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结合词汇的文化内涵姚汉铭(1998)认为:“语言中与一般文化联系最密切、最带有一般文化性质的是词汇。”词汇是人类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谢咏梅 《天中学刊》2003,18(3):88-8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必定要在其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反映出来,包括词汇、句法、会话结构和语域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地域养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其词汇(lecixon)、句法(syntax)、意域(register)和语体(style)等各个层次上都传达着一定的文化意义。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相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也必定会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体现。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如何对待和处理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某一语言中的单词或单词的等价物(如习语)的总汇,它是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所以一直倍受语言学家的重视。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1972)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历史、神话、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词汇是语言三个要素中和文化关系最密切的,“正确了解词汇意义必须以很好地掌握目的语文化为前提。”[3]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传授英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动物词汇"文化附加义"看中英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代表一种文化。作为语言最基本要素的词汇,也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差异。同样的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文化附加义”即文化形象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中英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附加义”,可进一步加深对中英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曾准确地阐述了语言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的载体功能以及语言对文化性质的折射价值。80年代初,我国文化语言学派进一步提出了“词汇是社会文化的镜象”的主张,认为“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词汇中占据着核心份量的是词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代表一种文化,作为语言最基本要素的词汇,也同样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差异。同样的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其“文化附加义”即文化形象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中英动物词汇的不同“文化附加义”,可进一步加深对中英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词和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我们的自然语言实际上就是“词的语言”,而“语言的主体(masse)就是全部词汇”.我们是通过词、词汇来直接反映自然界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栗丽娟 《英语辅导》2010,(4):123-125
语言表达、体现及象征文化现实。语言选择反映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及思想意识。本文主要通过语音、词汇及句法层面对性别差异和成因作出了深入探讨,旨在对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式英语(Chinglish)都是英语语言在中国的变体。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两者都具有中国特色,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地域特征,但二者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却又有很多不同,了解这些不同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由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音特征能反映个体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职业特点;句法特征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历史文化背景;大量词汇来源于历史故事或传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和比喻意义。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了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外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应抓住主流文化差异并遵循实用性、阶段性和区分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英语习语——反映英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使用该语言民族的地域、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语言反映社会文化,同时又受社会文化的制约。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idiom)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4.
性别歧视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反映了社会传统和文化,因此它成了跨文化交际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种现象。分析英语传统文化,词汇,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不平等性,句法归纳等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并提出应如何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以便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范式,从词汇、句法与文化语言三个维度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儒林外史》英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杨与戴译本中具有独特的翻译风格特征:(1)译本词汇广度大并具有与多样性;(2)掉尾句、if从句与since从句是译本的标志性风格特征;(3)口语风格特征突出,但也不乏正式风格特征;(4)文化语言的翻译采用的策略是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并举。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的发展自然会体现在语言的变迁上。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总是反映着语言环境的变化。当今社会,女性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变化反映在词汇上自然促成了“女”字词群的兴起。“女”字词群有其特定的形成方式、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同一社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言语行为习惯,运用了约定俗成的语言模式、语法规则和能反映特定思维模式的词汇和句型,这些因素形成了语言使用者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世界观。社会与文化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因此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就是该语言反映的基本成分。"理据"作为事物现象所以得名的道理和依据,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论证关系。Ulmann(1962)认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汪榕培老师将词源理据作为一个补充,张维友老师提出了词汇具有文化理据。基于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的词汇、形态和句法的形成,无不记载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政治模式、经济文化信息,文化理据的认知既建立在词的形态结构上,或叫词外理据(郭佳)。因为词与语法是不可分割的,显性的,且英语的句法结构反映出英美人思维的客观性和理性;文化理据的认知还建立在词的语用功能上,词义的变化因文化模式、民族情绪、群体特征等等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方式实现。因此,词汇学课堂应成为创建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重要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论”指出,语言象似一块带有一定颜色又不太平整的透明眼镜,当人们透过这副眼镜观察现实生活时,玻璃中的某些成分如词汇、句法等使客观实在的形象发生扭曲,色彩发生变化,从而在不同语言的人群间产生文化信息传达和文化感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不同的文化反映的词汇文化内涵也不同。文章从汉英文化的词义联想、文化意象、词汇的语义、文化蕴含等角度去阐释“文化误读”,揭示“误读”的根源,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