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3):138-139
<正>诗歌是最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一种文学样式,而汉字是画面化、诗歌化的古老文字。本书以文字为题材,借助现代儿童诗,重新演绎汉字的美学理念,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展现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小读者更了解汉字,也更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的“两张皮”现象,指的是文字解说与镜头画面相互脱节,从而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情况。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文字解说与镜头画面这两种语言在性质上的较大反差造成的,体现了电视新闻的内在固有矛盾.另一种是编辑记者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和实际操作失误造成的,比如忽视新闻价值和特性、放弃电视手段优势、投机取巧拼凑镜头画面等。其中第一种原因是造成“两张皮”的第一位和根深蒂固的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对新闻语言这种构成新闻作品的物质手段的分析,找出电视新闻作品形式的原理,从深层次上解决其“两张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是电视文艺中的一个新的艺术样式。简单地说,电视散文就是运用电视的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给文字散文配上画面、音乐等富于动感的情节,把文字表述形态转化为视听综合表现形态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散文集电视和文学之长处,传达给电视观众一个声画结合的场信息量,使观众从中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
戴中明 《视听界》2010,(2):106-107
将文学与电视二者交叉杂糅的电视文学,不是画面与文字的简单拼合相加,而拥有了全新的质的规定性,其核心就是文学的电视化,即运用画面、解说、音乐、字幕等电视元素表现文学,把文学的写景叙事、抒情表意及其特有的情境意趣、品位格调表现于电视的屏幕。本文以电视散文为例,探讨电视文学的电视化追求。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进入电视之后,都会出现自身形态的不完整性或非独立性,如文学或文学性的文字进入电视后即成为电视解说词。当我们开始创作电视文字脚本的时候,整体构思的完整性并不单纯表现在字面上,而是从画面、解说、音乐、音响等诸多方面进行立体化的考虑,从而综合体现整体构思的完整性。电视解说词正是如此,它是为看而写的,电视画面已经描述清楚的事物就不必赘言重复了。在电视片《中国南极考察队》中,表现南极联欢时,并不是重复地描述画面上的联欢场面:“北京的葡萄酒和南极的万年冰溶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滋味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从事电视新闻的同行中,有些同志主张以解说词为主或实际把解说词摆在主要地位。比如,有的同志处理电视新闻的工作方法是,不管镜头的组接和节奏的要求,而是先把解说词写好,然后按解说词的长度去编辑画面;有的同志主张,要以文字稿为主,画面相应配合文字,文字一完,画面随之结束;甚至有的领导同志在审查电视新闻时,只审解说稿,不审画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一是电视是一种新兴的事业,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画面与解说的关系 在组成电视专题片的诸多元素当中,画面是第一位的,这毫无疑问,但解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解说于画面是绿叶扶红花这么一种关系。解说得好,会给好的画面或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也能给不大理  相似文献   

8.
配音解说是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解说与画面结合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使音像浑然一体、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因此,我们说解说是一门艺术,配音解说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每一部作品的整体质量。从专题片稿本到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决不仅仅是把僵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而是一种再创造。在这里,它集中体现了播音员的业务水平、播音素质、理解稿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用画面及其伴音传播信息的,画面和声音构成电视广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画面是无声的形象语言,解说是有声的诠释语言。没有画面就无须解说,没有解说,画面就是难以解读的“天书”,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由于电视宣传比其报纸、广播具有直观、形象的强大优势.因而在电视编采人员中产生了“画面万能”轻视解说写作的倾向.这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电视在我国是收看率很高的传媒,电视节目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解说,都要认真把关,否则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电视从业者来说,要记住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就是精致。要给电视画面上把安全锁,让文字解说体现真善美,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1.
赵前卫  王波 《视听界》2005,(5):49-50
活动画面和有声语言构成的表意系统是电视最大的特色。追求新闻现场直播、追求画面是电视新闻竞争的利器,然而,与这股潮流背道而驰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图片新闻却正悄悄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所谓电视图片新闻是运用单张或成组新闻摄影照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它是把在报纸、杂志中使用的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摄影在电视这个平台上的延伸。由于主客观原因,有些新闻没有活动的画面,这时图片新闻可以作为补充,成为新闻源。如CCTV—5曾播发的《大威晋级》,当时没有及时的活动画面,新闻就采用摄影记者拍…  相似文献   

