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香 《成才之路》2012,(34):96-96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鲁洁教授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他还指出:"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由此可见,建构这门课程的基础是儿童们的社会生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感受、理解和掌握道德与社会规范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努力使教学回归生活,给孩子提供发展品德、展示品德的机会和空间,并鼓励他们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品德和见识去挑战社会品德,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娟 《教师》2020,(12):34-35
针对学生习作内容干瘪、语言僵化、抄袭编造等现象,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习作训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出发,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得出习作训练只有回归生活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结论,并且从树立为生活而作的理念、写真话抒真情、贴近生活命题、先观察生活后创设生活情境、大小作文结合训练五个方面阐明了如何让习作由训练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4.
粱世镜 《考试周刊》2013,(73):66-67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教学同样也离不开生活。那么怎样让数学走近学生生活,促使学生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探究,从而构建生活化的有效课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落实素质培养,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抓住这一点设计教学,将学科与生活有机结合,一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其观察、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提供探究平台,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6.
钟碧瑾 《考试周刊》2015,(32):134-135
本文主要阐述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社会热点、生活广告、本土资源、生产生活实践这五个方面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活化高中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部分地理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教得僵化,学生学得死板,上地理课也“索然无味”。那么地理课应该怎么上,让学生听起来“有劲”呢?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本文笔者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喜欢上地理课,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美国学者杜威也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因此,《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一堂历史课要鲜活,要优化,教学生活化是其源泉。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营造生活化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体验感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通过课前要让学生走进纷繁复杂的生活,为课堂学习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课中围绕课前了解的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去感悟、思索,以提升能力,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参与社会实践,以践行道德认知,将道德认知植根于学生的灵魂深处这三个方面阐述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文本是学生对生活自身感受的表达,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但是,在现实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内容单一,感情死板。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写作的现状,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让生活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吴爱明 《考试周刊》2014,(15):80-8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下数学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色。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一、精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欲望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教师在  相似文献   

13.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改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让我充分地认识到,要想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聋校语文课堂,必须做(1)正视聋生的学语特点,搭建情境;(2)以演助读,增强聋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3)教会学生品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4)要让聋校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5)引...  相似文献   

14.
薛红 《考试周刊》2010,(31):170-171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主要阐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身边的数学知识;从熟悉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创设生活性教学情境,把身边的数学搬到课堂上。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让课堂走向实际生活。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7.
教育就是生活。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不能与生活失去联系,同时也要让学习到的知识为生活服务。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让课堂成为实际生活和知识联系的纽带。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由书本回到生活。  相似文献   

18.
魏青 《教育艺术》2005,(11):59-59,5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是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用的数学,懂得数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讲授高二《哲学生活》教材时,为把书本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把抽象复杂的哲学知识和学生身边具体、生动、丰富的实际生活对接。发动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究活动,使自己的课堂实现了三贴近原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