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读书?宋代大学者朱熹曾提倡过“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到”——手到。因此,这篇短文的题目名之曰:读书“四到”。  相似文献   

2.
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这一名言指明了读书必备的3种能力。“眼到”是指用眼睛“阅读”,“口到”是指用嘴巴“吟诵”或“朗读”,它们是“心到”的基础。换句话说,离开“眼到”、“口到”,“心到”便无着落。然而,“三到”之中,最重要的读书能力是“心  相似文献   

3.
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而要学会读书,写笔记则是必不可少的。读书使人头脑充实,笔记使知识据为己有。古人著名的治学经验: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徐特立先生的教诲:“不动笔墨不读书”,使他的学生毛泽东掌握了良好的读书方法,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由此可见,写读书笔记的好处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对读书很有探究,在总结前人读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书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眼到口到表现于外,心到表现于内,朱熹强调读书用心的内在作用。若是像俗话所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不能真正——做到眼到口到。朱熹说明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朱熹“读书三到”的精神实质体现在“实”、“思”、“勤”这三个字上。先说“实”…  相似文献   

5.
多翻法鲁迅说:“书在手上,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他认为,“多翻”不仅能帮助我们免受一些坏书的欺骗,而且还能开拓阅读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跳读法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五到法鲁迅认为读书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所谓“心到”,是指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口到”,指开卷诵读;“眼到”,指细心浏览;“手到”,指勤做笔记:“脑到”,指勤于思考。设问法鲁迅说,拿到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书的内容和结构,然后提出诸如“是什么?为…  相似文献   

6.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想再加一“到”,即“手到”。留心观察身边的孩子们,不管是课内读书还是课外阅读,他们都较缺乏“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名人学习法     
名人学习法潘广云一、鲁迅的“十字法”.多翻(多翻各种各类书籍,以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跳读(若是只看那个地方,无论多久都不会懂时,跳过去,向后看,于是可能连前面的都明白了)、设问(带着问题去读书)、五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立体...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又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如下拙见。首先,读书要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脑到、手到。眼到指读书时眼睛看着所读的内容,包括每一句  相似文献   

9.
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  相似文献   

10.
“余尝谓”     
韩文丽 《班主任》2010,(10):62-62
我们语文课上学过宋代朱熹的读书名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这段话右下方醒目的位置写着作者“朱熹”。期末考试填空,要求写出这段话的作者,一个学生的答案是:“余尝谓”。  相似文献   

11.
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而要学会读书,写笔记则是必不可少的。读书使人头脑充实,笔记使知识据为己有。古人著名的治学经验: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徐特立先生的教诲:"不动笔墨不读书",使他的学生毛泽东掌握了良好的读书方法,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说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的好处不胜枚举:它不仅可以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有效提高读书效率;而且做笔记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感悟,由于笔录而成为永恒。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呢?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到…  相似文献   

14.
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而要学会读书,写笔记则是必不可少的。读书使人头脑充实,笔记使知识据为己有。古人著名的治学经验: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徐特立先生的教诲:"不动笔墨不读书",使他的学生毛泽东掌握了良好的读书方法,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5.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  相似文献   

16.
初学外语的方法可归纳为“四到”、“一默”、“多反馈”。所谓“四到”,即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读外语时眼要盯着外语书,口要大声读,耳要仔细听,手要动笔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书读准,语音真,记忆快,动笔灵。  相似文献   

17.
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是三到之首。”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力是心灵的惟一门户,一切意识必须经过它进来。因此,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是读书能力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1.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对于每学年入学的新生,我都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就只在教学过程中把“朗读、积累、玩味、拓展”这四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一)朗读朱熹有言:“凡读书……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相似文献   

20.
△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华罗庚的“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