12.
没有流动影像 新闻同样精彩——电视图片新闻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电视图片新闻,是指单纯以单张或成组的新闻照片作为全部画面要素(包括对照片的特技处理),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不包括在消息类或专题类新闻中作为一种表现或写实手段而使用的图片。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的视觉形象——画面,以及文字解说、现场声音等声画结合来再现新闻事件的。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字记者“笔下生花”,用笔写出脍炙人口的报道,摄像机好比电视记者的笔,用它来拍摄生动感人的新闻画面,向人们传递信息。摄影界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摄影是用光作画的。  相似文献   

14.
漫画可以完全没有文字,甚至连标题也没有,但也能使人一目了然,即所谓无字漫画.有时我也采取这种形式,而更多的情况下我习惯于运用文字来辅助,利用语言艺术使一幅漫画增加一点“文学”成份,让读者去回味. 漫画中利用文字一般说有三种形式:对话、旁白和标题.另外还有韵文和打油诗。记得我画过一张说明精神与健康的关系的漫画:画面上林黛玉守着药罐子愁眉不展,身旁立着老寿星对她在抚慰。有一句话白:“林姑娘你总是这  相似文献   

15.
声音的出现,对纪录片的诸多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对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贡献最大的人应该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他充分利用声音技术,开创了"画面+解说"这一纪录片样式,也奠定了声音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声音使影片呈现奢华之美,声音丰富了电影谋篇布局的方法,声音成为纪录片表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图画书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欣赏需要,专门编绘的一种特殊样式的读物。它借助各种充满情趣的文字和画面,来表达经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和各种事物。图画书巧妙地把文学、科学、教育、绘画等有机融为一体,图文并茂、赏心悦目,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幼儿读物的鲜明个性特征,所以,越来越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电视对画面的要求更甚于文字.怎样才能让新闻画面与文字解说和谐统一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大、准、稳、美",才能将生动、具体、典型的形象展现给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电视语言?有人说画面和解说构成了电视语言。我认为还应该加上现场语言和字幕语言。现场语言包括现场实况录音,记者现场口头叙述、提问,以及采访对象的谈话等。这种语言,也是电视化语言的本体。这种语言的恰当运用,能给观众以直接的真实的声音。《我们都是同龄人》这部电视专题片,大量地使用了人物同期声,把老山战士同当代大学生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现场感极强。《大学第一课》是广播学院的学生拍摄的.全片用的都是现场语言。不仅对几个军事训练中的男女同学作了刻划,而且对训练场的氛围和人们的情绪也表现得充分具体。特别是几个同学谈感受,每个人的语言、动作都是一个人物绝好的塑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场语言不包括声音部分的音乐和效果音响。因为即便是现场拍摄中有音乐播放和其它音响,但它决不能作为一种语言在片中出现。如果出现,也不能起到背景效果的作用。再说说字幕语言。字幕,是打在电视片画面上的文字。人们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字幕对画面的说明和解释。字幕也是对画面语言、现场语言的补充语言,甚至是解说语言的补充。我们看电视,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与解说同时,画面上又出现一行或几行字幕。但这些字幕既不是对画面的解释,也不是解说词,而是走了另一条信息路子,又告诉人们另一件事或者这件事本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专题片归属于纪录片的范畴,它是记录生活中某一过程或介绍某一事物的一种特殊体裁。它的创作包括画面、解说、音乐、音响效果、同期声、字幕六大要素,解说作为其中一个辅助条件,与画面互补并互为转化。解说的作用是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画面所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文学,就是文学的电视化,或者说,是被电视化了的文学。”(见高鑫《中国电视》1998年11期)文学的“电视化”,是指运用画面、解说、音乐、字幕等电视诸元素来综合表现文学,其中,画面是主要的创作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