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是将已学过的一步问题及两步问题的计算扩展到万以内。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分两个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在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学生有了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积、商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基础,能更好地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理解相关的运算规律,提高应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注重实际运用.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营造丰富、生动、真实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落实课标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52页例题2和例题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巾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了解余数的产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借助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初步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3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相似文献   

6.
杨光福 《四川教育》2000,(10):28-28
一、揭示课题,鼓励质疑。师:我们已经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简便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一些简便计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想学到哪些知识?生_1:哪类除法可以简便计算?生_2:“一些”指的是哪些?这类除法怎样运算才较简便?生_3:我想知道除法运算中除了有“商不变的性质”,还有没有其它的运算性质?二、分析比较,探索规律。教师出示复习题(2):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复习题(2)。教师板书出学  相似文献   

7.
上三年级的女儿拿来一道数学题跟我讨论,题目如下: 求A、B、C各表示多少. 女儿跟我说,她找到了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只要用888除以3就可以了.但她说自己还没有学过如何计算888除以3(她上三年级,当时还只学了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和相应的“有余数除法”).以下是我和女儿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修订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习内容由三年级上册下移到了二年级下册。二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研讨。一、研讨情况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我们发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到了四个例题中。例题1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例题2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题3学习除法竖式;例题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例题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  相似文献   

9.
学习有余数除法时,因其计算结果有余数,且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此外,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竖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横式竖式的读写法及应用题单位名称的确定,都比表内除法复杂。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毅 《山东教育》2008,(1):75-77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有:口算除法(包括估算)、笔算除法,一共有9个例题,7个练习,建议13个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11.
陈康莲 《教师》2015,(4):104
"余数除法计算"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此章节引入了余数的概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余数除法计算的知识。本文试以余数除法计算的教学理论着力点,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并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小学"余数除法计算"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除法.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学习“认识除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一单元“表内除法(二)”,内容除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还编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看制小学第四册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进教学的,这时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已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一步计算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时,较多地用到了比较的方法。 1.教学“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后提问:“验算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9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借鉴商是—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方式来探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异同。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中,对于分数除法计算,要求较为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针对知识点的构成、概念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计算效率偏低.在多元表征理论下,教师应该尝试拓宽小学分数除法计算教学活动的范围,将基于观察、计算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动作、听觉、视觉协同发力的计算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多元表征理论的教育价值,在对多元表征理论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在多元表征理论视角下优化小学分数除法计算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有关“表内除法”的两个教学单元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这部分内容教材编写层次清晰,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但教材中“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运算”“用除法运算解决问题”三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体现得不足,故据此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实现数学知识的一致性与结构化目标。最后通过实践改进教学思路,按照“含义·方法·应用”的路径,融合学习除法含义“,想乘做除”学习除法运算“,由乘引除”用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1~53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93~94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七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