明史中反映我国古代改革的课文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两课。 1.商鞅变法商鞅是我国古代最彻底的改革家,他不仅从思想理论上以无可反驳的历史事实压倒了甘龙、杜挚等守旧派鸹噪,而且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以大刀阔斧,又无反顾的气慨在秦国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经济上“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每户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与商鞅,是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两个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而改良与变法,则是奴隶制即将崩溃,封建制即将建立时应运而生的两条不同的路线。孟子代表儒家,提出“王天下”,即“王道”路线;而商鞅代表法家,实施的是一条“霸道”路线。商鞅认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政策应是厚贵与重刑。他主张“严刑峻法”,以  相似文献   

14.
"商鞅"二字似乎已成为古代中国法治的象征了。但准确说来,商鞅的"法治"思想只是一种"治法",它与现代的法治理念不可同日而语。本文认为,商鞅的"治法"理论是专为君主精心设计的,把法作为治力、治官、治民的工具而已。商鞅的理论适应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需要,使秦由弱变强,为大一统奠定的基础;但他又把此方法推向了极端,为秦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说到商鞅变法,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废井田”,其实商鞅是否废了“井田”,还是一个尚待考证的问题。最早言及商鞅“废井田”的是董仲舒,他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但是,在先秦典籍和《史记》上,似乎都无商鞅“废井田”的记载。那么,董仲舒的商鞅“除井田”说又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战国时的孟轲曾对井田作过乌托邦式的描述,提出了正经界的说法。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膝文公上》)孟轲认为井田制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7.
道不拾遗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受封商地15邑,故称商鞅。为进行国家的改革,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变法令下达后,商鞅将一根3丈长的木头放在国都的南门,贴出告示说:有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10两黄金。但人们都以为是骗人的,无人响应。商鞅又将赏金增至50两黄金,  相似文献   

18.
<正>两千多年来,中国百代皆行秦朝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而秦朝制度之奠基,不能不提商鞅变法。通过这场变法,商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实践,不仅为秦开启帝王之业,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形态,也将自己的声名永久地载入史册,留待后人评说。当我们追溯历史,不能不回到商鞅,了解他的一生,探寻他的事迹,考察其变法如何深刻地影响了现在的我们……  相似文献   

19.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法家。他在和儒家的斗争中,总结了前期法家李悝、吴起的法治思想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以“法治”和“农战”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路线。商鞅在秦献公夺取政权、初步实行改革的基础上,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他借助革命暴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废井田,开阡陌,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了秦国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基础,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树立了一个榜样,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在社会制度大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确是“功如丘山”(《盐铁论·非鞅》)的。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徒却把他的历史功绩污蔑和颠倒为历史罪过。现在,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商鞅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剑之 《求学》2001,(5):24-24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的资源和财产,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土地是不会增加的,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也就应运而生,如何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土地科学的研究热点,同时土地问题与土地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